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子 发表于 2016-11-30 10:20:40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51-60)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51-60)

目录:
51、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 …………《借助言行或事物》
——赏读张振立的《禅性的歌者》
52、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关注人类的命运——读王中楠的两首小诗》
53、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今天带你走迷宫——解读曹东的朦胧》
54、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情真还须艺精试说祁人先生情诗
——的“赋”法技巧》
55、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血浓于水的游子情》
——读星子回国探亲的两首小诗
56、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 《 “卷心菜一样的那些”是哪些?》
——管窥肖今的《乱码》
57、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模糊象征”手法的诞生》
——争鸣轻若芷水的组诗《得鲁依》
58、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绰约游走在现代与古典之间》
——试说杨光诗集《爱情之死》的艺术成就
59、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中国良知教师情结坚冰的吟唱》
——读杯中冲浪的参赛诗《好猛的西伯利亚寒流》
60、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徘徊在海边上的赤子之心》
——读海湄组诗《祖国,我想在针脚里享受衣服的温暖》

借助言行或事物——赏读张振立的《禅性的歌者》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
文/ 山城子-李

◇◇◇◇◇◇◇◇◇◇◇◇◇
◇◇《走进诗友的禅性诗》◇
◇◇◇◇◇◇——赠张振立◇
◇◇◇◇◇◇◇◇◇◇◇◇◇

◇◇◇◇◇◇◇◇◇◇◇◇◇
◇◇◇词语纹饰素色的珠子◇
◇从你指间一颗颗循环通过◇
◇◇◇◇意念里的沉寂如镜◇
◇◇◇似说未说未说已说◇
◇◇◇◇◇◇◇◇◇◇◇◇◇
◇◇◇◇◇◇无处不是禅林◇
◇无处不是动里求静的生活◇
◇◇◇◇◇禅机隐喻着象征◇
◇◇◇磊落质朴成你的风格◇
◇◇◇◇◇◇◇◇◇◇◇◇◇
◇◇2007--8-12于文化村◇◇
◇◇◇◇◇◇◇◇◇◇◇◇◇


网之缘让我熟识了张振立这个名字。近期的回帖交往,感受到他的质朴磊落、通达豪爽、睿智乐观。于是未经征得同意,便私下里引为诗友了。他贴在“绿风诗歌论坛”上的一组精品《禅性的歌者》,我是上周载下来的,当时浏览品味一回,仅在日记里留下一首赠诗,我现在复制过来,已经放在本文的肩头了。
学习的体会本应当天就写出来,但由于两个老朋友数度催促去聚聚,于是走出家门三日,回来不胜疲乏,以致延迟到今天重新欣赏。
《禅性的歌者》这个标题吸引了我。尽管古来诗人如王维、李白者多与儒、佛、道三家有缘,思想见于诗篇其篇什不少,但于现代的当下却不多见了。因之觉得珍贵,一定要认真一番了。

禅性自然是佛家禅宗的专利。禅宗是一千五百年前的南朝宋末,由印度和尚菩提达摩传入我国的,是佛家以静坐默念为修行方法的派系。后来唐宋时代盛极一时。佛家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历代文人都有或深或浅的影响,近代的江南第一才子李叔同,后来不就成为著名的弘一大师了吗?至于当代文人以佛事为诗者邂逅不多,也是我孤陋,仅见李敖大师的作品,但手法不够现代,是一般的律诗罢了。

诚然,张振立的《禅性的歌者》,也不是直接写佛事的,但他却以禅机的手法,揉入了佛家的禅宗理念。
所谓禅机,是佛家传法的一种诀窍,既以自身的言行或相关事物暗示教义的常用方法。这个方法被用到诗的创作上来,自然离不开诗人的言行和诗人扑捉到的相关事物。请看第一首《禅性的歌者》开头就是诗人的言行:

活——,或:活活活
夏夜的二楼露台,谁在唱歌
   
    那里有我的妻子
    从十里郊外包回来的一小堆土
   
    妻告诉我,肯定是一条禅性的
    蚯蚓,才过得如此快乐

短短6行三节。第一节是现场发生的言行——诗人在阳台上唱歌(娱乐状态下的言行)。什么歌的歌词出现过或连续出现过这个“活”字呢?我想到了《篱笆、女人、狗》连续剧的主题曲。但这里的意义在于暗示的是“生活”或者“活着”,活着怎么样呢?就要快乐。唱歌当然是快乐的呀!第二、第三节是相关事物,引述出“妻子”和“一小堆土”及妻子的话。那一小堆土也许是用来培育盆花的,但引来是为媒介“蚯蚓”的。蚯蚓只要有一小堆土,就可以快乐地活着了。当然这条蚯蚓是有禅性的,可以悟到以苦为乐的佛家理念的。这里我们跳到语言学的角度看,第三节诗人是采用了拟物的修辞方法,却妙在用妻子的话说出,就泉水一样自然了。读者接受了这样的自然流淌之后,一个无欲于物质的精神富翁的诗人形象就活脱脱的“振立”起来了。你从中悟到了什么,那就是“歌者”的教义了。不是吗?你再回眸这极其简洁的诗文本一回吧!我是要学习下一首了。

下一首题为《寂寞》,没分节仅7行。复制如下:

衰草摇曳。夕阳落进老河湾
    渐失体温和热情的土地
    发黄老照片的颜色。那些衰草
    绝望的眼神充满安详。那条河流
    稀疏着树梢下天空的河流
    黏稠地感伤于过往的素湍绿潭
我和居住在这里的人已经习惯了

相关事物有衰草、夕阳、老河湾、老照片的颜色、河流、树梢、素湍绿潭,言行简化为寂寞地坐在老河湾看着老去的风景。这就很有些佛徒于禅林(寺院)坐禅(打坐)的意味了。
据说宋玉是第一个吟秋的诗人,开了悲秋愁绪的先河,流长脉而至今。这一首《寂寞》前6行细腻质朴的诗性描写,完全可以让人感伤得“凄凄惨惨戚戚”了。但诗的主体形象“我”及“居住在这里的人”,却并不“寻寻觅觅”,因为他们“ 已经习惯了”。从佛家理解就是“淡定”、“入静” 了,就是天人合一了,就是超脱而超然了。一切都在新陈代谢,人与物概莫能外,规律使然,有什么可以悲伤的呢?这就是达观了。人没一点禅性,是很难达观的呀!
是的,如果从诗艺出发来解读,那些相关事物就是一组意象群了。诗忌直说,而要用意象来抒情言志。无疑张振立是深得其理而擅长实践的诗人。这首诗的特点十分突出。如果说前6行是徐徐打开的“图”,那么末行就是事前藏好的那刃“匕”了。一般说来,精品诗都有多解的功能,尽管诗人或许没有多解的初衷。这首诗,如果将前面的图画理解为“老去”的农家生活或心态,则就隐隐透出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关注。尽管是一种无奈或自嘲,但毕竟是自觉地展示给读者了。

这组《禅性的歌者》共有7首,以下依次是《思念》、《失忆》、《礼赠》、《霜降》、《落叶》(附于后)。首首都有言行和相关事物,自然就都有了禅机,有了禅性。我不再絮絮,就留给读者朋友自行欣赏吧。相信,只要你不一目十行地匆匆走过,就会悟得诗人的禅机和禅性或禅旨了。

谢谢张振立,让我很受益了!——2007-8-18下午于文化村

附:
   
    《思念》
   
    让我在每一个有月无月的夜晚
    坐在老河湾堤岸的树荫下
    思绪的目光风一样游牧
   
    累了,就像村庄里突然熄灭的灯盏
    躺成一地的青冢——或许
    一觉醒来,我又可以
    活蹦乱跳地扑到她的怀里
   
    《失忆》
   
    不要老问我哪来哪去,你不是
    我朋友,为什么要告诉你
    你说也有一辆汽车摇晃的白昼
    母亲妻子儿女陪它一起走上
    这条落叶覆盖的道路……骗人
    那家伙把我也诳到这里
    你说这里好?到处都是人都是物
    都是似曾相识的母亲和儿女
    可他们谁也不亲谁也不爱,这
    让我很伤心:失忆的人很难治愈
   
    《礼赠》
   
    几声轻唱。睡眸迎来晨光熹微
    两三根倒挂着冰凌的檐窗外
    一只鸟和她晃动的柳枝儿
   
    人心啊,注定为了感应一些词句
    注定被这样的词句惊醒或刺痛
    空气骤降的夜晚浑浑噩噩一无所知
    现在随一只鸟的歌声
    世界又恢复了可爱的特性
   
    我虽然只是它的一个小小过客
    但也厌恶黑暗热爱光明
    不肯辜负平原晨冬的礼赠
   
    《霜降》
   
    白露化身而来,蝈蝈蛐蛐皆已归去
    土地一尘不染的干净,你觅不到
    它们的朽骨薄翅。可我还是从
    大野的沟渠池塘边黄昏的枯草碎叶间
    听到它们自由而幸福的歌
   
