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卖 冰 棒/刘俊清
本帖最后由 悠悠岁月 于 2020-10-9 08:28 编辑卖冰棒 本站特约作家刘俊清
说起卖冰棒这个话题,确实让我感到沉重且有许多话要说。我们家曾有二代人卖过冰棒,而且靠卖冰棒渡过了家庭生活的困难时期。 最早卖冰棒的是我的大舅,他比我大十岁,上世纪49年时他才刚十五.六岁,由于山东老家生活困难便全家来到蚌埠讨生活,在没有什么门路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卖冰棒挣些生活费补贴家用,我清楚地记得他当时的冰棒箱是大箱子中间套个小箱子,小箱子外是用锯末填充的,而小箱子里则是用棉被裹的严严实实的二三十个冰棒,那时人的收入都少,消费也低,一天能卖完二三十个冰棒就不错了。但幸运的是我,只要大舅卖冰棒我每天都能吃到一支。 我和弟弟卖冰棒是在五十年代末放暑假期间的亊,我们从经一路的弹花社冰棒厂进冰棒,进的是只有淡红颜色和甜味的水果冰棒,进货排队需要用七.八个小时的时间,但出来卖时,很快就能卖完,每次进200个水果冰棒最多只能挣一元六角钱。 六十年代初的几年里我和母亲也卖过冰棒,那时母亲从工厂下放来家,我初中毕业也没有工作,好在那时卖冰棒无需象现在这样要登记,要办证,办各种手绪才能经營,那时只要你有卖冰棒的箱子人人可为,这在当时,确实是解决了许多家的经济困难之道。于是,为生活计我和母亲就背起了冰棒箱,走街串巷地卖起了冰棒。卖冰棒的道具很简单:只需一个一尺多宽二尺来长的长方形箱子,当然,这箱子最好是既轻巧又保温的泡桐木的箱子了,箱子里必须有能防冰棒融化的棉被,箱子外要有一条能背起箱子的宽带子便齐了。不过,还有就是几乎卖冰棒的人人都有的,那个能发声的协助卖冰棒的”摇子”,这”摇子”是用老竹子中间的竹节做成的,须到篾匠街去买,这厚约1.5公分直径约十来公分的”摇子”,全靠摇子绳上的玻璃珠来回敲打竹节中硬化的隔膜发声的。”噹.噹.噹.噹.噹.噹..”这摇起来十分清脆悦耳连续急速的声响,很象戏院硬皮边鼓发出的声音,完全有别于卖油郎不紧不慢的”梆子”声,也有别于杂货郎揺”拨浪鼓”发出沉闷的声音,让人老远一听就知道是卖冰棒的人来了。不要小看这”摇子”的作用,它省去了卖冰棒人多少句”冰棒”,”冰棒”的吆喝声,它实在是卖冰棒人最得力的销售工具。 午收时节我和母亲还曾背着冰棒箱坐三小站火车,到邻近的凤阳县临淮关去卖冰棒。可是我市的蚌埠站却不给卖冰棒的上火车,无奈,我们就毎天早晨五时起床走到市东的肉联厂去进冰棒,然后用两角钱的工钱,让人把冰棒箱拉到市东郊的长淮卫小站上火车,待到了临淮关站下车才能去卖冰棒。那时,我毎天都上200支冰棒,母亲上150支,她就在临淮关的街上或附近农村售卖,到了傍晚她也能售完。我则仗着年轻力壮背着冰棒箱径直奔向东北的乡村农家去售卖。一路喊着”冰棒,冰棒”,一路还不断地把手里的”摇子”摇的噹噹响,真是手脚不适闲,口眼也不适闲。要说卖冰棒的人辛苦可能人们不会有异议,你看,大热天,人都想找阴凉地乘凉,可卖冰棒的人却是要顶着如火的娇阳,汗流浃背地背着几十斤重的箱子马不停蹄地到处奔走吆喝着去卖冰棒。要卖完200来支冰棒-天走几十里的路可是常亊,为卖冰棒我曾多次光顾过临淮北的二堡,这二堡可是离临淮镇有二十多里的路啊!何况卖冰棒进到乡村庒子里还时常会有几条恶狗同时跟着你乱叫,你撵都撵不走,常让你心惊肉跳。 不过到农村售卖冰棒也有让人高兴的时刻: 有好心的老农也会递送凉开水让你止渴。如果正好赶到打场农民需要吃冰棒时,他们往往一次就能吃掉十几支冰棒,他们不付现金,往往是用场上的小麦跟你交換,一支冰棒可以換自行车的-铃铛盖子小麦,按当时的市价这是很划算甚至是有嫌的。还有就是,当时,当地没有生产冰棒的冰棒厂,加之我们运输和辛劳的成本增大,故而在边远农村出售冰棒的价格比城市价要高上一角钱-支,那么我们-天下来就可以净挣十几元钱是没有问题的,比起当时一般工人的一天-.二元的工资肯定要高出许多。这也是让我们这些卖冰棒的人感到欣慰的地方。 刘俊清.于2020.9.26
欣赏佳作,感谢分享。推荐共赏! 俊卿兄《卖冰棒》一文,真实反映了困难时期劳苦大众的勤劳和辛酸,读来感同身受。朴实无华的文笔,写出了社会底层大众勤劳、忠厚、善良,特别是农民身上保留的淳朴气质令人动容。祝愿俊卿兄笔耕不辍,多写接地气、得人心的好文章,动脑动手,健康长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