郭学东 发表于 2017-10-10 11:21:30

天桥 / 郭学东

                                                    天桥

       蚌埠东头有泗水桥,西边是席家桥,都是逢水而架。唯独大马路的桥下无水,两条铮亮的钢轨,行驰着鸣笛的火车。这桥平地而起,按铁路部门规定须高出轨道5米以上,最早冲破了城市的天际线,要算鹤立鸡群。人们经过桥上,面向西南,蚌山之巅的暸望台清晰可见;环顾四周,那些低矮的平房,尽在脚下。从淮河大桥出来的火车头,轰轰烈烈,威武壮观,眼看正要冲来,也只得钻到桥下。“天桥”!这个响亮的名字,不知最先从谁嘴里脱口而出。
       天桥两端的引桥,把马路变成很长的高坡。架桥筑起的墩子,就像桥爪子。它下面的那片房子,陡然从马路边陷下去。桥西南是个游艺场,为方便常来游玩的人群,不绕路上下桥,还有一条石阶踏步。你从底下登桥,抬头向上只可看到天空,都说是“24步天梯登天桥”。站到桥上,眼前的清真寺大殿,望月楼耸立的塔顶,还有一片月牙伸向蓝天,分明就是蚌埠城市的一景。
       桥西沿着下坡路,直到同源茂饭店楼房边,朝南是一排杂货店铺。多是卖旧铁货、旧木器的,还有估衣店。几家专打铜勺店门前,铜匠在铁墩上做冷活,“铛、铛、铛”,把铜勺头敲出金黄色的光亮。那清脆的锤声,从高高的桥边,一直飘到百货大楼这边。
       我最熟悉的还是天桥东。童年时代家就住桥东头大马路旁。出门向西,路上行人稀疏,马路很宽,一眼看到桥顶面。上桥看火车是孩子都喜爱的事。还特意等到火车头钻进桥底的瞬间,感受那桥面木板的震动,不顾自己蒸气机车冒出的烟雾,就像战火硝烟中的小英雄。最快乐的是几个凑在孩子一起,争着一辆带马头的三轮童车,推到桥顶,抢着坐上不用脚蹬,顺着引桥路面溜下,感觉是坐到巨大的滑梯上,还不用担心会发生交通事故。偶然见到一辆中型轿车,尖头,长方形的车身,上面带有宽条组成的方格子图案,菊黄的,很耀眼。随着几声“发、发”的喇叭声,屁股后头冒出一股汽油味。孩子们还觉得那很像香蕉的气味,努力吸着这股味道,呆呆地望它爬上天桥。后来才知道,那时蚌埠总共就两辆汽车,还有一辆是帮人拉货的卡车,不经常在街上跑。
       天桥两侧有成排的大槐树。春天来了,槐花盛开,桥上飘散着清香气息。大人们举起竹杆敲打着树枝,槐花如雪片纷纷落地,孩子们忙掠到自家蓝子里。每到夏天,夕阳下的大槐树,浓荫密布,微风习习。乘凉的人登临天桥,天色渐暗,看那驰出淮河铁桥的列车,流动的窗口亮起一串长长的灯光,蜿蜒行走,如同一条火龙,看着入迷。这时孩子们,更希望桥东那幢楼的山墙,挂出银幕,挤到大人前头,看场免费的露天电影。
       多少年过去了,天桥西的小店铺少了许多,当年那些算命摊子也不见了,天桥游艺场却越来越热闹。从早到晚,游艺场的说书场、玩杂技、小电影、拉洋片,人气都旺。棚子里卖小吃的牛肉汤锅、绿豆子汤,热气腾腾,配上黄亮亮喷香的缸贴馍,都是蚌埠的风味小吃。天桥剧场很简陋,李宝琴的泗州戏、张玉珍的梆子戏照唱不误,还特别要用天桥路边电线杆上喇叭,适时播放。天桥的名气也更大了。皖北一带的人,只要到蚌埠逛过二马路,就上天桥游玩。戏迷们坐在“天梯”的台阶上,甚至就在路边的斜坡上坐下,来听不花钱的好戏。有时嘴里还哼哼叽叽,很是陶醉的样子。
       沿淮县镇的旅客,要乘火车走南到北,必须先从水路到蚌埠码头下船,出老大街上大马路,过天桥赶火车。有些人约摸还没到火车的钟点,手里攥着车票就坐在路边,听段戏再走。跑到车站没赶上趟的,也不想到车站附近茶社休息,干脆回头上天桥。要是没有这座桥,或许遇上火车拦道,他们还敢来过这把戏隐瘾!
       那个年代人们只向前奔走,甚至要“一天等于二十年”,不会有闲心回顾往事。哪有人会想到,当初赶火车的旅客,因为没有天桥遭遇的麻烦。这是津浦铁路的道口,竖着很高的杆子,很多乡下人进城,没留意“洋旗倒,火车到”,跨过轨道总是恐慌,眼花耳聋者更容易自取祸端。民国六年夏天,清末状元孙家鼐孙媳乘夜赶火车去北京,路过这个道口,就被南下的列车轧死。她洁白旗袍被鲜血染红,还露出腹中胎儿,惨不忍睹。处理缮后事宜时,铁路当局以二马路道口已经兴修闸门为由,依铁路章程,百米内不得再建闸门护栏,干脆就想把大马路这个道口砌墙堵上。此事引起蚌埠商界的关注与焦虑,地方绅士蒋云卿代表民意,向铁路当局呈文专述大马路对蚌埠商业交通事关重大,洋洋万言,终于获允道口建桥。当年开工,第二年春告竣,耗资五万银元。而修建引桥路面所用的垫土,仍从铁路东南那个大坑挖取。老蚌埠人回忆,那个时候不知有多少民工用“歪歪车”从小轨道上推土,把桥基垫了起来,结果把那个坑挖成一个巨人脚印样的水塘。天桥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原来是从一场悲剧开始,又为今天的蚌埠造就了“津浦大塘”。

蔚青 发表于 2017-10-10 11:39:35

欣赏佳作,问好老师。祝创作愉快,精彩继续。

舟上客 发表于 2017-10-10 11:42:01

一座天桥就是一个地方的发展史!赞!

郭学东 发表于 2017-10-10 22:16:02

谢谢各位老师关注!

郭学东 发表于 2017-10-10 22:16:05

谢谢各位老师关注!

郭学东 发表于 2017-10-10 22:16:08

谢谢各位老师关注!

郭学东 发表于 2017-10-10 22:16:09

谢谢各位老师关注!

郭学东 发表于 2017-10-10 22:16:10

谢谢各位老师关注!

郭学东 发表于 2017-10-10 22:16:44

谢谢各位老师关注!

悠悠岁月 发表于 2017-10-10 23:08:16

一坐天桥被写得淋漓尽至,非大手笔不可为。赞!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天桥 / 郭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