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索朗 发表于 2019-7-2 18:50:04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67篇:“霍尔松九索固”的故事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67篇:“霍尔松九索固”的故事
那几天,我除了晚上回到招待所睡觉之外,整天都呆在邮电所,在那里喝酥油茶吃糌巴。这时我也发现了,巴青藏话与拉萨藏话,就像我这个湖南人听广东人讲话一个样,那差别实在是太大了。祖品次成民主改革前在洛河寺当过几年扎巴(普通僧人),这在牧区,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位“知识分子”了。我就想趁着这个好机会,拜他为老师,抓紧时间学好巴青话。每天到了发电报的时候,我就帮他摇小发电机,请他坐在一旁给我讲故事。那几天,我不但学会了好多巴青藏语,还利用从拉萨带来的那两本藏文词典,通过他的讲解,对巴青县的历史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知道了:巴青人自称“霍尔”,其他地区的藏族人则称他们为“阿波霍”。其实“霍尔”是藏语对中国北方民族的统称(但不包括汉族),另有一说是特指蒙古人,而“巴青”译为汉语就是大帐篷。“大帐篷”竟成了一个县的名称,这本身又是一个引人入胜、颇具神奇色彩的故事了。   
据传说,元朝第8位皇帝图帖睦尔的弟弟古润乌伦台吉,在由蒙古去后藏萨迦寺的途中迷了路,遇上几位猎人,由于他箭法高明,骑术精湛,就被当地人挽留下来当了首领,后来就成为第一代“霍尔王”。因为他没有儿子,便又返回蒙古,把他哥哥图帖睦尔的次子乌尤加勒接来安家,同时还带来了四十户蒙古族牧民。乌尤加勒是第二代“霍尔王”。又经过了若干年,到了第九代“霍尔王”时期, “霍尔松九索固(三十九族)”已经形成,地域范围包括聂荣、巴青、索县、比如和类乌齐县的一小部分。清朝雍正年间,三十九族地区划归清朝中央政府驻藏大臣直接管辖,因此被人称为“嘉代松九索故(‘汉部落’三十九族)”。宣统元年(1909年),三十九族改由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管辖。在那个时期,霍尔王的权势十分显赫。他把自己原来治下的三十九个部落定为“南德”(内部落),而把在他掌权后陆续征服的五、六个大部落算作“启德”(外部落)。为了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霍尔王就做了一顶大帐篷,据说帐篷里起码可以坐三百多个人。1960年民主改革时,帐篷已经不存,但据不少老人说,当时在巴青区还留有栓帐篷的牛皮绳索,比人的手臂还要粗。
过了几天,慕书记从乡下回来,竟然亲自到邮电所来找我了。他一进门,罗地和祖品次成即刻忙了起来,先是重新摆好坐垫,请书记坐下;接着拿来一只小瓷碗,当着书记的面,用帕子擦得干干净净,再给书记倒上酥油茶。慕书记嘴里连连说着:“土结切,土结切(谢谢)”,一边坐了下来,然后对我说:“要不是伦珠拉告诉我,还真找不到你。不错不错!刚来就交上了藏族朋友。很好很好!”他左手端起茶碗,右手无名指沾上一点茶水弹向空中,如此三次。然后,喝了一小口,看着罗地说:“这茶真香,土结切!”他刚将茶杯放下,站在一旁的罗地又立即将茶杯续满了。慕书记对我说:“现在县政府会计连出纳只有石德光同志一个人,早就想配一个出纳;还有就是高口区缺一个文书。你愿意到哪去?”我说:“我到巴青来,主要是想学好藏文,我还是到高口区去吧。”慕书记说:“区上条件可比县里差哟。”我说:“我来就是想学藏文,吃点苦没关系。”书记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说:“那好。你准备什么时候走?”我说:“什么时候都行。”书记点点头,说:“那好。你再休息一天,去县贸易公司买点日用品,像牙膏、电池和肥皂,到了区里可什么都买不到了。等后天我派通讯员送你去。”他又将高口区的基本情况给我作了个简单介绍,就走了。书记刚走,罗地高兴地说:“高口乡,我的家,那里索县近,兰木西(巴青藏语:气候),比县里亚古嘟(好)。”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也很高兴。下午,我找到了县贸易公司门市部,一间矮矮的土坯房,就跟索县那道班房差不多大。我记得当时是买了电筒、电池和火柴。还想买一点水果糖,售货员说要购物证。我说我刚调来,明天要去高口区。她说:“让你们区‘聂巴’(管理员)来一起买吧。”

蔚青 发表于 2019-7-2 20:00:36

欣赏佳作,感受精彩。问好、祝福创作快乐!

益西索朗 发表于 2019-7-2 20:13:31

蔚青 发表于 2019-7-2 20:00
欣赏佳作,感受精彩。问好、祝福创作快乐!

谢谢站长!今天网速变快了,站长您们辛苦了。衷心感谢!还请您们多保重。谢谢!!!

蓝河 发表于 2019-7-2 22:22:44

当地的风土人情很有趣!凭证购物很有怀旧感!

益西索朗 发表于 2019-7-2 23:14:48

蓝河 发表于 2019-7-2 22:22
当地的风土人情很有趣!凭证购物很有怀旧感!

那时候很多生活用品,都是按照“定量”分配的。抚今思昔,真正是日月换了新天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67篇:“霍尔松九索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