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山之行
烽山之行 三月上旬,一个暖暖的午后,沿着文苑路向山前方向散步,走过第一个岔道,就看到了通往烽山的一条坡路,路口有一个森林防火检查室,于是临时改变路线,决定爬烽山去,办理登记后,就沿着山路缓步前行。走着走着,忽然听到“汪汪”的狗吠声,前面是别人承包的林地,有狗在看守,不得已只能侧面迂回,并大声练嗓,振臂呼吼,与看山的犬吠,遥相呼应,甚感有趣,也不知道害怕了。走过一段,看到了经常在一起晨练得朋友-“羊倌”老胡,和他聊了一会天儿,按照他指引的道路向上攀爬,杂草间未化的积雪夹杂其中,上山的道路十分湿滑,我手脚并用,前揪后踩,试探着向上爬行,只要有好一点的道路,就转而迂回,经过反复折腾,终于到达通向烽山的水泥路。烽山长岛公园就坐落在这里,因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为防倭寇海上入侵,在这里建了烽火台,故此得名。来岛的游人一般叫它鹰山,是因为山顶上有一只水泥雕刻的雄鹰,此鹰高八米三十,重十六吨半,为㤚结构,于1984年8月12日建成,这里是峰山的制高点,海拔高度300多米来到鹰山脚下,长岛鸟类博物馆也横卧在这里,里面陈列各种鸟类标本,供游人观赏,供环志工作者放生和鸟类专家研究之用。向山上望去,只见由各色青石板铺就的石阶小路,如天梯般直插云霄,至少有三百多蹬。望着陡峭的山体,心里着实有些打怵,但背后有声音提醒,意志力也在加持,即使再高,也要前行。于是,迈着沉稳的脚步,踏踏实实地一路向上攀登。小路两边是茂密的松树林,夹杂着一些槐树、荆棘等。喜鹊在林间嘎嘎乱叫,似乎在回应春天的到来;麻雀在槐树枝头,叽叽喳喳地闪蹦跳跃,增添了许多生气;槐树尚未吐露新芽,却能感觉到些许绿意,应该是夹杂期间的松树映衬所致。地面杂草横陈,到处张贴“林中有蛇,禁止入内”警语,看到这些,心中确有些小紧张。我一生从没与蛇打过交道,只是牢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之古训,不敢冒进,这可与我一贯的探秘爱好相悖,不去也罢,还是小命要紧!
随着高度的上升,脚下的步子越来越沉重。道路两侧建有一些供人休息的露天凉亭,周围松柏环绕,环境优雅,四个石凳围绕一张石桌,三三两两的游人在此小憩。此时的我两腿像灌了铅,很想休息一下,不过想起那“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还有那“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无形中增添了莫大的勇气,咬牙坚持,最终成功登顶。 来到顶峰,面对这座巨大的雄鹰雕塑,心中只有景仰的份。它有着矫健强劲的双翼,可以不受羁绊地自由翱翔,浩瀚的天地,变幻的风云,在它的眼底一览无遗;飞翔于天地风云之间,感觉到一股神秘的力量和勇气,鸿鹄之志油然而生!据说,刚建这座雕塑时,美国侦查卫星曾侦测到:在渤海深处一个小岛,惊现一个神秘大鸟,面向西南,虎视眈眈,这引起华盛顿方面一阵恐慌,还以为是东方大国研制出来的神秘武器呢? 放眼环顾,四周的视野极为开阔,天海相连无尽处,澄明碧透少云丝,远方的天、地、云、海、岛、礁、城、阁,一览无余,可谓无处不是景,无处不精彩。西北方向,飘浮着座座盆景似的岛礁,正是“大竹盈盈横匹练,小竹湛湛浮明珠。”“沙门小岛更奇绝,浮屠倒影凌空虚。“正南方向,蓬莱新城若隐若现,丹崖仙境近在咫尺,蓬莱无限风光好,仙阁回眸更壮观。镜头拉近,向山下俯瞰,映入眼帘的是被青山绿树掩映的长岛城区,排排楼宇,鳞次栉比,红墙白瓦,被午后的阳光罩上迷人的色彩。 此时的我陶醉在美景中,手中的手机拍个不停,凛冽的寒风,吹得脸蛋通红,两手麻木早已不听使唤,阵阵寒意透过棉服袭来,这才发现时间不早了,赶紧收拾收拾,恋恋不舍地打道回府…… 这次烽山之行,虽然不是首次,但却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对局外人来说,长岛闭塞,交通不便;小家碧玉型,没有大发展。但对久居长岛的人来说,这里没有车马人流的喧嚣,没有高楼大厦的浮躁;有得只是清澈的空气,还有青山绿水相伴,“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提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