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犟人》人物形象塑造 ○郑耳 小说,是写人的文学,重在写人,写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学。一篇小说离开对主人公的精美塑造,就不算是美文,一篇优秀的小说姜文。用此标准衡量《犟人》主人公虞仁的形象,可谓是成功的。 人物总是有思想的,不同的人物、思想活动也是不同的,在某种情况下,人物的思想活动还是比较复杂的。描写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必要对人物有深刻了解,《犟人》作者对主人公虞仁、次要人物甄才的人物形象是深刻了解的,否则是塑造不出虞仁鲜明的形象,虞仁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言为心声。人物的言谈,表现的是人物的心理活动。在《犟人》中出现了两种一情况,一是心口相符。第三章:“老伴走了,走了十年了。老伴呀,这十年来,自己并没有找种种借口,寻花问柳,仅花了几百元,消费了一次“快递娃”,你不会怪罪我吧。我说过的话,会算话的。那句你走了,我不会再娶了的承诺,还时常在我的耳旁响起。男子汉大丈夫,承诺守信值千金。”这是虞仁心口相符的心理活动,心中想的与他口中说的完全吻合。一个男人,死守承诺几十年,棒,值得效仿,肯定,这样的男人在现实中不多见了,难得。 另一种情况是意在言外,《犟人》第四章,“我可不是你的‘菜’”虞仁心里想,说:“是来躲雨的,没有别的意思。”这是虞仁心口如一的真实意思的表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虞仁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真君子,属于精神产品的文学作品必须要弘扬正能量,主旋律。 弘扬正能量,作者不惜笔墨。第六章:“我有女儿了,终于有女儿了。”发完位置截图,虞仁下意识地想,还自言自语地发出了声音。”有因就必有果,文章在最后一个章节,写为了挽救干女儿,虞仁将保险赔偿款的一部分留给干女儿,道出了一个无子女老人的心思与期朌,值得我们反思,就业、扫黄、养老等问题。没有社会良知的心装正义感的作者,是做不到的。 塑造主人翁如此,次要人物甄才也如此。作者在第一章节描写甄才偷摘石榴青果时,道出了有思想有道德标准有良心的心里话:“那是刚才做贼时心跳的声音……当我将青果与树枝强行分开时,我感觉到它们就是一对不能离开的母子,是我把它们杀死了,这样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不可饶恕,我已开始忏悔了。” 二、口是心非。人物的口是心非,有时有不得已的苦衷,虞仁也有他的苦衷。第一章:“虞仁说,我相信有生产假药的奸商,但不相信有生产假疫苗的奸商,若真有这样的奸商,恰恰又被我撞上了,自认倒楣。”虞仁嘴上说:“自认倒楣”,反映了虞仁的无可奈何。但他的心里真这么想吗?不是的,作者临摹了他内心瞬间的矛盾:“虞仁虽在嘴上说此逆来顺受的话后,但脑子里并不这样想,随即就与自己较上劲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在事关自己生命健康存亡的重大问题上没有原则,是不理智的;”这时候,虞仁的正能量反映出来了,对不法者是憎恨的,正义的一面是出自本能的:“倘若真发生了此事,应对如此恶劣的行为挺身而出,敢于斗争,直至献出生命,象在战场上一样,毫不犹豫,勇往直前。”主人翁眼里容不下沙子,在这些铺垫文字里已经表露无余了,也给后面作者进一步塑造人物形象埋下了伏笔。与主人翁的知识结构、文化修养、人身历练是相符的,可以说虞仁的本性是理智的,善良的,接下来的文字也是按这样的逻辑发展的:“自责后,就后悔了,可不能将此时的表情外泄在脸上,于是火速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但事与愿违,脸上已有了火辣辣的感觉。”“脸上已有了火辣辣的感觉”几个字,把当时内心的矛盾裸露了,一个很现实也很虚伪的内心世界呈现在了眼前,通过虞仁与甄才两人之间的外部冲突,引起的人物自身的内在矛盾,刻画了虞仁的多种性格,突破了人物形象的单一性格的表达式,人物形象的立体感突显了,彰显了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犟人的性格丰满了。这种人物形象塑造也是被残酷的现实历练的。“火辣辣的感觉”6个字用得极准。真可谓此处无声甚有声。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人物形象塑造到此,可以打住了,可作者觉得还不够,继而又进一步地继续丰满人物形象:“甄才怼虞仁,我真不知你是在为谁辩护,你的观点简直不可理喻;自认倒楣居然能从你嘴里说出,让我大失所望,你已经不再是从前的你了;丧失理性与原则,凸显了你的软弱和无能,不是正能量辩手。听吧甄才的话,虞仁想,我就是一头犟牛。不采纳你的意见,能奈我何?”此时的虞仁是再也听不进去朋友的诤言了,有点儿耍无赖了,干脆承认自己就是一应牛。但又为了顾及诤友的面子,又说了违心话:“我知道你的好心,谢谢你的好言相劝,就此打住吧。”