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索朗 发表于 2019-6-16 07:30:46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36篇:人们心中的那一座灵塔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36篇:人们心中的那一座灵塔
又一天,索朗老师继续给我讲故事。他告诉我: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故乡在西藏南部门隅的宇松。康熙三十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他被作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迎请到布达拉宫坐床。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长到了20岁,当时管理西藏地方政务的官员第巴•桑结嘉措劝他前往扎什伦布寺拜见班禅大师洛桑益西,恳求老师授他比丘戒。但他到扎寺后却拒绝受戒,在那里住了十七天之后又返回了拉萨。自那以后,仓央嘉措便肆无忌惮地穿起俗人衣服,白天在龙王潭园林里面射箭、饮酒、唱歌,恣意嬉戏。还到拉萨近郊去游玩,与年轻女子寻欢作乐,完全放弃了戒行。桑结嘉措上报清廷,说仓央嘉措终日沉湎于酒色,不守清规,不是第五世达赖喇嘛真正的转世灵童,奏请朝廷予以废黜。康熙帝即派侍郎赫寿等人赴藏,敕封拉藏汗为 “翊法恭顺汗”,赐金印一颗。命令将仓央嘉措从布达拉宫的职位上废黜,“执献京师”。桑结嘉措先是遵谕旨,废黜了仓央嘉措第六世达赖喇的名号。但他又顾虑到仓央嘉措在百姓心中的巨大影响,在将他解送京城之前,先在哲蚌寺的参尼林卡为他举行了送行仪式,哲蚌寺僧人将仓央嘉措强行抢至该寺的甘丹颇章宫中。拉藏汗闻报后,立即派兵包围了哲蚌寺,寺僧们准备武力抵抗,仓央嘉措见流血冲突一触即发,于心不忍,自动来到蒙古军中,平息了这次事件。然后他被护送由北路进京,抵达青海的贡噶诺尔时圆寂,时年 25岁。
另有一种 流传更为广泛的说法:在藏历火猪年,仓央嘉措25岁时,他被请往内地。到达东如措纳时,皇帝发来诏书,措词十分严厉,随行的人们惶恐不已,担心性命难保,就请求仓央嘉措施展法力,呈现仙逝状或者就直接将身体隐去(也就是现在民间的流行语言:人间蒸发)。免得众人遭殃。经过一再的恳求,仓央嘉措生起怜悯之心,在与众人惜别之后,独自一人朝东南方向走去……后来,听说他经过打箭炉到了四川峨眉山朝山拜佛。然后,又回到前后藏,再去印度、尼泊尔;最后又回到内地,在甘肃、五台山、青海、蒙古等地云游,讲经说法,与四方信众广结善缘,给后人留下了无尽无穷的遐想……
那一天,索朗看到我那惋惜的样子,好像想要安慰我,就说:“现在布达拉宫里虽然没有六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但是还保留有唯一的一处遗迹,就是他曾经住过的寝宫——德丹吉殿。哪天有时间,我再领你去看看。”接着,他领我去看了仓央嘉措的画像。只见这位大喇嘛趺坐于神圣殿堂,抬起右手,拇指、食指搭接成圈形,神态安详地微微低首看着前方……
又是一个星期天,我上布宫去找索朗。一见面他就笑容满面地对我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猜是什么?”我说:“不用猜,肯定是仓央嘉措的新消息。”索朗连连点头说:“我又听到一种说法:仓央嘉措在赴北京途中路过青海湖边时,突然‘遁去’, 留给后人一连串扑朔迷离的大谜案。”索朗的话让我感到了一点安慰。我急忙问:“仓央嘉措到底死了没有呀?”索朗说:“认为六世达赖喇嘛没有死的依据是:拉藏汗虽然向康熙皇帝报告六世达赖不守清规,一心想要废黜他,但当时仓央嘉措在藏族信众中间,在众多蒙古信徒心目中,威望已经很高,据说在大皇帝面前替他求情者不乏其人。康熙大皇帝一想,若是将六世达赖押解来到京城,真的判罪处罚,不但得罪了广大蒙藏信众,也违背了清廷当初扶持格鲁教派(黄教)以安众蒙古的初衷;若不处理,又有损自己作为至高无上大皇帝的威严。几经斟酌,便有臣子给他想出了一个变通办法,康熙也就秘密地下了一道旨意,在青海湖边悄悄地释放了仓央嘉措,对外就宣布说他暴病亡故。”
后来我又听到一种说法:仓央嘉措原名洛桑仁钦仓央嘉措。父亲名叫扎西丹增,居住在错那宗(就是现在的山南错那县)。他的母亲据说是赞普后裔,名叫次旺拉姆。仓央嘉措诞生于1683年(藏历第十一绕迥水猪年)3月1日。连几月几日都写得清清楚楚,似乎是言之凿凿的了。再后来我又看到一份资料,说:仓央嘉措生于康熙二十二年(缺了月、日),十四岁时剃度入布达拉宫为黄教领袖,十年后为西藏政教斗争殃及,被清廷废黜,解送北上,途经青海湖时,中夜循去,不知所终。
听到了这种种的说法,究竟哪一种是真实的呢?我觉得在没有确切的结论之前,这些说法都只能算是民间故事。姑妄听之,姑妄信之,不了了之。
后来我读到法尊法师所著《西藏民族政教史》,那上面写着:“……行至青海地界时,皇上降旨责钦使办理不善,钦使进退维艰之时,大师乃舍弃名位决然遁去……”。知名藏学家牙含章所著《达赖喇嘛传》载:“十三世达赖到山西五台山朝佛时,曾亲去参观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闭关坐静的寺庙。”学富五车的牙老先生认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被送到内地后,清帝即将其软禁于五台山,后来就死在那里,较为确实。
后来我学习了一些佛教知识,再后来我在拉萨皈依了藏传佛教。有藏传佛教高僧评价说:“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间法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非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
