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 发表于 2019-3-9 06:57:06

母亲(纪实小说)【十】

18. 生活总是不如想象那般美丽

   姜天祥老人的家庭比较复杂。在母亲过来之前,他已有过两位夫人,都相继过世了。他与第一夫人生有一女一男一双儿女,与第二位夫人生有一个女儿。大女儿早已出嫁,儿子当兵复员后在家务农,娶亲抱子,小女儿高中毕业后接了老人的班沒进公安系统而是进了教育系统教初中,后随丈夫调往中原油田工作。据我观察推测,一是沒让儿子顶班(可能有年龄限制),老人有些歉疚,二是老人的第二位夫人病重期间儿媳尽孝伺候、端屎端尿洗衣喂饭有功,因此,虽说母亲过来之后是两家过日子,但依然是儿媳当家,花大钱小钱都是儿媳说了算,老人作了主,母亲更是无权当这个家。当时,我想母亲一辈子自己说了算从沒在别人手底下过日子,她老人家生活在自己一点权力都沒有的情况下心里能平衡吗?她会有幸福感吗?
   母亲过去后,我们就喊老人爹,喊他儿子儿媳哥嫂,他的小孙子比我女儿大几岁,喊我和妻子二爸二妈,我女儿自然喊哥嫂为大爸大妈,两家人总共八口,应该在外人看来是有多么幸福啊!母亲过去时,妻子与我都认为两位老人也沒有承包地,可能吃的要花钱去买,因而我们便送去白面、大豆之类的东西,到年底了给两位老人养老费(老人只接了一年),后来我们发现情况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仲秋节和过年前,我们要专程去送孝敬老人的节日礼物,一送就是两家的;六月六节和正月更是要去看望父母的,去时带礼品还要带双份的;平时周日、假期带着女儿去看望爷爷奶奶,礼品还要带双份子的。头几年,我要走时,母亲在地上急得转圈圈,我知道她是想着捎点什么给孙女而又说了不算的,我都赶快走出母亲的家门,空手而归。我心想我来就是看望父母的,带礼品是应该的,给哥嫂也是应该的,目的是让他们好好照顾母亲,至于他们给不给我带点什么回去那就无所谓了,给,说明继父与嫂子心细,不给,也沒什么可争的。
      那时我仍然是民办教师,每个月在一百块钱左右的工资,要供孩子上学,自己还要毎月出去函授五天,经济比较拮据。继父是离休老干部,月工资在四五百元,而且母亲伺候继父每月还有一二百元钱,直到2009年继父四千多元的工资,母亲每月伺候费在600至800元,以及老党员、老妇女主任补足,应该说他们的经济在农村很富裕了。我去读书、妻子乳腺增生治疗、女儿读书、女儿买房等等我们从来不在老人们面前提起经济困难,也从未张口向他们借一分钱!我知道母亲当不了家,而且他们的钱全用在孙子办工作、买房、买车、结婚上去了。
   女儿小的时候,每年正月去看望爷爷奶奶时,临走时嫂子就会对继父说:“爹,不是要给蕾蕾压腰钱吗?拿来放在他们的包里!”继父就赶快过去了,我们回家一看是20元,心想这就是意思就是了,给多少是多呢,又给多少是少呢。有一年正月,母亲吃完饭后,在院子里要给女儿20元钱压岁留着买学习用的本子、笔什么的,女儿懂事了就不要,祖孙正在你推我让的时候,被嫂子撞见了。我们走后,嫂子将母亲批评了一通,大意是说母亲不应再给,更不应该背地里给,母亲很是郁闷,这也是她一生中第一次受到家人的批评。可见,现实生活并不是当初想象得那么美好的。

   19. 母亲的一次大郁闷

   母亲到台子村的头几年,每到春种、秋收时,都要上山去帮助哥嫂干活,我嘱咐母亲这么大的年纪就不要上山去了,母亲总是说上山活动活动比蹲在家里要好的多,上了年纪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对身体有好处。后来母亲七十多了,腿脚不如从前灵活了,再沒有上山,而是在家专门做饭,等哥嫂上山回来吃现成的。
   大概是一九九五年的农历八月十四日,在母亲家里,前一天做的魚沒吃完,母亲心想等今天把剩下的鱼吃完,明天再做新的,这是一般农村家庭妇女做饭时最普遍的想法和做法,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嫂子上山回来过来吃饭时,一看沒做鱼,立即就找母亲的茬儿,都破口骂母亲了,并威胁母亲说要杀了母亲,母亲当时只跟她做了解释,再沒同她去论理争吵。继父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你怎么能这样?人家沒伤你沒惹的!有本事你杀了她,你也要去偿命的。”那天,正好我们村于同芳去母亲家里送月饼碰上了,在他们的劝解下,这场风波才算平息了。后来我打听于同芳并询问继父,得以证实确有其事。等我知道这件事已快近年关了,年底我去送过年的东西时,对妻子说:“我要去问问嫂子,咱妈什么地方做错了,什么地方对不起他们姜家老少了,说不好就是个事,让她知道咱妈还有我这么个儿子!”妻子说,先别鲁莽,等正月先向咱妈了解一下情况,再决定怎么办,弄不好都沒法下台。
   正月十六日,母亲回到家里来了,趁继父外出串门时,我询问母亲,母亲犹豫再三,最后承认确有其事,并说:“事情早就过去了,还提它干什么?”我说:“妈,这是小事吗?她凭什么?不行,咱就回来,儿子能养活您!”母亲说:“事儿过去就过去了,再不要提了。谁家过日子锅碗瓢盆不碰个响?谁又能不犯点错呢?我们早就和好如初了,再说老头对我很好哩!”我听了这话,只能偃旗息鼓了。
   母亲心胸宽广肚量大,能原谅晚辈的过错是一个方面,但后来,特别是母亲离世后,我想母亲一定有难言之隐,只是当初坚持非走不可,不听我的劝说与阻拦,走到如今的地歩,她老人家是开弓沒有回头箭,母亲刚强的性格我是深知的,这种性格用在工作中是坚无不摧的,而在生活中往往就是个悲剧,现在我都怀疑母亲为了寻找晚年的幸福,她老人家找着了吗?

蔚青 发表于 2019-3-9 07:20:01

拜读欣赏,分享精彩!问好,祝创作快乐。

野老 发表于 2019-3-9 18:39:54

蔚青 发表于 2019-3-9 07:20
拜读欣赏,分享精彩!问好,祝创作快乐。

老哥辛苦,敬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母亲(纪实小说)【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