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的老照相馆和我家的几张老照片 / 悠悠岁月
蚌埠的老照相馆和我家的几张老照片在我的印象里,老蚌埠的照相业是很发达的,七. 八十年前蚌埠二马路铁路西就有了胜芳照相馆,这可能是蚌埠最早的照相馆了, 那时就能照出非常清晰的高品质的照片了,已经去世七十多年的奶奶生前就在那里照过相,之后,在中山街的上海电影照相,二马路的兄弟照相,小南山北门对面的国际照相以及荆花. 留芳.等在蚌埠都是较早的照相馆,这些相馆大都是解放前就有的。一个十万人口的小城市, 几十年前就有那么多相馆,可不简单,当年的蚌埠被周边地区的人称为小上海也是名不虚传的。
那时,农村的乡下人是很少去照相馆照相的,照相的多是城市里生活富裕者或年轻人,我们家家境虽然一般,但父亲是个孝子,在先给奶奶照过相后便对能留下人影相的照片很感兴趣,故而,我们家就留下了几张过去的老照片。
在诸多的照相馆中,笔者小时印象最深地还是南山国际和兄弟照相馆了,因为,南山国际照相就在南山北门对面,离我家很近,我和小友常在门口看相馆里精美的布景和摄影师蒙在布里给人照相的情景。而兄弟照相,因为就在二马路人民电影院的门旁,去电影院总能见到它,还有,就是兄弟照相馆四七年就为我们家照过一张非常棒的”全家照”,故而对这两个相馆印象较深。中山街的荆花相馆曾为我照过小学毕业照。
我们家几张老照片中最大的一张是奶奶的遗照,照片上的两行文字写得清清楚楚,奶奶生于光绪元年,逝于民国念九年,按公元记年应是1940年, 那么, 可以推算,奶奶生前的拍照应是在三十年代末。最显眼的照片还是父亲的那张身穿长衫, 脚著白鞋为奶奶守孝一年的单身照, 那时的蚌埠好象有这个风气,守孝时去照相留个影作纪念,照片上父亲那修长的身材, 安祥肃穆的表情,他那目视前方若有所思的神情,似乎是在怀念逝去的奶奶,这不正是父亲为祭祀奶奶时题写对联中那句” 追远常怀一片心” 的意境吗?看后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那张母亲从山东老家初来蚌埠时和姨娘表哥的合影照片的拍摄时间应当在1942年。这与我们家户籍登记是吻合的。
在四张老照片中当时”全家福”的照片(那时我的弟.妹还未来到这个世界)颇具民国时期人的衣着特色,照片上的五人全都穿着长袍长衫,这种衣着,是当时蚌埠城市市民在年节或礼仪场合上普遍的衣着打扮。照片上,男性全都戴着帽子:父亲和表哥戴着礼帽,而我这个当时只有二、三岁的娃娃也戴着当时流行的童子军的帽子,作为长辈,父亲和母亲端坐在正中,表哥和二姐则侧立于两旁, 照片上,尊卑老幼, 赫然分明, 听父亲说,这是摄影师的按排,也符合当时的礼数。可以看到,照片上的父亲威严安祥,母亲美丽端庄,表哥顺畅自然,二姐风华正茂,而我这个只有二/三岁的娃娃则显得非常稚雅可人。
感谢父母亲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这难忘的一刻,感谢摄影师给我们留下了那么清晰生动的画面。庆幸我珍藏了这么好的一组照片。
这些照片虽老但清晰度很高,看过照片的摄影专业人员都说那时的工艺认真讲究,水平也很高,照片上人的衣着有着蚌埠人那个时代的衣着文化特征,他们发现, 这几张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几乎每张都盖有照相馆的钢印,钢印上都有从右向左书写的中英文的店名和店址,这和我们现代横行从左向右的书写方式完全相反。
我们家的这几张老照片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在那破四旧. 立四新横扫一切的洪流中,人们为求自保,纷纷把自家的旧物件诸如: 旧书.旧字画. 旧照片.旧瓷器等先自毁之。我们家的民国版的四书五经,家里祭奠先人的. 带有木雕的”祖楼”、先人的牌位和做生意的流水帐本全被家人付之一矩,在焚烧家里的老照片时我有意扣下几张我最喜欢的照片,为保留这些照片,我先是把存留的照片用薄纸封好, 然后塞进精装毛选的书壳后面,并以此躲过了打砸抢抄的非常时期,好在,我家在文革中受冲击较少,侥幸地将几张老照片保存至今。不想,这一作为,却成全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收藏,更以影像实物为我市填补了逝去了的民国时期人的衣着文化上的的一个空白。 欣赏佳作,赞!感谢賜稿,问好作者,祝创作愉快! 本帖最后由 悠悠岁月 于 2017-11-2 09:28 编辑
谢老师鼓励,以上照片皆收展于蚌埠博物馆。 本帖最后由 悠悠岁月 于 2017-11-2 09:29 编辑
谢老师鼓励,以上照片皆收展于蚌埠博物馆。 老照片记录一段历史!欣赏佳作! 谢舟上客老师鼓励。 好的,有纪念意义的老照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