    灵魂无处不在。我对它们怀着
    敬意和感恩,像一阵复一阵的暮秋风
    吹动我即将化身而去的满目霜天
   
    《落叶》
   
    秋风陪我。化作一句删繁就简的祷辞
    回到山林的静寂回到原野的空旷
    回到天空和大地上的线条上
    男人们,别再忧心于生活
    女人们,做你田野一样单纯而幸福的
    或丰隆或干瘪的女人好了
    高寿的老人天真的孩子无邪的诗人
    只管继续你们喜欢的事情
生命由来已久,我的喧嚣适可而止


关注人类的命运——读王中南的两首小诗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
文/ 山城子-李

网上邂逅王中南于“华语”月余,交谊未深。但这不影响我拿来他的诗进行学习。小伙子属于80后——极具希望的一代呀!从诗界说,80后仅是个年龄段的划分,其庞大的诗群诗派之中,其诗观、诗风、诗品,极不统一。都有个冲劲是令人欣喜的,但用力的方向就不都是让人放心的了。我习惯于从诗看人。王中南的作品不多,我能看到的也有限,但从手头的这两首小诗看,在意识深处自觉关注人类命运的群落里,应当有他的名字。请看第一首:

落日

2005年3月17日傍晚
我向西穿越秦淮河
天空中涌动着什么
但并没有关于北方沙尘暴的消息
在草场门桥上 我伸手
接住了空中的沙子

标题为《落日》,却没有任何落日的文字。文字的行走跟着诗人有时间有地点的行踪,诗就进行到一半了。全然的简讯笔法入诗朴实的可以。我很喜欢这种纯客观的文本,因为可以隐藏主观题旨,如不隐藏就会失于直白而泯灭诗性。第4行补叙过渡,作用还在于为后两句铺垫。后两句依然是纯客观的动作描述,没有透露一丝的主观意识,诗就结束了。
但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的诗主体形象却悄然地凸现出来了。因为诗人穿越秦淮河,一不看船帆风景,二不观两岸热闹,单单的只注意到了“天空中涌动着什么”——担心哩!因担心而实施观察:“我伸手/ 接住了空中的沙子”。果然,北方的沙尘暴已经抵达长江了。如果再不拯救环境,人类的命运可不就到了“落日”时分了吗?

再看第二首:

台风的痕迹

11月还传来台风的消息
但过去的一切
让这里显得不紧不慢
牛低头吃着
逐渐枯萎的秋草
灌木用稀疏的枝叶
遮挡住被风折断的部分

还是这样短短的几行诗,还是简洁的纯客观的简讯般的笔法。然而担心却从首行就开始了。年年的夏秋之季台风都有名有姓的一个跟一个登陆,致使部分人类生命财产的损毁。然而现在竟也有了加剧的迹象,进入冬季还有台风的形成。大自然怎么了?且慢,得问问我们人类自己怎么了?怎么了呢?诗人说:“但过去的一切/ 让这里显得不紧不慢”——压根不急,更谈不上接受教训了。“牛低头吃着/ 逐渐枯萎的秋草”——牛一样的麻木不思今后连枯草都将吃不到了。“灌木用稀疏的枝叶/ 遮挡住被风折断的部分”灌木虽然有知,却只顾遮羞,不思如何接受教训。这样的状态下去,人类还有什么希望长久繁衍下去吗?

王中南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从这两首小诗的质地来看,是很让人亮眼的。亮在朴实客观的笔法,亮在用省敛的意象说话,亮在诗人关注人类命运的良知。
诚恳地希望王中南,勤于动手,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更多的人来学习来享受来接受陶冶。让我们携手同行,继续关注并改变人类的前途与命运。
——2007-8-19于文化村

今天带你走迷宫——解读曹东的朦胧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
文/ 山城子

今天是2007年8月20日(星期一)。位于黔中的平坝天空蓝是蓝,白是白,初秋的小风拂进窗来,凉爽得很惬意。古秀在客厅一边做拖鞋,一边听VCD里槟城的高僧讲法;山城子拥着笔记本在厨厅走迷宫,呵呵,文字的迷宫。勤奋的闲适,闲适的勤奋,两人可谓是各得其所了。
对于诗界的70后、80后们来说,曹东的诗不过是别致的风景,或者是艺术的聊天,绝对不必找个导游或者翻译。那样可能就有点添乱了。现在的问题是他要结集出版。出版就面对了更多的界外人或者临界的人。而这些人走进来可能免不了就眼花缭乱,而晕头晕脑。情形曹东是预见到了,为此他发帖网上说:“拟出版一部我的个人诗集,并在诗集后附上几篇点评,有助于读者解读。现贴上我的诗歌一组,有喜欢的朋友欢迎写点文字,跟贴或发至我的个人邮箱均可。”
老伴说,凡事讲个缘。看来是的。昨夜就要下网了,想看一眼“酷我评诗”就下。点击倒北美,就看到曹东的新帖子了。我在网上漂泊近四年了,曹东的名字还是首次邂逅,此前一无所知。急忙看简介,方知是位四川的70后,宏观上的邻居哩!于是决定当一回“志愿者”。

标题为“今天带你走迷宫”,这要说明一下:这个人称代词的“你”,不含界内人士,而只对界外或临界的读者。否则,山城子就有班门弄斧之嫌了。
其实“迷宫”是很有吸引力的,没走过的人总有好奇心支持,看到底迷在哪里。此时我正是这样的心态,虽然走过一些了,但面对新的就会有一种冲动,如登山运动员一样,见着新的险峻就兴奋。第一个大坡迎目而来:

◆许多灯

许多灯,在我身体的房间
亮着。我轻轻走动
它们就摇晃
影子松软,啮咬一些痛觉
我上班下班,挤公交车
陪领导笑谈。十年了
竟无人发现
只在一人时,我才小心地打开
并一一清点,哪些灯已经熄灭

看!就这样叠起了高度,犬牙交错。《许多灯》。只看标题就想到了夜晚的城市,城市的大街小巷。但离奇得很,诗主体形象“我”的“许多灯”,是亮在自己的身体里的。真真的新鲜,想象于别人未曾想象,才可称真真的新鲜。

1、      借着开头说荒诞。

现代诗荒诞手法的广泛应用,是诗走向朦胧的原因之一。荒诞就是明显的不合事理,谁见着人的身体里还有“房间”,且亮着许多灯?但荒诞作为艺术手法它又必然是合理的。它的合理依赖于利用语言的修辞而进行转换,把不合理转换为合理。我们的常识凡有房间必有灯,哪怕是油灯。又知道房间里是可以摆着许多东西的。而我们头脑,是可以摆下许多思想意念的呀!于是乎以能“摆下”为相似点,就可以进行比喻的修辞了。有喻词的是明喻或者暗喻,没有喻词也不出现本体的叫借喻。本诗开头用的是借喻,既借“房间”喻头脑,借“许多灯”喻“许多思想意念”。还原为罗嗦诗的开头就是:“我的许多思想意念如一盏盏灯,在我身体的如房间一样的头脑里明亮着。”这样的罗嗦就由借喻回到了明喻。虽然罗嗦,但很明白,很符合大众把握的语言习惯,很合大众理解的语法规则,因而是合理的。诚然,虽然是大众化的合理,但却没了诗性,没了语言的朦胧之美。诗人进行语言艺术的创作,要的是美学价值,而让读者在审美享受中来倾听诗人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所忧所怨。如是罢了。

在我黑暗的身体内部
始终有一只手摸索着什么(《在我黑暗的身体内部》)

这是曹东另一首诗的开头,同样的荒诞,手都是长在身体外边的呀!同样的借喻转换,相似的支点在于“摸索”与“探索”的近义。探索的过程借助思维,摸索的过程借助手,于是抽象的思维探索过程,就被比喻为手的摸索过程了。这可以叫做内核的合理性支撑着外象的不合理性。因此荒诞而不荒谬。
当然,有些心理激进的青年诗者不明就理,为荒诞而荒诞,纵离奇而离奇,写出来的分行的东西就没法产生美感了。80年代中期,我看过许多朦胧诗,那是个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诗狂时代,分明还记得一行至今也不知其所以然的句子。说“我的一只耳朵凌空而去”,当时我是一头雾水,莫名妙在哪里?现在想来也许是不愿意听什么了,可是还有另一只耳朵呀?那末是不是要听遥远的所在的什么声音?那么想听,索性两个耳朵都去呀!——整个的诗忘却了,又无从查找,但我相信文本的语言环境压根就没有听与不听的问题,否则我还是会理解一二的。
曹东不仅明就理,而且娴熟,因此在他提供的25首作品中,绝不存在类似的或近似的莫名其妙。“河流的喉咙被肮脏堵塞/ 奔跑着一群饥饿的石头”(《雨》)这两句用的是比拟,生动地写出了生态被破坏后的河道淤塞的现状。这是诗的浅层意思,而深层意思还要结合文本流向做具体的欣赏理解。这里断章出来是说明曹东那些貌似怪诞的句子并不怪诞。

