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山文学网
标题:
丧葬习俗
[打印本页]
作者:
凤凰山人
时间:
2018-2-8 13:28
标题:
丧葬习俗
本帖最后由 凤凰山人 于 2018-2-8 14:04 编辑
丧 葬 习 俗
丧葬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儒、道、佛三大教派的思想和理念。丧葬习俗从远古产生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各地风俗虽有差异,丧葬用品和丧仪程序也在不断简化,但它的主要内容并无太大变化,至今一脉相承,家家都在用它,人人离不开它。一个完整的殡葬程序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1.送终。老人在病危和弥留之际,子女守护在身旁直至老人咽气,谓之“送终”。“孝”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养老”和“送终”是孝的两个重要方面,是为人子女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当老人病危和弥留之际,守护在身边的人要迅速通知老人在外地的子女和其他至亲族人,来到病人床前守护。“生离”和“死别”是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老人病危和弥留之际,大都会情依依,意连连,思念儿女,牵挂亲人,儿女日夜守护床前以尽孝心,也是对老人心理的安慰。身在外地的子女接到老人病危讯息后,会在第一时间匆匆赶回家中,与老人生见最后一面,万一见不上,老人会死不瞑目,也会被外人说老人“不担”此儿女,子女会被人指责为“不孝”,留下心中永远的遗憾。
如果死者为女性,在弥留之际还要迅速通知娘家人来见最后一面,娘家人见面后会在死者咽气前离开,因为当地有娘家人不看着闺女咽气的风俗。
老人弥留之际另一重要工作,是为老人整容,理发、刮胡、温水洗脸、擦拭身体,穿好寿衣,让老人干净体面地去见先祖,以表达儿女的孝心。寿衣有棉衣和单衣,鞋、袜、帽等一应俱全,有的女性老人已经提前预备好了寿衣,只管拿出来穿就行了,没有提前预备的,要迅速到商店购买。穿寿衣讲究“几根领”,有三根领,五根领,七根领之分,但必须单数,希望死单不死双,不要因为一人死亡殃及其他人。寿衣式样就用现时的一般衣服就行了,不过也有个别老人仍用前清式样的衣服。男用黑、蓝色,女用紫色,用绸不用缎(讳“断子”),用平纹不用斜(讳“邪”)纹,不扎腰带,不系纽扣,男穿白内衣,女穿红内衣,据说死者到了阴间会被小鬼脱去衣服,当小鬼看到白红内衣时以为脱完了,就不再继续脱了,避免扒成光腚。穿衣时要轻轻搬动老人,以免加速其死亡。
老人离世前会出现一个短暂的精神旺盛时期,表现出对人世的留恋和对亲人的不舍,这个时间不会太长,俗称“回光返照”,子女亲人会利用这一机会对老人做最后安慰,让老人能平静的咽下最后一口气。
在确定老人已经离世后,子女及亲属开始放声痛哭,一是悲哀情绪的宣泄,二是向乡邻传递死讯。
人死后用被子把脸盖上,或用一张黄表纸盖脸,俗叫“苫脸”,一则让死者安息,二则人死后脸色难看,怕亲人害怕,三则意恐假死,若假死,鼻孔气流冲动黄纸,还可抢救复生。
2.指路。
死者离世后,子女做的第一件事是为逝者指路。首先制作一卦长钱(用一打烧纸撕成互相连接的长纸条夹在高粱秸上,高粱秸长一米左右,上边缠绕纸条),长钱代表死者灵魂,由长子手拿长钱从死者身上一直拖到天井,挂在一根长竹竿上,再在竹竿上挂一盏灯笼或保险灯(里面点上灯火,或用打开的手电筒),一面箩面用的箩(箩上系红布条),一面镜子,一根白布条(头绳子),由长子站在院子高处,老宅子一般是石磨或鸡窝上,现在新式宅舍就只能站在台阶上或凳子上,挑着竹竿,指向西南方向,其余众人叫着死者的称谓,一齐呼喊:“XX,你上西南啊,明光大道!”连喊三遍,谓之“指路”,表明人有三魂九魄,第一道魂魄已经离身,赴西南方向去了。
