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元九登高”/春归处
独一无二的“元九登高”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想起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因为那天,四姐在微信里问我:今天登高了没?我一怔:登高?今天初九了吗?然后收到四姐的语音:你在做啥子哟?初九登高都忘了!……
是啊,我怎么能忘了在正月初九这天登高呢?
元九登高,对于达州人而言,是多么重要的一个节日!
这一天,人们或呼朋引伴,或扶老携幼从家里走出来,向着远远近近的,知名或者不知名的山头进发,一路攀登,不登峰顶绝不罢休。一条条通往山顶的小道上,半山坡上,山顶上,处处是攒动的人影。达城四周的山上,聚集中数十万精神抖擞的男女老幼,那景象,端的是盛况空前。
记忆中的元九佳节,似乎总是晴朗清爽的。此时,东风悄送,物华渐醒。风,虽然还稍藏寒意,但从那些熬过严冬的枝条上,分明能嗅到春天的气息,看见春天的影子。登上山顶的人们,或躺或坐,或倚或立。或三五成群眉飞色舞而谈笑,或独自一人冥思遐想。或就着花生凉菜,与亲友小酌。或登高望远,赏莽莽苍苍,无边无际的大好河山,发思古之幽情……当然,拿着手机,摄影机,忙着留住青春印记的俊男靓女,一定是万千人群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道动人的风景!
元九登高,是属于达州人的独一无二的节日。放眼神州大地,莫不是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唯独达州人,却是在正月初九,登高怀古,祭天祈福,寄托心愿,抒发情感。
相传公元815年,唐代大诗人元稹,被贬谪通州(今达州)任司马,初到任时,通州:“人稀地僻、蛇虫当道”,元稹励精图治,清正廉洁,政绩斐然,深得通州人民拥戴。公元818年元稹调任河南,乘一孤舟顺州河而去,那天正是正月初九。通州城父老倾城而出,登上城南翠屏山和城北凤凰山,向着元稹远去的方向挥手相送,依依惜别。十分巧合的是,元稹排行第九,时称元九。而他离开通州(达州)那天,恰好又是正月初九(元九)。为了怀念元稹,达州从此留下了“元九”登高的传统习俗。每年元月初九这一天,达城万人空巷,男女老幼竞往城外登山,登高远望,纪念这位父母官,而且风雨无阻,一直延续至今。
当代达州籍著名诗人梁上泉有这样的诗句:达州原是古通州,山自青青水自流;元九登高怀元九,诗魂常伴凤凰游。另一位当代达州籍诗人半坡居士有诗云:正月初九凤凰山,达州儿女共平安。登高祈福佳节日,遥祭元稹万里天。
《民国达县志》载有达城著名诗人李冰如先生在1923年作的《元九登高题》:元九逢元九,登高载酒来。相沿成美俗,共跻此春台。
游盛知年富,饮稀觉岁灾。醉人还少见,况说赋诗才。
掐指算来,我已经数年没回过达州了。独在异乡,就算到了正月初九那天,也只能如梁上泉写的那样:’诗魂常伴凤凰游’罢了。
城北凤凰山;城南翠屏山,火烽山,雅云亭,白塔寺;城东雷音铺……处处留下过青春年少的足迹。 其实,作为一个达州人,就算有时忘了今夕何夕,却怎么能忘了元九登高的习俗呢?
引经据典,逐步交代,思古怀乡,文笔优美!赏读佳作! 元月初九登高日,第一次知道,长知识了。很好的散文! 舟上客 发表于 2017-2-9 07:20
引经据典,逐步交代,思古怀乡,文笔优美!赏读佳作!
谢舟首赏!元宵节快乐! 鼓浪听涛 发表于 2017-2-9 08:01
元月初九登高日,第一次知道,长知识了。很好的散文!
是啊,元九登高,只在达州喔。问好听涛! 秋菲儿 发表于 2017-2-10 15:48
有些记忆不管你多久没触及 也不管岁月如何变迁 世事如何变幻 留在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怀和牵念是怎么也改变不 ...
说得极是!问好菲儿! 春归处 发表于 2017-2-11 19:59
是啊,元九登高,只在达州喔。问好听涛!
站长,祝您元宵节快乐! 鼓浪听涛 发表于 2017-2-11 20:01
站长,祝您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快乐! 元九登高,别样的风俗,掀动思乡情绪,也让我们了解到了达州人文地貌,当是到此一游呢。问好春归站长! 舟上客 发表于 2017-2-9 07:20
引经据典,逐步交代,思古怀乡,文笔优美!赏读佳作!
点评精准到位,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