2、借第4行说词类活用。

《许多灯》的第4行是:“影子松软,啮咬一些痛觉”。
这么10个字的一行诗,诗人竟两次活用词类。
其一是“影子松软”。影子是光被阻挡所形成的物理现象。可以状影的形容词大体有深、浅、明、暗、虚、实、浓、淡、大、小、远、近等等。而这里偏偏用了只有固态或液态物质才具备的性状的词语——“松软”。这样一“松软”行文就进入了词类活用的“移就”格。诗人所以要“移就”一下,是为了与下一个语段“啮咬一些痛觉” 造成强烈的语义反差。因为松软的影子绝非利齿,尚可“啮咬一些痛觉”,倘若是利齿,其痛苦之烈就可想而知了。无疑,这样表达就明显地扩大了这行诗的张力。可见,诗的张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诗人的技巧和技艺。
其二是“啮咬一些痛觉”。痛觉是动物与人神经的强烈难忍的一种感觉,非固态的东西是无法啮咬的。看来是啮咬错了地方。但从思想深处的痛苦的感觉来看,极相似于被什么啮咬所产生的疼痛。当然可以借喻过来。借喻的结果总得啮咬个地方呀,大腿、手指、肩头、心脏,也许都有了,所以只好请出“痛觉”来代理(借代修辞格),但从“啮咬”一词的角度看,则是省略甲方事物的词类活用的“拈连”格了。

手头曹东的25首诗中,词类活用随处可见。
“凝固在一起的往事”(《废墟》)。往事只存于记忆中,岂可以从液态变成固态?但由于记忆的恍惚性、牢固性与物态的流动性、定型性相似,自然可以实施比喻了。这一比喻就用到“凝固”一词,不可用而又一定用就只能“活用”了。这里用的依然是省略甲方的“拈连”格。
“在黄昏到来之前,表情陈旧” (《蚂蚁在大地上搬运黄昏》)。表情是人喜怒哀乐外见于脸上的情态,修饰它的形容词大约有严肃、欣慰、自然、拘束一类。绝无“陈旧”或“新鲜”的。“陈旧”与“新鲜”属于物态。但诗人为了表达“丝毫没有变化”这样的意思,选择“陈旧”就最为准确了。但这样一用,就是活用,就是“移就”了。
曹东的词类活用,喜欢选择用“移就”和“拈连”修辞格来完成。而且频频使用于他的作品中。
“只在一人时,我才小心地打开 /并一一清点,哪些灯已经熄灭”这是《许多灯》的最后两行,“打开”和“清点”是省略甲方的拈连。
“遍地虚妄的泡沫 /让睡眠,变得破碎、冗长……”(《面孔,或者背影》)这两行中的“虚妄”、“破碎”、“冗长”是移就。
“我的面部潮湿,一些时间的顔料 /枯叶一样脱落”(《迟到者》)这里的“潮湿”、“脱落”是移就。
但曹东极少用名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如动词、形容词与动词的名词化用法。而这些词类活用,却多见于更多的诗人作品中。

3、从《再次低语》看喻格的广泛应用。

◆再次低语

每次,都要从耳朵内部
掏出一些生锈的钉子
一些石块,药棉
和时间的烟灰。
白天,生活将这些疼痛的碎屑
植入体内
到了晚上,梦是一条宽大的舌头
沉降、飞翔,孤独地舔舐
身体中的坍塌……

其实在前面的两节中,说荒诞就遭逢了比喻,说词类活用,也未脱离比喻。足见诗人是很偏爱用喻的了。
在《再次低语》这9行的小诗中,诗人曹东居然10次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格,从而使诗有效地隐进朦胧的审美视野。
我必须一处一处地指出来,不然一些界外人会说我夸大其词,文章写得不踏实。不妨依文本之序排列一下吧:
① 生锈的钉子——喻已经陈旧了的感情的扎伤。
② 一些石块——喻不能被接受的一些感情的阻硌。
③ 药棉——喻伤口。
④ 时间的烟灰——喻长期的孤独郁闷。
⑤ (疼痛的)碎屑——喻许多琐碎的内心创伤。
⑥ 植入(体内)——喻内心创伤的不能忘记。
⑦ 梦是一条宽大的舌头——这是借喻后的明喻了。
⑧ 沉降——喻内心痛楚坠在心头。
⑨ 飞翔——喻内心痛楚在心中萦绕。
⑩(身体中的)坍塌——喻精神的颓废。
这些比喻除了第⑦是以梦借喻后又明喻的“喻中喻”之外,全然是借喻。由于借喻可以省略喻词和本体事物,因而必然产生朦胧的艺术效果。
其它我就不列举了。因为手头这25个作品中,实在难以找出一首纯粹未用喻的。

朦胧是一种美,语言的朦胧是语言的一种艺术美,其背后是有规律的,因而是有法则的。我们作为读者,只要把握了这规则的工具,规则的眼镜,把它戴在眼睛上,就可以欣赏那美丽了。诚然,曹东的朦胧手法和技法,还不是规则的全部,但就上述三段中涉及的规则,已经可以轻松地走进他图画出的美丽了。
——2007-8-20于文化村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
情真还须艺精——试说祁人先生情诗的“赋”法技巧
文/ 山城子-李

近期频繁浏览“中国诗人”网,昨天翻到白沙主持的栏目,见肩头有“情诗王子”祁人作品的展示,立刻进入载了下来。移到笔记本上看,集合颇多,80年代、90年代、2000年后,我欣然徜徉其间,美不胜收!

情诗之美,美在情真。真情乃情诗之魂。若是没有真情,文本再华丽包装也会失之苍白。但魂美毕竟藏于内,外现还须形亦美。而如何能使内美外现于形就是个技艺的问题了。因之,谁能解决好“内美外现”的问题,谁的笔下就能出精品。祁人先生能被诗界誉为“情诗王子”,料定他“内美外现”的功夫必深。这样地想着,我怀着求证学习的心情,就走进了一丛丛浓郁的馨香了——这是“赋”法的馨香。

此“赋”非诗词歌赋之“赋”,乃“赋、比、兴”手法之“赋”。故曰“赋”法。
古人评诗分六义。义者方法之要义也。史上人解释六义,大抵认为其中的“风、雅、颂”为分类,“赋、比、兴”为手法。但原文为“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周礼•太师》)这样的类而无序,让我很是生疑那个“大抵”。凭直觉,所谓“六诗”,就是诗的六种表现手法。风=韵(韵在古诗中是区分散文的首要特征,所以排在首位),赋=铺=记叙=叙述和描写,比=附=喻与拟(这“拟”“大抵”中也未言及),兴=起=领起=提起,雅=文雅=语言文雅=语言艺术,颂=抒情。就是说为诗之法:一要有韵,二要铺叙,三要喻拟(修辞用格),四要注意起兴,五要讲究语言艺术,六要注意抒情。(恕我孤陋,不知“大抵”之外,有否我的这种解析?)

赋排在第二位,无疑问是诗的重要表现手法了。“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是诗经版的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唐诗版的赋。可以说赋的方法无处不在古诗今诗中。但同样用赋,显出的技艺却大相径庭。一如驰名中外的安顺腊染,方法一而审美效果千或万了。通观祁人先生的情诗,大抵都是赋的手法,但因技艺娴熟巧妙,铺陈出来的审美,就美于一般而拔萃了。不妨以先生的《那时》为例学习一回。原诗为:

那时/你小/我也小 // 小雨下起的时候/我们仰着脸望天 // 说   天哭了 // 我擦你的眼角/你擦我的眼角/脸上全都湿漉漉的 // 我说你哭了/你却说我哭了

全诗分为五节共11行。通篇清一色的铺陈,清一色的口语行文,却为何这样美丽呢?诚然,美在情真,美在两小无猜的纯,美在纯情自然地外现。外现当然要凭借语言,凭借雅,凭借雅的能力和技艺。诗人用了那些技艺呢?
印象深刻到我的审美中是用词的复沓。先是“小”这个词的复沓“你小/我也小 // 小雨下起的时候”。这里关键是第三个“小”的出现,景物那样轻轻地就进入了人物的童年。不信你将那“小雨”无论改成“细雨”“毛毛雨”“中雨”“大雨”“暴雨”,都不及这个“小”字的复沓于前来得亲切自然。再一个是“哭了”一词复沓,却是景物在前而人物在后了。两个复沓于前于后巧妙地完成了一个“人物——景物/景物——人物”的回环呼应。之外,还在回环之际复线了一个“说”的复沓。妙在第一个不说谁说,而后对应以具体的谁谁说。这情形若是不驻足细品,你便只是感觉到美,却不知美以何了。感觉浮在表层,只能愉悦于一瞬,不如理性的东西来得深刻长久,且可受益。
再就是第三节的拟人格的运用和第四、五两节排偶格的运用。拟人自然得不留痕迹,因为儿童最熟悉的事物莫过于哭了,爆发时就泪如雨下,既然天下雨了,当然就是天哭了。这样的拟人一点也没有故意的生硬,柔软得如手上的汗毛。两个排偶的使用,都是人物互动的实际天然形成的,都有一种对应回环的语言审美效果平实地散发出来。
这就是诗人“赋”法具体到《那时》这首小诗中的技巧,有了具体的技巧,“赋”出的诗文本才魅力得如斯美丽。

