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 我家门前的正平街 / 悠悠岁月
我家门前的正平街说起市中心那条和淮河路平行,东西走向的南山路,蚌埠市的人几乎没有不熟系的,而要问他们人民路、蚌山路,正平街在哪里,可能很多年轻人都说不清楚,其实,这却是同一条街,就是现在的南山路。那是因为这路名却是因时而异所至,文革时南山路被叫做人民路,文革前被叫作蚌山路,而正平街却是解放前和刚解放时的街名。只不过早先这条路没有现在这么长,这么宽,这么漂亮,
要说南山路这条街可是我市市中心一条很重要热闹的老街呵。
这条街东通机务段火车站,西边一共有:大塘(26中 )、工一(蚌山一小)、蚌师附小(一实小)、清真小学(回民小学) 、四所学校相连,每天光束往的师生就有一二千人,加之商业店铺的来往顾客,这条街的热闹是可想而知的。
六、七十年前笔者的家就在正平街和米坊街的街口,我家的门前面临两条街,正平街和米坊街,这两条街都很热闹,米坊街主要经营粮食生意,正平街在我家的门旁和偏西近百米的街区是正平街最热闹的地方,这里的街市主要经营着布匹、棉线及袜子毛巾之类的日用小百货类商品。
早上六、七点钟因为有很多卖粮卖面的农民要一大早赶来卖粮卖面,米坊街便热闹起来,而正平街却要在上午九点钟以后才会逐渐热闹,来此购物的多是些市民或近郊的农民,而在季节变换或年节时段来这里买布、买袜的人便会多起来,也更热闹些。
在米坊街和正平街的西南拐头子(我家的正对面),是一家三间门面的大布店,布店是由临淮关人老卞和回民老马两人合股开办的,布店货色齐全,虽北有二马路多家大布庄,但他们的布店由于经营活道,又能还价让利亲民,故生意红火,一些近郊的农民都成了他们的”老主户”回头客。老卞布店的斜对面是老沈和老赵开的两家棉布店,都是一间门面的小布店,紧挨着布店的是一连两家老布(土布)店,东面的这家是山东滕县人老葛开的土布店,布幅较窄的土布,宽度多在一尺四、五,由于上了浆,布显得很厚实,加之,老布的尺码宽松,一尺相当二尺多,价格也便宜,穷苦的人家比较喜爱,有一定市场。不过,老布还是经不得时代前进步伐的冲击,约模在上世纪55年前后,这二家老布店便都关门了,老葛在原地转行干起了茶炉,去卖开水了。
在二家老布店的西边有家轧布厂,这厂里有许多铁滚子构成的约二米多高的机器,机子就在这二、三间的门面房里,站在路上就能听到机器声,就能看到被轧的很平滑的花布、色布,从一个个铁滚子的机器里吐出来,据说布经铁滚子轧过后不仅好看、平整有光泽还能多出许多数量,紧挨轧布厂是老安家和老马家开的卖布拉条子的店,他们从工厂里搞些极便宜的下脚布头、布拉条,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在当时却很抡手,经常脱销,说是这些布条里能搞出很牢固的线绳,这线绳用处很广,因而布拉条很好卖。
其实,正平街的热闹并不在做门面生意的,而主要是靠卖小百货和卖线的摊贩支撑的,这些摊贩有用板登和木板搭成摊位摆摊的,但也有一半是摆地摊的,这里的场景多少有点象八十年代初的二马路或太平街商场情景,只是规模较小罢了。
我家门口有范老先生和老潘家摆的二个卖小百货的摊子,对面有山东人老宋家摆的小百货地摊,虽是地摊但她的货全,足有二、三个平方的货,她的生意也不错;紧挨着她的是一个三十多岁叫”小能人”的妇女摆的地摊,她摊位虽然小些,但她善于拉生意,只要在她摊位前问过价的人,她总能使生意成交。这条街向西大大小小的摊位少说也有三四十家,当年,家家生意都不错。
不过,需要特别一提的是当年在正平街卖线的六、七户人家,当年在正平街卖线是用线兰子摆摊的,这兰子系竹篾编制,大号的约有二尺长,一尺多高,约一尺宽,形似元宝,故称滁州元宝兰子,他们出售的各色粗细不同的线就盛放和整齐的堆放在兰子里和兰子上,这些成把,成子的棉线(当时没有化纤或园筒线)堆在兰口上约有一尺多高,每家皆是如此堆放,几个卖线的兰子排在一齐却很是显眼,非常引人注目。可惜这道风景线只在五十年代初的正平街出现过,56年工商业改造时便消失了。听家里的父母亲说,不要小瞧这些线兰子,线兰子虽小却能养活一家人,原来他们并不全靠零售的针头线脑为生,而是主要靠批发棉线挣钱,我也常见他们与来客叽叽咕咕的谈生意,有时他们还为争夺客户吵架,搞的面红而赤的。但我却很喜欢在我家门口摆线兰子卖线的阮大娘,她非常关心我,常给我讲她怀远老家的故事。我也喜欢对面卖线的郭大叔,他高兴时用笛子和箫吹的<苏武牧羊>的曲子特好听。他旁边卖线的蒙城人李老头,是个个子高大,声音宏亮招人喜欢的人,据说他曾是吴佩孚军队里的炮兵连长,因年老无着,只能靠卖线养活自已和老伴。
现在想来,正平街最让人回味的却是:站在正平街口,早晨往东看,可以看到红彤彤的太阳从东边升起,傍晚往西看,可以看到日落西山和晚霞满天的情景,天晴时西边的黑虎山也清晰可见。可现在,由于有那么多如林的高楼遮蔽与天空空气的混浊,这些景象很难看到了。 欣赏老师佳作,感谢分享。祝创作笔丰! 老商业街,有机会真想去看看!欣赏佳作! 谢谢老师鼓励,握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