君子争观点,此时的虞仁这样叙述:“甄才是不会就此闭嘴的。” 口是心非,有时是在说心里话,第六章:“虞仁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别报警,千万别报警,我快死了,不想因此事,害别人。”任何一个国度,就有法律,正如伟人邓小平说过这样的话:“还是法制可靠些。”谅解或宽容一个罪人,社会准乱,但这又不是虞仁想见到的,内心冲满了正义:“话毕,又驳了自己观点,这算何话?怎么变成了对社会没有责任感的人?给政府职能部门写了公文无数,从未出现过论点错误,且尚有多篇获奖,此时怎么了?是脑子糊涂了?神志不清了?不应该如此呀。”虞仁脑子里的矛盾加剧了,明不清正义了:“索性摇头,试图将自己的理智恢复如初。可试了半天,未遂。”一个人马上要去见上帝了,还能是一个充满理性的智者吗?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所以他说:“求你了,别报警。”是符合逻辑的。此时,虞仁的内心世界相当复杂,五味俱全,既有他软弱的一面:“我快死了,不想因此事,害别人。”有一个宽恕别人的心。又有他失去理智的一面:“给政府职能部门写了公文无数,从未出现过论点错误,且尚有多篇获奖。”但饶恕涉嫌的罪人,又不是他想要的:“此时怎么了?是脑子糊涂了?神志不清了?不应该如此呀。”但最终还是他的宽恕之心战胜了理智:“对甄才说,求你了,别报警。” 三、心潮起伏。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因外界事物的冲击或打击或伤害的事件时,会出现拿不定主意而影响到判断的左思右想,《犟人》第五章在临摹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时描写得可谓入骨三分:“毕竟给政府的职能部门当过写手,那些公务员做不到的,自己做到了,还同时给几个职能部门当写手,本身就是价值的体现,身价是一佰万,是看轻了自己……要再追加一佰伍拾万,达到二百伍拾万。他将这个决定告诉了那位保险销售业务员。那位业务员,乐了,笑了。在填写保单时,他认为身价二佰伍拾万元,会被别人笑话,无疑是在告诉别人,自己是二佰伍。便又为自己追加了一倍,重新填写了一张保单,使自己的身价瞬间变成了伍百万。”作者把虞仁那些难以捉摸,又异常迅速且千变万化的心理活动,巧妙地表现了出来。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评论列.尼.托尔斯泰的小说时说:“对人的心灵有着真知灼见,而且善于为我们揭示它的奥秘。”作者深刻地掌握了这一艺术手段,是人物塑造的老手。透过这些心潮起伏的文字,反映的正是当下的社会现实。风险是无法预测的,生命无价,保五佰万比赚五佰万形容。因病返穷,因意外家破人亡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在保险意识还不够强烈的当下,虞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正能量与主旋律方面,作者强烈的意识是与社会的同调的。 塑造人物形象,心理描写是重要手段。作者临摹异常迅速且千变万化的心理活动,文中比比皆是。《犟人》第三章,临摹醉酒后吃早餐前的那段人物形象时写道:“来到一面食店前,虞仁还是感到浑身无力,仿佛觉得是单车碍了手脚,共享单车从手中溜走了。”一个溜字,就像在无意之中发生,无可指责,当车身触地时,生了碰撞声后,受到外界的刺击,内心的第一反映自然是道德的谴责:“虞仁脑海里下意识地浮出了那句古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觉得卑人的行为欠妥,心嘣嘣跳,感到羞愧。”心理学家认为,凡是遇到事情时,头三秒是反省自己,三秒后,就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作者对心理学是有所了解的,接下来,发生的事也符合心理学家的分析。作者写道:“抬头,用目光扫了一眼四周后,心情倏然平静了许多,原来四周并无电子眼。”一个动词“扫”时,精准表达虞仁当时表情,也自责了:“心想,若被熟人见了,颜面全失;若是自己的单车,定舍不得的。”此时,作者又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再次推到了一个制高点。主公翁的自责没有了,用显微镜看自己,用放大镜照别人,作者用一小一大做对比,心自然就平静了:“瞬间,就为自己辩解了。一小点不雅,又算得了什么,不就一个小动作吗?与贪官比,与懒政比,与乱决策比,与敢把权力撕开口子的人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如此一想,心安了,也理得了。”如此心潮起伏的心理活动,紧扣的是官场诟病,没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精神产品制造者,是做不到的,作者并没有无病呻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时代须要的。 |
欢迎光临 中国远山文学网 (http://zgyswx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