直到如今我学会了上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写着:“有一句话叫‘百姓日用而不知,习焉而不察’。从时间上说,佛法的许多理念、名词早就渗入到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生活智慧之中。从空间上看,佛法也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没有感悟到;从心灵的角度来讲,佛被人称作大医王,佛经都是很有效验的奇方,对治人生的顽症。正所谓‘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
我觉得,这正是我国禅宗六祖慧能一千多年前教导人们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去内蒙出差,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百灵庙,结识了一个名叫哈斯宝音的蒙族老人,听说我来自拉萨,他对我特别地关照。我们谈起西藏,谈起藏传佛教,自然而然地也就谈到了六世达赖。他很肯定地告诉我,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1957年5月编印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阿拉善旗情况》中就记载有六世达赖的故事。说达赖当年行抵衮噶瑙后,于风雪夜中倐然遁去。先往青海,复返西藏,最后来到阿拉善旗班自尔扎布台吉家,时为康熙五十五年。乾隆十一年,他六十四岁时坐化。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次我去山西出差,那个地质队距离五台山比较近。热情的主人对我说:“你从西藏来,到了五台山脚下,山上有好多座你们西藏的寺庙。我们准备让周工陪你去看一看。”我满心欢喜地跟着周工上了五台山。
周工,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的高级工程师,他不仅热爱自己的专业, 业余时间还喜欢研究佛学,喜欢五台山。我们刚见面,他就双手合十,连声说:“欢迎,欢迎。今天能陪同从拉萨来的贵客上圣山,是我的缘分。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去拉萨,礼拜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哩。” 人生在世,真的是万般皆由因缘生成,谁也离不开这神奇的“缘分”。若非出差,我怎会来到五台?若非周工,在这群山环抱的五台腹地,方圆数十里之内,集中了几十座古老寺庙,每座庙宇都是一本厚厚的历史书。那么整座五台山,岂不就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我哪里晓得该先翻看哪一本“书”?   
老周慢条斯理地介绍说:明永乐年间,五台山就有青庙改成了黄庙(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喇嘛穿黄衣,戴黄帽,称为黄教,庙宇也称黄庙)。到了清朝康熙时,敕令将罗睺寺、广化寺、三泉寺、玉花池、七佛寺、金刚窟、善财洞、普庵寺、台麓寺、涌泉寺等10寺改为黄庙。于是,汉地的青衣僧人变成了黄衣僧,从此也就有了汉喇嘛。现如今五台山还有黄庙8处,即菩萨顶、罗睺寺、广仁寺、万佛阁、镇海寺、广化寺、观音洞、上善财洞。
周工用地质行话对我说:“时间太紧了,‘扫面’实在办不到,先陪你去观音洞看看,就算跑一个‘地质点’吧。”
观音洞在栖贤谷出口处,不知生成于何代何年,也不知是谁给它命的名。仰头向上望去,仿佛就是悬挂在绝壁间的一处浮雕。
我俩沿着弯弯曲曲向上延升的级级石阶,一直上到海拔1700米的险峻处,终于来到了那神奇的洞室。回首望去,我觉得五台山确实名不虚传,叠嶂层峦,风月无边;处处寺院,红墙碧瓦,或明或暗,掩映在青杨翠柳之间,令人心旷神怡。
老周领我来到自然形成的两孔洞穴处,指着东面的洞穴告诉我,那就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静修之处。我近前一看,洞穴很是狭小,只能容一人趺坐,背靠的石壁上有一尊观音菩萨坐像,是佛教信徒们神往的地方。西面的洞穴宽五尺,深约丈余,里边也供奉着观音像,并有一池晶莹清澈的泉水,名为观音泉。信众或游人来到此处,往往都会掬水饮用,意在祈求消灾延寿,赐福赐慧。
小小观音洞里,挂满了虔诚信众祭祀的哈达和经幡,闪烁着盏盏酥油佛灯。就在那一瞬间,我仿佛觉得自己回到了拉萨,回到了布达拉。
我还有缘遇到了那位年轻的住持喇嘛。当他得知我来自拉萨,是拉然巴格西•益西旺秋的俗家弟子,对我特别地亲切。他信誓旦旦地说:“这里就是六世达赖的修行之地!”又特意指着不远处的一株高大挺拔的银杏树说:“这是十三世达赖喇嘛前来朝拜五台时亲手种的。大喇嘛还特意在香积殿中住了几天,又在六世达赖曾经静修过的山洞中打坐入静。”
就在我写这篇小文时,又看到一条新闻: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证实,仓央嘉措在内蒙阿拉善地区弘法利生,乾隆十一年(1746)5月8日坐化于腾格里沙漠中的承庆寺,时年 64岁。法体停放在昭化寺,后来由弟子阿旺多尔济依照仓央嘉措生前意旨,将法体移往贺兰山中,在那里修建南寺和供奉六世达赖的灵塔。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廷为该寺赐名“广宗寺”,用藏满蒙汉四种文字镌刻的寺名金匾,落款为“大清乾隆岁次闰八月十六日”,是乾隆帝的亲笔。从此南寺有了“广宗寺”这个名称,言之凿凿,见证了六世达赖这一段扑朔迷离的生命历程。
够了。够了!我那憋在心里几十年的谜,终于有了一个我希望看到的答案!
对于诗歌,我一窍不通。但仓央嘉措那首大白话般的诗却一直让我难以忘怀:

