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感到文凭的重要
第一次感到文凭的重要1980年的春天来临,五冶建设总公司的直属机关,又在进行技术职称考评工作,这一次是按照冶金工业部下达的统一标准进行考评。建设工程预算明确划分到经济类范畴,我们这些个做预算的,只能报考经济类序列的技术职称。我原来一直就没有技术职称,这一次只能从报考经济员的技术职称。
经济员的起点是:文化大革命以前属于高中毕业的,按从事本专业两年以上。文化大革命以前属于初中毕业的,按从事本专业五年以上。
根据我的文化程度和工作经历,我专门去问过干部处。这一问的结果。心里都凉透了。我是文化大革命以前的67级初中生,既然认定是初中生,那么评定经济员的标准就是要求按从事本专业五年以上算起。
我是从78年10月,开始做预算管理的,到了80年4月,按日历天数,满打满算,也只有一年半的时间,勉强算作两年吧。时间也不够。我不是还上过厂办721工人大学吗?为了明确这个问题,我也曾经问过干部处,得到的答复是:“当年7.21工人大学,最多只能算是厂里的业务培训,不能算文凭。”
那么我的文化程度,现在从法定程序上讲,只能勉强算是初中毕业。假如在这个时候,我能有那么一张能证明我是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我的技术职称问题,在这一次就完全可以顺利地解决。很可惜,我那个721工人大学,从某个意义上讲,是白上了。根据这个标准,这一次的职称评定,我肯定是没有指望了。
这个时候,我找到了处长,处长也没办法了。只能劝慰我。要我别灰心。咋能不灰心嘛?人生往往就是这样,一步没有跟上,以后就步步都跟不上。
当时我感到我怎么就这么倒霉?要干工作的时候,我就算骨干,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做,现在要评定职称,我却连个边边都沾不上,那段时间里,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无法平衡的埋怨情绪,我能埋怨谁呢?,埋怨谁也都没有用啊。
要埋怨也只能埋怨我自己,谁让自己生不逢时来着,这个命不好活谁也没有啥办法好想。那我就只能认命,这辈子就是我活该倒霉。当年要我们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时候,我们就算是知识青年,必须下乡,去也的下,不下也得下。不论你何种原因,你不愿下乡,他们就会天天上门来动员你下去,非得到那一天,给你戴上大红花,敲锣打鼓地把你弄到下乡去,才能算完事。
再说当年下乡,我们不是也按照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到农村那大广阔天地里去的。没有读到书,这个责任不能由我们来负。要评职称了,这会儿倒说我们的文化程度不够了,文化程度不够,这个责任能怪我们吗?虽说不怪我们,但是这个后果。却要有我们这一代人来承担了。将来还不一定多少事情,需要我们承担这个责任呢。
当然,我深深地知道,这不光是我一个人的事情。记得我下乡的那一年,光是成都市就有十七万人。据我所知,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就近两千多万人。大概他们都会像我一样,在职称评定的问题上。遇上和我一样的不可逾越的难题。
现在要评定技术职称,我们的文化程度又不够了,不仅不能算知识分子。就连初中毕业都算不上,所有的这一切,包括厂办七二一工人大学,都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起来的。现在通通都不算数了。就是因为我们这些老三届,都是属于文化大革命中毕业的。
说起毕业证,从66年到78年,全国所有初中和高中学校,两千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们中间无论是谁,都没拿到过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
我们这批老三届,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毕业的。特别是66年以后的那个年月,全国所有的学校都听课了。九百六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然摆不下一张课桌。全都去闹革命了。没有地方让我们读书。
