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山文学网
标题:
锉锯条
[打印本页]
作者:
石建华
时间:
2018-2-6 10:15
标题:
锉锯条
锉锯条
但凡是干过木匠的人,大概没有谁说他不会锉锯条,现在我已经是奔七的人了,还经常有这样的习惯爱好。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看到有木匠在那儿锉锯条,总会忍不住在旁边多看一会儿,只要是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想要多看看。我一边看一边跟那个锉锯条的年轻人,颇有兴趣地攀谈着。还会情不自禁地告诉他一些锉锯条的经验。
可能有人会这样问:“你怎么会有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呢?”这是在我年轻的时候,当过木模工,曾经就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那是在1971年3月,我刚进厂当木模工,开始学徒的时候,我的师傅施心谷是上海人,他的木工手艺相当好,就是眼睛有些不好,据说是白内障,长时间都听他说说过,他的眼睛老发干,经常是迎风淌眼泪。对于锉锯条,他就感到眼睛非常吃力。自从我开始跟他学徒以后的第三天,他就把他的几把大锯子翻出来交给我,要我锉锉快。(锉锉快是上海人说话的口语,就是要我把锯条,给他挫一挫的意思)
我接过那些锯子,都依次放在工作台边,先拿了一块木板夹在工作台前边的硬木夹上夹好,再用另一把锯在这个木板顶头的顺茬方向,锯一个通缝,顺手拿起师傅的一把锯,把锯条卡在那条锯缝里,确信是已经卡紧了以后,就拖过来一个木蹬转身坐下,从工具盒里拿出一把崭新的三角锉刀,沿着这把锯条的锯齿,从左至右。挨着顺序,逐个锯齿逐个锯齿就开始锉起来。
开始锉锯齿的时候,锉刀老是在锯齿上来回地拖动,靠着蛮力使劲地锉,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能锉锯条了。我当时的确是相当卖力气的,可吱嘎吱嘎地锉锯声也就更大,更加尖利刺耳了。
这天,工段长杨师傅从模型房外面回来,冲我喊了一声:“小石头,你锉锯条就不能小点儿声?”
我锉锯条正锉在兴头上,两只眼睛只注意到眼前的锯齿,突然听得旁边一声喊,也没有留意到是谁在喊,头也没抬顺口就回应了一句:“它本来就有那么大的声儿,我没有办法。”
工段长杨师傅来到他的工作台前,在工具柜的盖子上面抓起电话,说着几句什么,顺手从工具柜里拿出了几张蓝图,又急匆匆地要出去,他看了看我,没有再说什么,便离开了模型房。
我继续用力地锉着锯条,吱嘎吱嘎的锉锯条声在模型房里尖利刺耳地响着,周围的人不得不捂着耳朵躲开了。我也觉得这样锉锯条可能的确是不行,不由得停了下来,站起来,活动活动手和脚,我趁机也休息一下。
这时候,施师傅走过来,面目表情很严肃地告诉我:“你锉锯子的方法不对,锉锯子不能像你那样锉。锉锯子的时候,眼睛要看准前面要锉的锯齿,两只手,一前一后,平端着锉刀。一下把锉刀推出去,抬起来,两手平端着锉刀退回来,再一次,平端着锉刀,向前用力锉出去去。周而复始地进行上面的动作。
换句话说,把锉刀的一面接触到锯齿的一个截面,靠紧以后,用手腕向前的推力,把锉刀推出去,回来时把锉刀轻轻地抬一下,锉刀不允许按在锯齿上来回地用力拖拉。切忌在锯齿上来回地用力拖。假设那样做,其结果是既不能把锯齿锉快,又相当累人。再新的锉刀也经不起你这样整,搞得不好,还会把锉刀憋断而整伤到人,那个尖利刺耳的锉锯声,还会直接影响到周围其他人干活儿。未必你刚才就一点儿感觉也没有吗?”