类似的分析见于别文时,常有诗人的实话实说:说当时我可没想到那么多的修辞或技巧什么的,情之所至就一起呵成了。是的。我也写诗,我也不刻意想用什么什么,恣意铺排罢了。但如果一定要究其精在哪里,美在何方,妙于何所,就必须看到隐藏于文本深处的艺术操作。这样才能理性地领略其精其美其妙。事实上精神产品所用的工具,绝然不同于物质产品所用,锯子就是锯子、刨子就是刨子、凿子就是凿子,功能的不同是不允许拿错的。诗创作的技艺(工具)是思想修养、人品修养、文化修养,文学修养、语言修养的综合,并具体综合到语言修养的层面上来,发挥其综合的功能。综合了其它修养的语言修养既是锯子,也是刨子,还是凿子。因此诗人写诗时就没有究竟是用了锯子还是刨子的感觉了。既然是这样,我们从祁人的这首诗的分析中,就足可以窥见先生综合了其它修养的语言修养的上乘层次了。

层次达于上乘,其“赋”法的技巧,便顺理成章的依据不同的诗题诗材,而依势依形依态流泻出不同的多姿多彩了。不妨再看诗人一首《鸽子》,原文录如下:

“你赠我的这只鸽子很乖/我常常闭上眼/听它咕咕叫唤 // 总是每次你一转身/它就随你飞去了/我只能睁开眼睛 // 唤你/带它一起回来

仅仅8行的小诗,还是清一色的赋法铺叙,还是清一色的口语表达。但既不失之直白,也不失之一般,因为这里的“赋”法与象征的手法并行,于是产生了双重审美的构架,且镶嵌了从闭眼到睁眼动作层面的语义回环(不是回环格),就很别致地表达了爱而难舍的真情。
标题与文本中的“鸽子”,可以就是被养殖的普通鸽子。爱屋及乌,爱人及鸽,情趣顿生。如果这鸽子另有所指,就有了象征的意义,其“赋”的手法就并行于象征的手法了。我的领悟这个可爱的鸽子,就是所爱之人的情意。“听它咕咕叫唤”,情意何等缠绵!“闭上眼睛”,何等幸福的爱的享受!情意深挚到这个份上,自然难舍,分离不可须臾了,所以“转身”的功夫,都要“睁开眼睛”唤回。眼睛的一闭一睁,体现了诗主体形象“我”对这份情意的格外珍惜和爱护。

“呵,岁月是有情的花朵/还是无情的流水/多少年后,当我从远方而来/在茫茫人海中/即使你认不出我风干的模样/也会看见我不变的心肝”

这是《春》的末节。依然的倾诉表白,依然(稍事文学加工)的口语,却见出朴实无华之美。美就美在平实稳妥地用格。格虽不多,却疏密有致。前两行合互文与对比及两个比喻于一炉,成为全诗中哲思的亮点。后两行分别用的是拈连格(省略了甲方)和借代格。借具体的内脏器官“心肝”,以无形的思念眷恋的情感。这属于“具体代抽象”。我们的一些食物为了保存,是可以“风干”的,但人的模样岂可以风干(又不是木乃伊)?但拈连过来就含了分别日久满脸沧桑的描摹效果。所以,人在这个特定的场合的模样就可以借用“风干”一词了。这属于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积极的修辞方法。活用了词类,诗文本就会变得活泼美丽。请看祁人《瘦瘦的爱情》的末节,就可以体会。

“道路多么遥远/爱情多么湛蓝/多么想你伸出温情和美丽/拴住我的瘦马儿呀/还有什么能给我更多的欣慰呢/当你将我打落马下/吻去我心灵的荒凉”

这样一节诗中,有五处活用了词类。一是“湛蓝”,通过移就格实现。移就格的形成中介是比喻,这里将爱情的真实喻为晴朗的天空,于是就获得了“湛蓝”的颜色属性借以表达,而省略了比喻的中介。语言的美丽就是这样得来的呀!二、三是“温情和美丽”,“温情”属于抽象名词,是不可以“伸出”的,既已伸出,就化抽象为有形的直观了;“美丽”是形容词,这样一伸出,也就名词化了。这样的变化,使诗句不仅省简美丽,而且有了张力。四是“欣慰”,本属于心态的形容词,而在句中占据了宾语的位置,就具备了名词的性质。五是“荒凉”,这是暗中移就后又占据了句中的宾喻位置而名词化了。因为是活用中的活用,所以呈现出来的语言美丽与魅力,比之“欣慰”的用法又胜一筹。

通过上述的分析学习,我们已经不难理解祁人先生何以“赋”法铺陈出他情诗的魅力与美丽来,关键就是与他手中的“工具”功能多样齐全,又运用得娴熟巧妙直接关联。一句话回到标题:“情真还须艺精”啊!岂有它哉?
——2007-8-24于文化村
(本文作者:系贵州省平坝县红湖学校退休教师本名:李德贵)

通讯:561104贵州省平坝县红湖学校李德贵
邮箱:shanchengzil@163.com

血浓于水的游子情——读星子回国探亲的两首小诗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
文/ 山城子

今天上午网上远足北美,方知加国华人女诗人星子前不久回国访友探亲,足迹遍于北京、南京、上海、扬州、黄山等地。情形感慨良多,如梗在喉,本应一吐为快,但却惜墨如金,只搜到她的两首小诗和一篇博客文章。诗文虽惜,却感怀淋漓而溅,其血浓于水的游子情,涨潮般漫卷而来,浸泡着我整整一个下午在家中。

《何日可归? 》这个标题已经浸透了渴盼。但“可归”的内里却绝非个人的行踪。是什么呢?三节诗,咱们一节一节地看吧!

雨倾盆而至,
缓行的车低诉
无心快语,
绿袖子轻飘,
上海的夜一洗而净.

第一节诗,从个人的行踪遇雨起兴。“车低诉”张力很大,诉说什么呢?无疑是触“雨”生情。气候变化无常,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国家崛起了,却正在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不是笔者的杜撰,有星子博客文为证:“我们每个人和政府都要重视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不要让以后的环保和医疗更多冰霜。可惜呀,发展得快,发展得猛,它的代价呢?”星子是先到北京,后到上海。“在北京呆了几天,除了下了场暴雨之后,能看到蓝天,就只有去长城看蓝天了。也许是因为缺水,街道边的植物感觉很脏,很灰暗。很多高层住宅和楼宇,看上去很新,可是附近却比较脏乱。 规划很不协调。”看来不尽人意的印象已经塞满了头脑,哪里还有心“快语”呢?“上海的夜一洗而净”,看来上海的环保也好不到哪去,不下大雨空气中的废气是无法消失一时的。这个笔者可认证,四次到沪最让我受不住的是满街的汽车尾气味,看见下学的孩子们一路踢球嬉戏,我就不可思议——咋可以大口大口地呼吸这样的空气呢?星子的这行诗也许还双关到另一种意义,就是企望有什么方法能使祖国的环境像这“雨倾盆而至”一样洗净灰暗呢?这也不是杜撰。她在博文说“对国内空气和水污染的深切感受,很想寻找一些好的国外产品和对策,所以花了时间在网上和朋友圈里查了查,了解,然而因为是硕大工程,全民问题,觉得自己很难起到任何作用。”虽然有些无奈,还是写出博文寻求。令我感到那个赤子之心强烈的跳动。

岁月依然刻印
流逝的纹路,
抹不去的青春
一跃,又上了眉头
湿润着无邪,
雨漫过久远的台阶.

心里想的是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不免回首“岁月”历程。 “抹不去的青春 /一跃,又上了眉头”
她是经历过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大潮涌动,“湿润着无邪”,——都是为了祖国的振兴呀!“雨漫过久远的台阶”——经济上一步步艰难迈上新台阶,不容易呀!没离开祖国之前,她是有深切体会的呀!

回忆终是一张茧,
曲终莫不过燃火的翅膀,
黑夜布满黑色的眼睛,
谁还在憧憬着黎明?
卷拂而去的风里,
又见轻瘦的影…

走过的历程“茧”一样封存于历史了。“曲终”(回忆完这历程)“莫(当是“没”字之误)不过燃火的翅膀”——腾起的翅膀“燃火”还能奋飞吗?诗人这里表达了极度的担心。回到现实中来“黑夜布满黑色的眼睛”——黄头发黑眼睛的炎黄子孙呀!“谁还在憧憬着黎明?”自然是包括诗人在内的清醒者依然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呀!“卷拂而去的风里, /又见轻(以为是“清”字之误)瘦的影…”——这一段腾风而起的历程啊,代价惨重哩,祖国母亲依然“清瘦”,还是没有真正地强大起来呀!(笔者听杨锦麟读报谈及中国环保时说:还是那句活“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读罢回阅,全诗写的清丽婉约,却处处都浓浓地浸染着一颗赤子之心呀!