为什么要“上西南”呢?据说天地有四道,西南为神道;东北为鬼道;东南为禽道;西北为兽道,西南方是佛祖居住的地方,是“天堂”,谁不愿意自己的亲人死后为神,奔向“极乐世界”呢!为此,人们在亲人离世后第一时间虔诚地呼唤着亲人的名字,为其指引奔向圣地之路。
3.组成丧葬理事会。
现时各村基本都有丧葬理事会,届时由逝者儿子、儿媳第一时间亲自登门邀集理事会成员商议殡葬事宜。理事会一般由总管、礼柜、司礼、女帮忙等人组成,现在大多在酒店招待宾客,故省去了厨长一职。
理事会集合以后全面接管殡葬期间一切事务,孝子开始专心守灵,以尽孝道。
4.报丧。
出殡时间一般为“排三”,过于匆忙下葬,会遭人指责,父母劳累一辈子,连个体面的葬礼都没有,此为儿女不孝。如父母在堂,亡者已成年,亦可“排二”,亦可上午。现时已很少有“排五”和“排七”的了。
如果死者为女性,应在咽气后第一时间由孝子穿戴孝服亲自去姥姥家报丧,报丧人不得亲自开车或骑车,避免因心情过分悲伤而发生意外,乘车时到姥姥家村头要下车,步行到姥姥家门口,以示对姥姥家人的尊重。
其他亲戚可派专人开车“送信”,姑、姨、以及仍在走动的老亲和新结识的儿女亲家都要送,告知死者去世时间和出殡时间,亲戚接到死讯后负责通知本家兄弟和家族中其他需要“做公事”的人员,届时一同前往,一则显示本家人丁兴旺家族团结,二则显示场面宏大葬礼隆重,对双方都有好处。
远亲和朋友一般电话通知即可。
死者及已分居的儿子家的大门上贴“门封”,即用32K的白纸两张分贴于两扇大门上,让本村人及过路行人知晓本户有“丧事”。门封的贴法有讲究,母死父在贴成“八”字形;父死母在贴成倒“八”字形;父母俱丧,两白纸平行。让外人一看就知道,这人家是什样的丧事。
通知灵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各村都已实行火葬,最近几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殡葬服务也实行了“一条龙”,通知灵车时,把死者性别、火化时间、出殡时间和需用的殡葬用品(包括灵棚、白大领、白单裤、纸草等)一并告知对方,灵车需在火化前及时赶到,并带来一应所需物品。
5.戴孝。
制作孝服。儿子、儿媳、女儿、女婿身穿白大领,白单裤,脚穿白袜白鞋,头扎白布条——“头绳子”,殡后改为黑纱;孙辈、外孙辈及期服侄辈穿白褂、白单裤,扎头绳子,四服、五服及其余送殡人员扎白头绳。送殡期间为表示与死者关系密切和严肃庄重,所有孝子孝孙皆穿由灵车提供的白大领和白单裤。每人手拿哀杖一条(柳棍上缠绕黄色烧纸条),哀杖为防身之用,据说可以防止鬼魂及其他邪魔鬼祟的冲撞。
理事会工作人员每人白布条一根缠在左胳膊上,以示与孝子和其他帮忙人员区别。
6.入殓。
现时老人多数自己独居一室,很少再有老人跟儿女住在一起的,命终时就死在自己床上,一般直接在床前入殓即可,没必要再在堂屋搭门板停尸。所用棺材是由殡葬服务机构统一提供的商品棺材,外表华丽,材质轻薄,男用蓝黑色,女用红黄色。入殓前由长媳为死者净面,即用碗盛清水,用棉絮蘸水模拟洗脸动作,一边洗一边口中念叨:“洗洗脸,净净面,见了老爷老妈也好看!”净面的目的是让死者干净体面地到另一个世界去见先祖,以表达儿女的孝敬之心,同时嘱咐老人不要再回家来骚扰生者。遗体手里攥着,怀里揣着“打狗饼子”(一种面制小圆饼,里面放着头发和枣树刺),以备西天路上遭到恶狗袭击时,喂狗之用。
遗体放入棺材后,底铺绸褥,上盖绸被,头枕山型枕头,意为“铺金盖银,头枕金山”。遗体放好后,揭开盖在脸上的被子,众子女及至亲族人再一次瞻仰死者遗容,然后盖上棺盖,两端用布带扎紧,孝子退出房间。
7.火化。
把棺材抬上灵车,如果棺材需要经过内房门口,须由司礼拿锯比划几下,同时口中念叨:“一锯两开,亡人过来!”象征性地锯断两边门框,好让亡者灵魂随同遗体一块抬出。灵柩上车后,司礼在车后地面烧纸一打,此谓“买路钱”,以图火化路上一路顺通。死者长子携带死者身份证、户口簿、村委出具的死亡证明信(如果死在医院,此信由医院出具),与其他陪同人员一同去火化场,众孝子及其他亲属在灵车后高声痛哭,一直随护灵车走上大路,灵车走远,孝子止哭转回。
