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亲.征】妈妈的味道 /刘先昌(台湾)017
【感恩母亲.征】 妈妈的味道文/刘先昌(台湾)
不只一次有人这样说:「天下最美味的食物就是妈妈做的菜。」这话真是不假,由小到大,吃过食物无数,但母亲烹调出的味道,是在别处找不到的,也长存在记忆深处,永远难忘。
小时候家里人口众多,我属于三个最小中的一个,再苦的日子,还没轮到我去感受,主要是由爸妈及年长的兄姐们顶住了,我算是在无忧中成长。记忆中就是家中不停的在做吃的。譬如发面做包子、馒头、饺子、烙饼等等,或是准备佐餐的小菜像豆豉、泡菜、冲菜等,毕竟十口之家,每天饭来张口全要喂饱不是一件小事。
高中时远到杨梅读书,几乎每天带两个饭盒上学。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军车一早要把学生送到中坜,转搭火车再到学校,如果没赶上军车,这一天也就别到学校去了,因为车钱所费不赀不说,当时交通也没那么发达,因此必须天不亮就起来准备。
即使起床如此早,但却没时间坐下吃早饭,所以这两个饭盒是包含了早、中餐。我们大约五点多就起来了,而爸妈永远是比我们更早起床,厨房里已是热气腾腾,香气四溢,而饭盒早已装好,就等我们放入书包,拔脚就去赶车了。
饭盒中装的是什么菜呢?记忆中有一种酱,是用豆干、蕃茄、肉末、豆瓣酱混炒出来的,浓稠适中,搭配着在来米煮熟的饭,吃起来既香又下饭,说不出的好滋味,这种肉酱似乎又不同于酢酱面的酱料,长大以后,我再也没能吃过这种酱,而当年在家吃饭时,它又不属于一道正式菜肴,很少登上餐桌,似乎就专为带饭而特别烹制的,这种齿颊留香的滋味伴随我由少年到中年,历久难忘。
妈妈还自创了一种炒辣椒。就是用香菜、辣椒、姜末等材料,用油快炒。其滋味有辣、有香还有姜的特殊味道,其中香菜的滋味特别突出,只要一闻即食指大动,胃口全开。外省菜遍布全台湾,属于川、湘系列的辣炒我也吃了不少,但这一味炒法,绝无仅有,只有妈妈才做的出来。而这种味道居然可以转化为乡愁,让我思之即想到老家。
2000年我在美国居住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一道下饭菜,于是买来材料试做,吃过后感觉也还保有那么一点妈妈的味道,我就又多做了一些送给照顾我们的俞大哥夫妇,没想到他吃了也爱上了这独一味,马上要去了做法,每天就饭吃可过瘾了,他也说这香菜辣椒能让他多吃一碗饭。
除此而外,最让我们难忘的就是妈做的包子,甚至滋味传到第三代她的孙子,长大后都还在怀念奶奶蒸的肉包。她做的肉包大小适中,一手即可盈握,皮薄弹性够而且绝不黏牙。我感觉主要是调味道地,酱油、盐、麻油比例恰到好处,味道融入了菜肉馅内,配上发面的程度恰好,蒸出来后肉香飘溢,而馅与皮绝不搭黏,尤其是包子皮内侧,沾了汁香,咬起来甚有口感,把热腾腾的肉包连填几个到胃里仍觉不够,非要吃到撑不下才会停止,而这种肉包,在我成长后从未遇到有类似滋味,以后也只能在回忆中捕捉了。
桃园空小毕业43年后,当年同学逐一连络上,大家说起往事无不口沫横飞,欲罢不能。而笔健者多有记载童稚时的文章上网。其中同学彭驭云写了一篇有关我的一篇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记述:
「五年级的时候因为要补习,住南区的都要带饭盒,他(刘先昌)老是多带一个比较小一点的菜盒,好在中午吃营养午餐时夹馒头,最常带他妈妈自己做的豆豉了,他妈妈超会做豆豉的,有晒成鸭蛋大小球形辣味的,也有不辣的水豆豉,害我一直以为他是四川人,结果上次同学会时谈起此事,才知道他是道地的上海佬---」由此可见妈妈做的佐菜已名扬同侪中,而且历经四十多年仍不忘,确是让人不可思议。
记忆中的妈妈,总是一人默默的在厨房案板上,揉着面团,赶着面皮,精细的分着面团份量,或做包子、葱油饼或做韭菜盒子不一而定。而其中最绝的是,她舍弃了用面棍赶皮,而自创了一种饺子皮做法。就是将面团赶成一张特大薄皮,再用不绣钢壶圆盖逐一压成皮,用来包水饺绝对大小合一,而切下的面皮,自然就成了片儿汤的面片了,可见妈妈生活上的智慧也绝非一般啊。
回忆儿时,家中食指浩繁,仅靠爸爸一人薪水养家,着实不易。而母亲在家就张罗吃食、洗衣还要做副业,除了以上所说的食物外,另外还要养鸡养鸭。放学后我常常跟着哥哥到田野找蜗牛,切碎后将肉拌到米糠中喂鸭子,这样到过节时候,我们就有丰盛的菜可吃了。记得有一年除夕,全家围炉,我一时兴起数了一数,共十四道菜,中间还摆着一个铜炉火锅,热气蒸腾,锅内食材烧的滚烫,而母亲永远是最后上桌的,我们也不知道她倒底累不累?现在回想,她可能连一个安稳的觉都没睡过。
原本在家我挑食不吃苦瓜,高中毕业后考进军校,在严格操练当中自然特别想家。一天中午,四道菜中有一道苦瓜炒肉,我约略踌躇了一下,就伸出筷子夹起一片苦瓜放进嘴里,似乎有了在家的感觉,我忍住尚未习惯的味道,接连又夹起了苦瓜,在咀嚼中我是在想家了,从此苦瓜成了我的家常菜,它让我想起妈妈的味道,也治好了我的思乡病。
欢迎老师参加本次母亲节征文活动。预祝取得优异成绩! 欢迎老师参加《远山文学网》母亲节征文活动,预祝获取佳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