写出的黑黑小字,
水和雨滴冲去了;
没绘的内心图画,
要擦也擦它不掉!

珍宝在自己手里,
并不觉得稀奇;
珍宝归了人家,
却又满肚是气。
两首小诗,说的都是朴素的真理。

蓝河 发表于 2019-6-16 12:15:36

仓央嘉措是高原著名的诗人,是广大藏民的精神领袖,过去现在将来都是!!!

益西索朗 发表于 2019-6-16 14:08:39

蓝河 发表于 2019-6-16 12:15
仓央嘉措是高原著名的诗人,是广大藏民的精神领袖,过去现在将来都是!!!

老师说的实在是好!

蓝河 发表于 2019-6-16 14:46:14

益西索朗老师亦非等闲之辈,其文采人品望之项背!敬茶!

益西索朗 发表于 2019-6-16 18:10:07

蓝河 发表于 2019-6-16 14:46
益西索朗老师亦非等闲之辈,其文采人品望之项背!敬茶!

老师的夸奖实在是不敢当。说一句大实话,我这个只读过一年没有小学垫底子的“初中”的半文盲。那一年参加了工作,就在与姆妈告别的时候,姆妈说了一句话:“寿伢子,你今日就要离开姆妈了。你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
自那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不管是遇到了什么人或什么事,我都将那个人看成我的好老师,将那件事看成是一道考试题。就是住在布达拉宫“脚下”的那些日子里,布宫就是我的一本好书,而索郎,就是我的藏语文启蒙好老师。这就是我当时的体会。这次在远山,又遇到了您们这些好老师,我真高兴。谢谢您们——好老师!土杰切(藏语——谢谢)

蓝河 发表于 2019-6-16 18:19:37

益西索朗老师真是我学习的榜样啊!

益西索朗 发表于 2019-6-16 18:49:57

蓝河 发表于 2019-6-16 18:19
益西索朗老师真是我学习的榜样啊!

: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36篇:人们心中的那一座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