另一首是《放生桥!》与前一首加个“?”号的难以确定,这里加的是一个坚决的“!”号,对比强烈。因为诗人要付诸行动,“从我做起了”。是的!与其担忧 ,莫若行动起来。请看全诗:

桥上一群人兜售着
金鱼,
我买了两条,
在桥边兜空,
它们鲜活地游走。。。

昨晚,
隔着一个海,
我梦见一红一黑
向我游来,
想起上海的那座桥,
手凉如梦。

第一节实写买鱼放生的经过,笔墨极其省简。第二节写回到加国依然拳拳于心的情结。诗眼在最末的“手凉如梦。”
诚然,作品中的“买鱼放生”只是象征意义的行动,如宣言号召人人都“从我做起”。而现实中明明“有一群人兜售着/ 金鱼,”——那些厂家、商家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环境的破坏,个案累累曝光于媒体,以至国家的绿色GDP规划迟迟不能实行,如何不令人忧心忡忡呢?如何不有“手凉如梦”的感觉呢?
看看星子博文的另一段文字吧:“哥哥买的房楼宇很高,夫子庙附近,价格不便宜,可是旁边的秦淮河成了臭水沟,我都替住在那的人担心。可是很多人天天经过,习以为常。我问为什么不治理,说没办法治理,要大家都出钱才行。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忍耐力。”这不就是“手凉如梦”最好的诠释么?
当年面对中国革命,鲁迅先生是“怒其不争”;而今面对中国建设,星子是“忧其不醒”呀!13亿多的华人,倘若个个心赤如斯,还怕中国的山不青、水不秀、河不淳、气不新、国不强吗?
哦!哦!血浓于水的游子情啊!一个国内的退休教师整整接受了一个下午的深刻教育呀!
——2007-8-25于文化村
_________________

“卷心菜一样的那些”是哪些?——管窥肖今的《乱码》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
文/ 山城子

手头没有肖今《乱码》的全卷,却非常喜欢其中之十《卷心菜一样的那些》(见《北美枫》第二期44页)。或许,这就是全豹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斑了。今天又翻出来,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赏读了。
《卷心菜一样的那些》。标题,就有一种别致的语言美和意向美。省略喻词的喻句做定语,所定的本体竟是个不确定的指示代词“那些”。这样的别致,致使读者的我就新奇起来,“那些”究竟是“哪些”呢?这回我要细细地追寻了。

无数次里仅一次相识,彼此就深深理解
如同此时刀下的卷心菜,这次剖开才发现
它一直紧紧抱着非常干净,以至想起仿似卷心菜的那些:
洋葱、花苞、未经世面的心灵等等,越到深处越清彻

全诗排列严整,四行一节,共有七节。这是第一节,也是起兴节。诗人从司空见惯的造厨细节切卷心菜提起而象征性总领。妙在起兴节中又有起兴句,形成起兴中的起兴,诗经里罕见。“无数次里仅一次相识,彼此就深深理解”。家庭主妇或主男们上灶烹饪,谁也是无数次了。但只要有一次类比出理性的东西,那就是惊喜的发现呀!诗人在琐碎的家务劳动的个别中发现了一般,于是乎就进入她的《乱码》了。干柴遭遇了火星儿,没法不熊熊燃烧起来呀!但无论卷心菜、洋葱还是花苞,都是作为起兴的喻体而出现,本体却被并列于后,就是“未经世面的心灵等等”了。本节第4行,具有由表及里的哲学概括功能。

曾经我不也是个卷心菜么!谁的刀举起后
开始泄漏我的清白?是你?是你??还是你???
不!是这世道!农夫不待瓜熟就摘掉,杂狗见骨头就啃
落水的孩子屡遭洪荒,无油的黑锅被柴追烧

第二节是切入节。当然就从自身切入。是由卷心菜芯的洁净的联想切入。切入很深,设问很强。这种强又运用反复格无限扩张。反复中的“你”,不是特定的,而是复数(众多)功能。设问格是提起注意下文的,强化是为引起读者的极度注意,注意她的答案:“不!是这世道!”
这里,诗人一下子就将锋刃切到了底,切到了社会的现实,切到了底层。怎么样呢?接下来的四个单句,大面积地概括诗人眼中痛心疾首的社会负面现象。用的是系列比拟。一是比拟商业中的各种无诚信的行为,二句比拟一些管理者的贪占黑心,三比拟受损者的灾难,四比拟弱势群体的困窘。有爱才有恨,爱国才看得见国度里暗伏的羁绊与危机。哪些羁绊与危机呢?宏观到精神领域,无疑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来自资本的以个人主义为支撑的拜金主义。诗人的良知已跃然纸上。

敢吭声?敢响屁?还是强奸后自食其果吧
好了伤疤,包起痛,又是那个卷心菜
而内芯已斑驳,如附一个收阅腐烂的插件
第十八层地狱重复着六次过去

第三节过渡,向诗人心中的理性过渡。第一行虽然情绪粗糙,语言不够婉约,心情可以体谅。末行虚以比拟是为后面伏笔。

油温不断升高,记忆的烽火迅猛点起
战争,一方是我,另一方也是我
按娜•布兰迪亚娜说:“天平所要称的
并非是善与恶,而是曾经与未曾”

第四节是展开。开始炒菜了——“油温不断升高”,又记起了心中嘀咕的事。物欲横流的事件天天见于各种新闻媒体,教育着也影响着每一个人。诗人也在其列。于是思想斗争是难免的。后两行使用引用格,这个“曾经与未曾”来得十分精彩。那是个社会行为的哲思的标准呀!危害社会的事,你“曾经”了,还是“未曾”?泾渭分明哩!

那么这战争的结果,也并非得胜与负
而是站住和倒下。我站住了
和遍体的伤疤一起立在生活馆中
清清楚楚看那洋葱剥一层泪一层

第五节继续展开。这是一种个人现身的写法,但又如何不是所有生活在这个“世道”里的人呢?然而倒在拜金主义臭脚下的人绝对值不小。枪毙的、判刑的、通缉的、遁于国外的、正在现行的、没有被揭露出来的、大大小小的正往下倒的。但诗人没有倒下去——“我站住了”!尽管“遍体的伤疤”了,还是雕像般地“立在生活馆中”了。但痛心呀,忍看“剥一层泪一层”的洋葱——多少青少年在社会负面精神污染下走进了少管所和铁窗哪?

该走的都走过了,不该走的也走过了
胸腔里的幼年入世青年出世,穿过世面后的冰凉
再也记不起当初的滚烫。好心人总爱
以揭疮痂来表示抚慰,使麻木理直气壮植入神经

第六节开始收敛。第一行可以理解为人生的道路,放大开来就是社会的道路,毕竟哪该走哪不该走,已经不好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未发生的实践还在后面,谁能结论呢?诗人有些迷茫了,甚而沮丧。这从“冰凉”与“滚烫”两词的移就对比,可以看出来。但即或沮丧,也是一种热爱的引起,因为“好心人总爱/以揭疮痂来表示抚慰,使麻木理直气壮植入神经”。怨其一些人,特别是有影响力的一些人的不能警醒呀!苍天可见,诗人心地的淳良呀!

笑貌若朴,退着退着就掉进河里。东白山的水啊
涤去我双目里的沙子,洗濯我灵魂的污渍
也允我随你逐流。这棵内心不再干净的卷心菜
精致的瓷盘,已不是它梦想的天堂,决不是

第七节收尾,回到个人之于社会的情结。“笑貌若朴”作末节节内的起兴,是将自己退而进入河里——时代的潮流里。“逐流”不是“随波逐流”,应是“追逐潮流”,因为是要“涤沙濯污”,是要洗净社会,献身社会。既然献身社会,“精致的瓷盘”一样的个人小家庭的幸福,当然不再是理想。这样的一次精神洗礼,诗主体“我”的形象就悄然在我这个老读者的心中有声有色地站立起来了。“决不是”的坚强否定,我仿佛看到诗人极其有力的一挥,就定格于历史了。我不能不为中国年轻的有良知的知识一代而击掌了。
——2007-8-27晚于文化村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
“模糊象征”手法的诞生——争鸣轻若芷水的组诗《得鲁依》
文/ 山城子

“昨夜”,也是个模糊的时间概念,事实上已经是今日的零时一刻左右的样子,我徜徉《汉诗》论坛,突然发现被置顶的“争鸣诗歌轻若芷水的《得鲁依》(组诗)”一帖,就立刻进入。才贴了三天,已经有了35个回贴,鸣得实在空前。我从诗到鸣未敢有遗漏收入视觉,却通感成一部摇滚乐了。所有细胞都振奋起来,摇摆起来,疯狂起来,意象里已经把自己行列到伴舞里了。

象征手法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形象寄寓思想情感的文学艺术手法。如《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海燕》中的海燕,《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中的钥匙,就是具体形象。但形象如果在现实世界中还没有物质对应,甚至也没有“上帝”一类的意识对应,而模糊为一种文字或其它的抽象符号,那末这种象征手法,就从原有的象征细胞中一分为二了,可称之为“模糊象征”。原有的只好以“非模糊象征”加以区别。生命的细胞分裂是生命发展的环节和过程,一定文学艺术手法的分裂,何尝不是它的生命运动的形式呢?