我点了点头。是啊,刚才我自己也感觉到,那尖利刺耳的锉锯声,确实是太刺耳,实在太难听了,难怪周围的人都跑光了。
施师傅接过我手里的锉刀,要我站在他的旁边,一边说着一边给我做着几下示范,的确,我看见师傅在锉锯条的时候,两只手一前一后,端着锉刀,只听见锉刀与锯条之间相接触的那一瞬间,就听得“哧”的一声,锯条上马上就看见锯齿亮出一点新痕迹。然后把锉刀抬起来,回到原来的位置,再锉第二下。每个锯齿只锉两下,用手模着锉过的锯齿,明显地感到锯齿有了锋利的感觉。这样搓出来的结果。是每个锯齿的高度,大体上都一直,在用锯条切割木料的时候,锯条不会有跳动的感觉。
看了一会儿师傅的示范动作后,我就从施师傅手里拿过那把锉刀,模仿着师傅锉锯条的样子,按照施师傅说的要领来做。果然,只听到哧、哧、哧的声音,一下,一下,我的耳朵旁开始非常有规律地响着锉锯的声音。由于我端着的锉刀在锯齿上没有拖动,吱嘎吱嘎地金属强摩擦的尖利刺耳声,当然也就听不到了,而且锉锯条的速度也加快了。
当我把师傅交给我,要我锉锉快的那几把锯条,全部锉完以后,交给了施师傅,施师傅接过去,把每一把锯拿起来,从一段向另一端看过去,有摸了一下锯齿,仔细地检查了一下,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就我给他搓出来的把所有的木工锯,全部都收进了他的工作台里。
从那以后,我的师傅施心谷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经常把他的锯子交给我,要我给他锉锉快。通过给施师傅锉锯条,我逐渐知道了这锉锯条与锯齿和锯路的关系,每个锯条都要在开始使用前,先开锯路,锯路开得合适,用起来,在锯木头的时候,就不夹锯条。开好锯路以后就要锉锯齿,锯齿的大小一致,用起来,在锯木头的时候,这把锯就不会产生跳动感。
记得我在乡下当知青的时候,也曾经跟着生产队里的木匠,干过一些木工活儿,看过那些个木匠的手工锯。好用的你就找不出一把,能和我师父的手工锯相比配。好像没有一把比我的手工锯更好看。
后来到了山上的中秋院水利工地。在这个工地上,那些木匠的手工锯更为粗糙。那些个锯扔在那个地方都无需去找。反正那些个锯子都是水库工地上的。谁都可以用,用坏了扔了就是。没有了再做。
从这一点上,不同的是,师傅的工具是自己的。在我们自己之前,木农工师傅的工具。属于师傅们私有的。他们每个月还要在厂里的财务那里拿到工具津贴。所以木模工的工具都是放在每个人的专用你工作台里。要用的时候,就拿出来小心使用,用完以后搽拭干净收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顺手的工具。
在工作的时候,木模工师傅的工具,基本上都是自己用自己的。特别是精密一点的工具,通常在工作台的台面上根本看不见,只能是在关键的时候才拿出来,而且通常是自己用,不往外借的。我师父的锯子,还有好几把,样子很特别。我只是看见过。还不知道咋用法。他始终不肯告诉我。只是说。以后用到的时候再叫我自己看。
我们这批知青进厂以后,主要的工具基本上都是单位上统一配置的。还有一些是师傅给做的。材料嘛就是从厂里的边边角角捡来的废材料。每个徒弟跟着不同的师傅,做出了不少具有各自风格的工具。五花八门,百花齐放。用这八个字来形容我们模型房里,所有各位徒弟们的工具式样,是最恰当的了。
经过了几天锉锯条的实践,我逐步掌握了锉锯条的基本功。那些锉刀适合锉什么样的锯条,适合用于什么材质的锯条。开始有了自己的选择方法。还有锉锯条夹的高度,以及夹锯条所有的锯路宽度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
还有就是那个开锯路的专用工具,我们都是自己做的。关键是选用合适的钢板材料:
第一不能太大,太大了手握着不方便,太小了,用起来太亏手,手里握不住,同样不好使。
第二、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太硬了,钢锯无法开锯缝,这块钢板上没有锯缝,也就无法掰开锯路。太软了,掰不动锯条上的齿,也就无法掰成锯路,用起来相当吃力。
第三,开锯路的齿口缝不能锯的太开。齿口缝太开了,锯齿的锯路就无法开出。
为此我自己专门特意选了一块小钢板,精心做了一个开锯路的专用工具。做好以后,我反复试验了好多次。觉得确实没有问题了。就找了一个机会。把他拉到我的工作台前。悄悄地把它送给了我的张幼君小师弟。
同时我还把这锉锯条的经验和体会,一五一十毫无保留地都告诉了我的师弟张幼君,我的师弟张幼君把这些经验和体会,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以后,又告诉他们一起来的小伙伴们。车间里以前的那些吱嘎吱嘎地锉锯的那种刺耳噪音逐步地消失了。
模型房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请看下一节《我们都上报纸了》
欢迎光临 中国远山文学网 (http://zgysw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