现在评定职称了。上面一个文件接踵一个文件,都反复强调要讲文化程度,要有文凭。可是要文凭,你该早点宣传宣传。你又不讲,反正政策是由你们掌握的。我们就是那菜板上的肉,随便你宰吧。
按照那个文件上的说法,我必须得拿得出毕业文凭来,拿不出来,就连初中生都算不上。该算小学毕业吧。也不行,小学毕业证书,在我们上初中,在到学校报到入学的时候,初中学校都已给收走了。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恐怕也找不到了。反正是现在,查无凭据。我拿不出任何凭据来证明,现在我都说不清,我的文化程度是什么了。在这以后,再遇上填表的时候,文化程度一栏,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填了。
我在上初中的时候,曾经想到过,将来的最高现实的理想,就是在建筑工地上当一个施工员。带着安全帽,手里拿着一个大本子,走到哪里,都有人会向你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来问我。我就学校里的老师讲课一样。滔滔怒绝地向他们讲解着。移动有移动的高楼大厦,就通过我们的双手,竖立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我正式从事着我小时候的理想。做着建筑工程的预算管理。经常到工地去,带着安全帽,拿着一个大本子,记录着相关的数据,做有关预结算方面的调查研究。为工程的竣工结算。做着资料的准备。从施工现场的工人看来,我应当算是一个工程师。
如果从这一点上看,好像我的理想已经实现了。我是一个名义上的初中生,在计划处的合同预算科里,做着施工图预算审核的重要工作。也觉得挺有一点自豪感的。别看我现在文化水平不高。能把这个预算审核工作做得风车斗转的。也并不是一件轻松地事情。我想,只要能有本事,在那里我都不怕。记得我在农村当知青,在当爆破手的时候。我们的队长跟我说起的那句名言“是金子,总是会要发光的。”这句话又在我的耳边响起。继续激励着我,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叫别人瞧不起。
以后我就从预算审核的基础开始,按照施工图的编号顺序,逐步逐步地看建筑结构及各类专业施工图,计算了大量的数据。每一个单位工程都有厚厚的一本工程量计算底稿。有了这本计算底稿,在和来自基层的人核对工程量,那就省事多了。图纸是一样的,计算的结果肯定会有出入。但是在大体上都会倾向于一个基本数据。只要是认真计算,其结果都差不了多远。当然也会有人计算失误。错了就改。只要是干工作。没有不出错的,错了就要勇于承认错误,及时纠正就可以了。
我在审核预算之前,总是事先计算一遍,心里有了底以后,再通知预算的编制人员一起来核对。再把材料价格以机械费需要调整的地方做好标记。准备好可能套调整到的弧度。做好退让的底线。与编制人员恰谈的时候。对方基板上都没有超出我的设想。都是在我的审核控制底线内。
尤其是我长期和基层施工单位的预算员接触,他们也都熟悉了我的工作方法,他们尽可能地按照我的要求提供预算审核的依据。只要依据充分了。审核起来的效率也快得多了。开始,我是重点审核土建的。安装的预算由郑洪礼来审核。以后。由于合同上的事情越来越多,洽谈合同的事情在合同预算科的比例越来越大了。安装专业的预算也慢慢地交到了我的手上。我开始由简单地宿舍室内排水和室内照明预算开始,逐步地向着宿舍天然气管道安装,以及通风空调。工业强电和弱电安装等专业扩展。见得预算多了。处理预算的方法也就多了。事情越干越多,有时候就是想发点儿牢骚也没有时间了。
这样也好,出里面的领导以及合同预算科的领导们,没有听到我发牢骚。他们对我的工作效率是满意的,通过我的努力,预算在我的手里基本没有积压。对于批出去的预算,我都随时做了台账登记。记好了累计金额和主要材料汇总分析。也为下一步的工程进展。奠定了资料的管理基础。
至于说是到如今的职称一事,就事论是来说,在法定的程序上所规定的条文政策来说:我现在的文化程度,就连初中毕业都算不上。单一就这个技术职称评定而言,它与我文化程度的具体条件之间,相差甚远。我目前就连报考经济员的资格都无望了。两者的距离是拉越来越大了。
1980年夏天,处长给我交办一件事,要我到五冶三公司材料科审核一下他们的建设工程材料价差。
请看下一节《第一次材料价差审核》 拜读欣赏,让人重新想起那一段光阴。感谢分享,问好祝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