且看诗人轻若芷水是如何将这种手法,从那个细胞中分离出来而诞生了呢?

(一)
得鲁依
得鲁依再一次从你的嘴里走出来
走进我的黑夜,你说,这多么像一枚鲜果
沉沉的捏在手上,沉沉的就是你

得鲁依,这个新鲜的名词
新鲜的浆,再一次被我咀嚼

“得鲁依”在第一首里,是作为“你”“我”对面言语中的相似于代词的角色出现的。如果(假设)我在晚上有个约会,那末现在我就认为“得鲁依”代的是“爱情”。不妨将文本里的三个“得鲁依”都换为“爱情”读一下,那不就是一首很美的小情诗吗?但美的不是“得鲁依”这个符号,因为换下来后符号已经不存在了。美的是“嘴里走出来/走进我的黑夜”句子中“走”一词的活用拈连与复沓;美的是“沉沉”叠词的运用与“沉沉的”反复;美的是接下来“鲜果”、“你”、“浆”、“咀嚼”的系列比喻。你想呀!一首仅6行的小诗,竟然9用(加上“得鲁依”本身的反复)辞格,能不美么?若是两个诗友相会谈诗,那末“得鲁依”或许代的是“灵感”,请把诗还原为“灵感”品味一下,还是挺默契而愉快的呀!以此类推,因读者不同而不同必然了。那为什么诗人轻若芷水非要画出一个“得鲁依”的符号呢?从我的第一印象来说,就是陌生又新鲜,朦胧又有趣。于是乎,原本应当的固定的诗旨,就升级为多功能的产品了,一如今天的手机,岂是当年的“大哥大”可比?至于象征何以要模糊?因为不模糊不足以陌生新鲜朦胧有趣呀!

(二)
得鲁依,它是谁,它从夜里跳出来
姿势如此优美,划着一个又一个弧线
漂亮的月亮的弧线,落在老屋的顶上
我转过青石板和小巷
就看见得鲁依,在路灯下飞

在第二首里,“得鲁依”被一个“谁”字拟人后,就朦胧成近似于具体的形象了。是爱情的形象呢,还是灵感的形象呢?我看都成立。看成爱情“我”就是男性,“得鲁依”就是女孩的名字了。她多么美丽活泼,在老屋顶上拉小提琴吧?于是“梁杜”的优美曲调在寻觅追逐的“我”的耳中,就通感成明亮的飞舞了。若是“灵感”呢?那便是诗人的灵感突然“从夜里跳出来”,美丽的意象一个比一个美,或许诗成就题为《路灯下的小巷》,会明显明朗愉悦于反衬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那个《雨巷》了。轻若芷水我服了你了,哪里寻来这么个宝葫芦,如意成想要什么,它真就来什么了!


   (三)
你说,每个日子发亮,都是因为得鲁依
它就是阳光下的一朵金色向日葵
它在山坡上晃啊晃,在树稍上摇啊摇

这一切多么美
你忍不住用果子拐骗了它
在石头背后,你一件一件褪去了它的衣裳
得鲁依不知道,它光着身子走在阳光里
得鲁依的白天没有智慧,也没有翅膀
得鲁依有和我一样的名字
爱在月光下哭泣

第三首好像两个朋友之间在讨论“友谊”、“感情”或“真爱”一类的话题,“得鲁依”就代表那个话题了。这类话题是要有观点的。“友谊”也好,“感情”也好,“真爱”也罢,最容易被“物质”欲(“忍不住用果子拐骗”)破坏,结果只能带来清醒后的悲伤。文本中一系列喻、拟构成的意象如何美大家有目共睹了。反正我是体验了轻若芷水的才华,如何的让我刮目,而快乐于中国诗歌的创新了。

(四)
得鲁依的翅膀、武器和剑,插在青石板上
插在我每夜都经过的小巷
路灯不说,你也不说
而得鲁依是江湖里的人,只能是江湖
今夜它在森林城堡,在那里遇见不该遇见的人
它因此一点一点的失去鲜血
而你,忙着告别,忙着拿q币去赎回得鲁依的血

上一首的继续。本首的理解点在“得鲁依是江湖里的人”,且“只能是江湖”。我领悟“江湖”既民间,民间的朴实还在于人本的情感和精神内核。“遇见不该遇见的人”,就是上一首里 “你一件一件褪去了它的衣裳” 的“你”,也是本首“忙着拿q币去赎回得鲁依的血”的你。但物欲的伤害岂可以用物欲的方法赎回?

(五)
得鲁依走了,从转角的地方,一晃就不见了
象你留给我的时间,只那么一点点
一点点的爱和一点点的疼
老屋开始哭,青石板也哭,雾气笼罩的小巷
转角的那户人家关上门,铜环也不再当当作响了

我去找得鲁依,雨就开始下,泥路上的脚印没有了
雨水冲刷出一条小河,有泥,有树叶,还有几只蚂蚁的残骸
在小河里流,我的得鲁依却不见了

最后一首是轻若芷水模糊出的朦胧故事的不朦胧的惨淡结局。诗人依然喻拟出系列素色美丽的意象来,然而这个被物欲伤害的情感、友谊、真爱,或者放大开来的社会风气、精神家园——“得鲁依却不见了”。何等地令人怅然、悲哀、痛楚!
痛楚、悲哀、怅然之后,难道不是反省与警觉么?至此,诗人的诗旨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功能难道还不够明显么?

呵呵!回到我的题目上,还要留个小缀儿。
既然轻若芷水从象征手法里分离出“模糊象征”来,那末作为诗创作基本手法的一种,它也就诞生了。其生长还有赖于更多诗人的正确使用。正确使用就不能从“得鲁依”变成“得鲁那”或者“得鲁X”,这只能是模仿,模仿的再好也是不值钱的赝品。须知,事物的抽象也千差万别,模糊的媒介也多种多样。相信,只要我们能接受这种上乘的“工具”,就会有各自独特的使用方式与场所了。
那时,这种手法的诗多起来,或许依荒诞诗、朦胧诗得名的规则,就统称为“模糊诗”吧! 如果还没有发现先前的类似的诗现象,那末别忘记是轻若芷水诞生了它。为它起名的人叫山城子——红湖学校退休的那个老头。
2007-8-31于文化村

通讯:561104贵州省平坝县红湖学校李德贵

绰约游走在现代与古典之间——试说杨光诗集《爱情之死》的艺术成就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
文/山城子

别说“爱情死了”
她正在诗人的词语里苏醒
尽管红地毯还在等
只要坚持就会走来双双倩影

——摘自山城子/李德贵诗歌体日记2007-9-4《喜读诗集<爱情之死>——致杨光》

云南青年诗人杨光的诗集《爱情之死》出版发行于05年末(中国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次印刷),馈赠到我手中已行世20个月出了头。幸哉!好餐不怕晚,色香照样新鲜。真的,昨天捧读半日,印象颇深。今天整理出来,说也好,聊也好,我总是乐于从艺术性着眼,因为艺术性越强的篇什,其诗心诗旨得到的张扬也越强。

1、传统技艺的发扬与拓新。

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技艺颇多,应当包括各种手法与修辞格的运用。打开《爱情之死》的第一页,我就感到了诗文本中修辞格自然而流畅地蹦跳出来,如明亮的珠子缀亮了杨光诗的天空。

“我不愿看,你龟裂的心。/ 新芽刚冒出头,就遇上霜了。/ 没料到吧。/ 我会是霜里的一点冷,龟裂了你的心/ 我不愿,不愿看你的心,你心的龟裂。”(《玫瑰泣语1》)

——口语行文的5行诗中,诗人用了反复、顶针、回环、比喻、比拟,及拈连等词类活用。特别是反复回环的运用,使渗透到诗里的主体情感得到了一吟三叹的强化效果。这种强化效果,我们从李白的诗中,可以得到印证:“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 ,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这里是一吟三抚,抚慰刘十六的归隐。

杨光已经谙熟了这种传统的技艺,几乎显现于处处。他——
在《玫瑰泣语2》中反复“我故意”与“一朵花”,顶针“故意”和“眼睛不眨”;
在《玫瑰泣语3》中反复“鸡啼”,回环“徘徊的夜”;
在《玫瑰泣语4》中反复且回环“写信”和“打电话”;
在《玫瑰泣语5-6》中,两节诗遥相呼应反复“道一声珍重”和“你可要走好”;
在《玫瑰泣语7》中反复“芳艳”;
在《玫瑰泣语8》中顶针“相系相牵”,反复回环“你的手,你的心”;
在《玫瑰泣语9》中反复且双重回环“凸凹的生活,铺上凹凸的情感”;
在《玫瑰泣语10》中反复“我怎么现在才明白呢?”和“擦肩而过”……
在反复顶针回环修辞格的运用中,诗人都还综合进喻、拟、排比、排偶、活用词类等其它修辞格。

如果说这是发扬,那么杨光还有超越如上的拓新,也就是古诗中不可能出现的形式。例如在组诗《冬日的感觉1》中,诗人竟将5个“滴”字单字的排了5行,来反复强调那血、泪滴落的形态感。而到了《冬日的感觉2》,又把“沉重沉重沉重沉重沉重沉重重重”12个字,占了多半页地立了起来,从双音的反复直落单音的反复。成了“反复格”的绝吟。
更有回环裹着反复的绝唱——例如《生活》:
“在眸心 全腿的蚂蚁/ 爬来爬去 爬来爬去// 爬来爬去 爬来爬去/ 亡腿的蚂蚁 在眸心”
——全诗两节4行,实际仅重复使用了“在、眸、心、 全、腿、的、蚂、蚁、爬、来、去、亡”12个字,就完成了对生活(生存)的哲理透视。
与《生活》版本完全相同更其精致的又有《奴役》:“物和我”/谁奴役了谁呢?// 谁奴役了谁呢?/ 我和物”。这个仅回环重复用了8个字,就揭示了人之于物的哲理思考。诗写到这个份上,绝对的绝了!
其它类似的前后照应的反复,在杨光的诗中,可谓俯拾皆是。这使他的诗具有一种反复吟唱
舒缓回荡的风格。

2、新颖别致的积极用格。

我们知道落笔为文为诗,有两种修辞自始至终规则着文本。一个叫消极修辞,作用在语言的清晰明白准确,技术上必须遵循约定俗成的语法进行;一个叫积极修辞,就是用格——各式各样的格(传统修辞格大约有30余种,加之现代诗歌中创新出来的可达40余种),作用在使语言生动形象活泼起来。这样看来,“积极用格”就是积极地使用积极的修辞方法,是积极又积极了。

杨光的诗作在用格方面绝对是“积极又积极”的了。除了前面提到的他比较普遍地积极了反复、顶针、回环之外,还新颖别致了其他许多常用的辞格。就试举几例说明之吧:

①比喻:“利齿的撕噛/ 长舌的翻卷// 注定了/ 奇世的名画/ 陈尸为苍白的纸”(《名画的悲表》)这是全诗。用“利齿的撕噛/ 长舌的翻卷”喻恶意的不良舆论,用“名画”喻美好的结缘,用“苍白的纸”喻不良舆论造成的结果。这里还通过比喻活用(拈连)了“陈尸”一词(动宾式双音合成词意用为相当于“死”的动词),使读者极易想及“吐沫星子淹死人”的俗语。

②比拟:“射中枝头的热恋// 惊飞它枝的情人”(《爱情之死》)这是比拟中的拟人。又是“热恋”,又是“情人”的美好环境,被人为地破坏了。如果将这整体看作事物,就又是将“破坏环境的行为”以拟物的方式具体化形象化了。因此这样的比拟就有了拆零拟人、整体拟物的双重用格效果。

③借代:“谁蚕食了你的小桥流水/ 是我I还是Me”(《边缘人五》)传统的借代格多种多样,却没见过可以借来现成的古诗名句,以及诗句的典型意义来代替原始的自然环境的。可诗人简直是顺手拈来用的这样诗意盎然。我更没见过还可以借用英语语法中的概念“主格”与“宾格”,来代替哲学中的概念“主观” 与“客观”的。借代里有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职务代人称、标志代本体等等,没见过以概念代概念的。但代的又是那样的贴切新颖。这样的借代成功分明是拓宽了借代的领域,使古老的修辞格又添新枝新叶了。

这样的奇妙的用格例子还有一些,“例不过三”,足以说明杨光用格的积极,且因积极而到达的艺术高度了。

3、机智流畅的词类活用。

古典诗文中的词类活用成为古汉语中最为亮丽的风景区。不仅有直接使用的使动(使宾语怎么样)、意动(认为宾语怎么样)、为动(为宾语怎么样)的活用,还有名词的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的用如名次,以及通过喻、拟格实现移就、拈连格的活用方法。诗人杨光于这方面应当说有许多机智流畅的成功运用。

“太阳洗白了夜”(《追求》)这是通过将太阳拟人,把夜拟物之后,同时省去了甲方的“洗”一词的拈连活用。
“年龄抽蕾了” (《玫瑰泣语11》),是把年龄先喻为被子植物,它才可以“抽蕾”。“抽蕾”这个动宾式词组就被活用为行为动词了。
“经济动物蛇一样地滑过生活”(《边缘人 五》这是没有省略甲方“蛇”,而实现的拈连用法。

“凸凹的生活,铺上凹凸的情感” (《玫瑰泣语9》)这里的“凸凹”与“凹凸”,本是用于修饰有形物体的,却用到了抽象概念上来。它是通过比喻而实现的移就格得活用。

“我会是霜里的一点冷”(《玫瑰泣语1》),这里将形容词的“冷”,用如了名词。
“携手鸟语花香”(《边缘人 一》),这句谁都能理解为:(与)鸟语花香携手(共行),诗人却省去三个字后颠倒了语序,使动作直及形容性短语,从而使其成为名词性的短语。这应当是从形容词用如名词的活用发展而来,是创新用法。

以上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小花一样明丽的点缀在杨光的诗的草原上,比比皆是哩!

诗是语言的艺术,那么在语言表达上的这些成功,不就是成就么?
2007-9-5于文化村

中国良知教师情结坚冰的吟唱——读杯中冲浪的参赛诗《好猛的西伯利亚寒流》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
文/ 山城子

由和平岛等华人诗人发起的30余家民刊(网站)联合主持的华语诗歌大赛的第一阶段评比已于前不久投票完成。104首待终评的诗歌榜上有名。诗友杯中冲浪的《好猛的西伯利亚寒流》,很显眼的排在了第二位。欣然而读,令我感慨良深。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刚刚写了一组有关教师节的“顶针诗链”的我,余思正盛,正不知出口在哪里,就撞在了杯中冲浪笔下的“阿尔泰风口”上了。这倒可以顺势而下,共鸣于诗人的良知情结了。

就先看看“寒流”(此“寒流”非彼“韩流”)下的中国中小学生的“发冷”吧:

尽管窗子和门关得很死
未加衣的学生仍然白纸一样的发冷
地理老师说,西伯利亚出寒流侵入国境线后,过新
陇蒙陕晋冀,入鲁,长途奔袭我们初一、五班教室
诚非易事

“初一、五班的教室”,门窗紧闭,学生的脸都冻成了一张张白纸。就这么一个并不常见的镜头被诗人语映出来,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不是像西部的简陋校舍,也不是学生穷的穿不上棉衣——10年前我曾有机会到山东(鲁)参观了一些学校,绝不是这个样子的。问题诗人要借“地理老师”的“说”,意象一下对新中国基础教育的史观。
从历史上观,共和国的教育一开始就模式于苏联,成型了文革的前17年。应当说这与当时的计划经济还是比较适应的。文革时毛泽东觉着那一套越来越不理想,于是废止了高考,实施上山下乡后的猫腻百出的“工农兵推荐上大学”。10年过去,小平拨乱反正,又请回了苏联模式。然而今非昔比,经济渐进市场,培养人的事还迟滞于计划的年代,显然的不能协调,反而源于苏式的应试教育的枷锁越来越沉重学生的脖子。尽管李岚清看到了这个问题,竭力主张推行素质教育,毕竟气力单薄,而今“西伯利亚出寒流”常年肆虐了。
诗人一句“诚非易事”,戏谑地暗示了这个“侵入”的曲折过程。

楼外景色凄迷
孩子牙床像平原上的树枝一样咯吱作响
年轻的老师不忍睹孩子受苦,慢慢的举起地球仪
然后,把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
刚毅的插进著名的阿尔泰风口

“凄迷”也好,“咯吱作响”也好,都是对教育现状的意象映照,“孩子受苦”却实实在在,实实在在的心理发育之苦呀!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因有良知而无法忍受了。诗人不能直言,直言就不是诗了。于是借助想象,借助荒诞,借助“地理教师”的失控的动作,来传达对放“寒流”入中国的“阿尔泰风口”的无以言表的激烈复杂的心情。

风声即刻沉寂,阳光穿透玻璃
花香鸟语

如若能止住“寒流”,中国的教育本可以“花香鸟语”的呀!这种“花香鸟语”,曾连续14年见于我的课堂(见我的网帖《走过“自学互教”》书稿),亦曾见于岳阳、胶东、鸡西、抚顺各地及各大城市的个别学校。然而,高考的硬棒子一时难以软化,商品铜臭的影响甚嚣尘上,那个写在红头文件上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字样,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是顷刻的变化
顷刻之后
血气方刚的老师大叫一声,脸色惨白
倒在讲台上
他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已经发乌
再看地球仪,那天山和阿尔泰山狭长的空地
兀然堆积着二指深的坚冰
      
宏观的看, 以1997年9月召开于烟台的全国素质教育经验交流大会为标志的中国教育的实质性改革,也就燃起了几处的火,现在充其量也就几处冒烟了。当然可以说是“顷刻”。那么如何表达良知者的痛惜之情呢?还得让那位主体形象“地理老师”,用肢体动作造成意象,让他的“中指和食指已经发乌”(用力何其猛呀!)再荒诞以地球仪上的“二指深的坚冰”。

呜呼!“血气方刚的老师”呀!不要太冲动,你毕竟还在讲台上,不妨领学生离开那个死气沉沉的空间,就到雪地里踩出一条路来,实查地象总比抱个地球仪好呀?什么?校长不许?那你来当校长,或者局长,甚而至于部长呀!……也是,或许你当了什么长,就舍不得你的那两个手指头了。我是没什么血气了,因为我已失去了讲台,没了资质去插地球仪上的“风口”了。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
问好!
山城子向大家问好了——中国伟大又悲哀的千万数的教师们!
2007-9-9

徘徊在海边上的赤子之心——读海湄组诗《祖国,我想在针脚里享受衣服的温暖》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
文/ 山城子

海湄,常用的网名是南海之湄和百话争言。祖籍山东,童年烂漫于西北,现活泼在海南,是羊年生人的一位年轻女诗人。笔者曾经学习过她的诗作《约你相爱》(见网帖《山城子阅诗随笔》第9辑)。那是一首反复吟唱,一唱三叹的好抒情诗,如同一首旋律优美的歌,唱出了诗人对海南的深情热爱。海南是缀在母亲裙边的一块翡翠,对海南的吟唱就是对祖国的吟唱。这样的赤子情结今天又见于深情的组诗《祖国,我想在针脚里享受衣服的温暖》。
这组诗由四个部分组成,我们不妨跟着诗人脚步走一回,来共鸣于一个徘徊在海边上的赤子之心。

1.走出来又走回去

祖国,山路还是那条山路
在这个秋天,我无法端坐着等它带来陌生的乡音和
熟悉的烟叶子味,有雨的时候
那块扎进脚心的石头,用隐痛敲击着
雾里的家乡,敲击那片
仍旧在娶媳妇、生孩子的土地
如今它更像暴晒后的麦粒,坚硬
固执而又单调,仿佛一辈子
之外的叹息

祖国,城市到处搁置着家乡拆下来的黑瓦
而家乡,也遍布交叉后的喧嚣
白色的夜与黑色的光明,共同享有着
与生俱来的痛,而
我那披挂整齐的故乡,那鼻音很重的胶东乡亲
担心别处的黎明
会走进他们漆黑的老屋和清早的鸡鸣,会
漫过青花小瓷碗,溢出
贴着苞谷面饼子的大铁锅,淹没
他们的庄稼地

从小标题和内容看,诗人的行踪是回到了祖籍山东。或许多年没有回省了,自是感慨良多。感慨良多,倾诉于祖国——毕竟每一寸国土,都是祖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呀!。所以就以“祖国”总领开头。“山路还是那条山路”这样的起兴已经在暗示这里的山村的变化不大。读下来第一节果然,故乡仍旧是“娶媳妇、生孩子的土地”。观念正如《信天游》里唱的“什么都没改变”。“仿佛一辈子/ 之外的叹息”,分明是诗人对老少边穷地区落后于全国的发展的一种痛楚的叹息。行文到了第二节,诗人试图寻找原因。“白色的夜与黑色的光明”,这一双意象对比城市的崛起与山区的无动于衷。这差距的造成显然是不平衡的发展带来的(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注意平衡的发展呢?)这“生俱来的痛”啊!读到最后,诗人认为是这里农民观念的保守造成的(虽然不尽然,那改变观念的工作体系作为如何也是原因之一呀!)。因为他们担心“淹没他们的庄稼地”,怕改变他们世世代代相传的小农经济生活。这无疑真实地反映了面临商品大潮的当代农民(至少是在老少边穷地区)那种守残抱缺不肯接受新事物的一种惯性的心理。诗人的笔触之深,自然是思考之深爱之深的佐证。这比起一部分吃着祖国喝着祖国,也口口声声说爱着祖国,却隐晦含沙、怪诞射影、暗里中伤的所谓诗人来,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2.那天,我只占据了半条小路

在六月妩媚的目光下,酸枣刺贯通了我的手指
在南山最疼痛的部位
家乡,还没有醒来
没有醒来的家乡湿漉漉的,连同外婆的脸和
笑,此刻我像一个
高明的小偷,在偷走这户人家酿造的酒后
醉了,祖国,现在我的血里富含酒精
我可以借酒浇愁
在你的某一条缝隙里
念叨着“好酒,好酒,好酒。。。”

第二首意思贯通,所以没分节。从标题看,诗人徘徊在“半条小路”,是在深入的思考。思考的结论是“家乡,还没有醒来”,这成为诗人“最疼痛的部位”。我的理解是疼痛越深,就是爱得越深;爱得越深而拿不出办法,就痛得越烈。一个连在文学界都找不到应有地位的诗人,能有什么办法呢?又不是政治家。政治家自然有办法,政治家看到了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就拿出来“和谐”的号召和策略,但策略与号召的落实环节如何深入下来毕竟是个艰难而持久的过程,这是需要耐心的呀!诗人如要因爱而急不可耐,就只好“借酒浇愁”了。岂不知李白千年前就说过:“借酒浇愁愁更愁”。至于戏谑地说“好酒,好酒,好酒。。。”,到底是有些无奈了。

3.浪子是一片走失的树叶

祖国,镜子里有个浪子
他把脉络,移植在
那个南的不能再南的地方
那个朝东小窗
还有那双朝南的鞋
他表情单一,时常把丢了的人和事放在嘴里咀嚼
比如,张望的外婆、吸烟的外公、咿呀作响的老门和
夜里反刍的花牛,怎么看都像
戴着黑帽子
偶尔忘记的自己

而我患有严重的失忆症,手掌细腻而冰冷
心脏因为呕吐而百毒不侵
祖国,我甩给你的一大片泪
是翻遍器官,唯一能够证明我
就是我的证据,炎热持续
蜜蜂在成群的拥来,家乡的门口却正在
堆雪,活着的、死去的祖辈
在光光的山坡上
蹲着,说:“天涯还真热”!

第三首的赤子之心有些茫然的清醒着了。情形已经回到了海南,还一直想着那些痛楚的事情。想着这些事,一个顺势拈来的比喻很形象,这就是“夜里反刍的花牛,怎么看都像/ 戴着黑帽子/ 偶尔忘记的自己”。诗人清醒着自己的爱,因而“百毒不侵”,却茫然成“一大片泪”——何以这样的“热”“冷”不均呢?差距实在是拉得太大了。浏览新闻,目睹身边,西部还有几十万的代课教师,每月只拿几十元人民币的“报酬”,国企头头给员工、干部加薪竟至于从20——4000元不等,是他们的“自主权”“合法”(其实没有相关法律)成了200倍的“冷”与“热”。借用诗人的话说“唯一能够证明我/ 就是我的证据/ ……”能不令人叹息和叹惜么?
毛泽东曾借词韵而说“一截赠欧/ 一截遣美/ 让环球同此凉热”。大气是大气,然而他的“世界革命”理想,不知将来谁能拾起?而今不是“同此凉热”,是要“和谐社会”的问题了。

4.我享受着衣服的温暖

那么多细小的尘埃,那么多弯曲的脊梁
转瞬就消失了,如同“刷”的一声就陨落的星星
祖国,在垮塌的大桥上
高过头顶的石块,一下子
浇灭了火和燃烧的躯体;汶水,一百七十二名矿工
在自己的头上,种下了大堆黑色的花
面容丑陋的人形章鱼
甩出乌黑的毒液,女人和孩子
翻滚、猩红、失明
祖国,我就这样想着、想着、像故乡上空不忍离去的瘦风
每一次的拂过都冷热并重

这最后一首的标题,是诗人对祖国给予的厚望了。关键是应当横扫那些制造不和谐因素的障碍。其中的“面容丑陋的人形章鱼”就是障碍之一。我们已经看到一切重大事故的发生,都不是技术性的问题,而是权钱交易、黑心共谋的必然结果。反腐已经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政治问题了,自然一是具有赤子之心的诗人的关注。最后还是念念不忘“冷热并重”的问题。虽然这里借助了意象,但几乎就是直抒胸臆了。
徘徊在海边上的赤子之心啊!南海之湄,因为赤子之爱的共鸣,我很敬重你,以及一切真正爱国的诗人!
2007-9-10于文化村
城子, 现代诗, 中国

星海阳光 发表于 2016-12-3 21:03:43

拜读李老师精彩文章,仔细读来就得半晚上,值得。受益匪浅,敬谢。

星海阳光 发表于 2016-12-3 21:05:07

星海阳光 发表于 2016-12-3 21:03
拜读李老师精彩文章,仔细读来就得半晚上,值得。受益匪浅,敬谢。

另,李老师,好像50-60重复,缺30-40.

山城子 发表于 2016-12-5 17:43:30

星海阳光 发表于 2016-12-3 21:05
另,李老师,好像50-60重复,缺30-40.

谢谢诗友1提醒——可能是没有复制出来,就发重了。我立刻修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