火化完成,灵车回来时,男女孝子列队到村头迎接,灵车一到,行磕头礼,然后跟在灵车后边,一路哭着回家,直到骨灰盒安放停当,在众人劝说下才止住哭声。
8.守灵。
正房明间放一张矮桌,桌上放置死者牌位(倒扣放置),香炉一个,豆油灯一盏,桌前放瓦盆一个,桌后放木椅一把,骨灰盒就端放在椅子上。平时独处偏房的老人,死后骨灰盒也要放进正房。骨灰盒放好后,牌位立起来,上写:先考(妣)X讳XX府(太)君之位。燃香点灯,同时瓦盆内烧纸一打。骨灰盒上插纸花一束,一般为六花一骨朵,红花黄心绿叶,在悲哀潇煞的氛围中,十分醒目。
孝子女们全部守护在灵柩跟前,无大事寸步不离,夜间由男孝子轮流守护,此谓“守灵”。守灵期间须不断续香,间隔一段时间烧一次纸,时刻留意剔除灯花,不能香尽灯灭,万一失误,会使亡灵在赴阴曹地府途中遭受挫折,也会使守灵人受到守灵不尽责,“不孝顺”的责骂。
儿女们平时分居各家,忙于工作和家务,难得一聚,此时坐在一起,免不了谈论一些家长里短的话题,共同缅怀老人的养育之恩,都是怀着深深的敬意,一脸的虔诚和严肃。
遇到有人前来吊唁,孝子在灵前瓦盆中烧纸,大家陪着一起痛哭。
早起和晚睡前,一日三餐前都要哭灵,特别是当女儿的,一天到晚,不时地哭一阵子,悲哀气氛感染得别人也跟着哭泣,女儿被誉为是父母灵前的一支“喇叭”,含赞誉褒扬之意。
吃饭时由长子端一碗豆腐,拿几个馒头,陪亡灵一起用餐,此时的儿女心情万分悲痛,吃素菜喝清水,大有食不甘味之意。
9.发盘缠。
亡灵赴西天路途遥远,步行为艰,捎带行李众多,雇佣脚力,使唤仆人等都需要金钱开支,临走时,生者为其发放的一定路费谓之“盘缠”,“发盘缠”的时间一般在出殡的前一天傍晚,如果是当天出殡,则在当日午后进行。地点根据村庄所处地理位置,发盘缠一般在村庄西南角进行。如果在其他地方进行,亡灵赴西途中会经过村庄,有可能因眷顾家乡,牵挂亲人,而回家看看,给生者带来厄运。
纸草,前些年都是临时手工扎制,近几年改为商品购买,节约了不少人工。包括有二人轿一乘(男轿主调蓝黑色,女轿主调黄红色);宝杠(箱柜)两抬;仆人七名,计有轿夫两人;杠夫四人;男管家或女丫鬟一人,每个仆人胸前挂两个用细线穿起的打狗饼子,宝杠内由出阁的女儿填满烧纸,谓之“填杠”,仆人须经“开光”方有灵性,即一人手拿缝衣针在仆人眼、耳、口、鼻、心、手、脚等处比划几下,同时口中念叨:“开开光,开开光,开开眼光看四方;开开光,开开光,开开嘴光吃四方;.........”,开光后打发仆人用饭,一人手端面条,模拟喂饭动作,嘱其“吃饱喝足”,面汤奠地。
近几年纸草种类有较大变化,二人轿改为汽车,宝杠改为行李箱,仆人改为司机、服务员等等,总之与时俱进,变化也是正常的。
村头大路边放矮桌一张,摆放供品(点心三盘,馒头一个)、香炉、茶壶、茶碗、酒壶、酒盅、筷子一双,矮桌后放木椅一把,矮桌前二、三十米处放置全部纸草。
长子身背长钱,在长孙搀扶下,小心翼翼,就像背着自己年迈的父母一样,缓步来到桌旁,把长钱倚放在椅子上,然后在桌前站定,其余孝子分成男女两行,站在长子身后。在司礼指挥下,长子跪地,焚纸烧香,一叩首,奠酒,用膳,用茶。同跪,三叩首。拜祭完毕,一人宣读地府文书,孝子跪听。文书中记载了发盘缠者的籍贯,以及为亡者携带的财物,雇佣的仆人等,同时嘱咐仆人一路上听从吩咐,认真服侍,告诫沿途凶煞勿抢夺财物,请求西行路上各关口一律放行,求得亡灵一路平安,体现了孝子们为父母远行的缜密安排,殷殷父(母)子情,拳拳孝子心,其用心良苦也!宣读完毕,文书投入花轿,连同长钱及其他纸草一同烧掉。众孝子起身一同往西南方向为亡灵送行,一边走一边轻声呼喊:“XX你上西南啊!”。一人提水桶,内盛清水,放少许米粒,曰“迷魂汤”,在孝子前边走边用勺子舀水泼在路上,表示亡灵赴西路上喝了迷魂汤,就不记得回家的路了,避免再回家骚扰生者。至此亡者的第二道灵魂已经赴西南方向去了。
文书开头有“南赡部洲”一词,这是一佛教用语,古人心目中没有“国”的概念,认为大地是平面的,广袤无垠,根据四个方位,把大地划分成四大部分,即东圣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中国属南赡部洲范畴。
孝子送亡灵前行二、三十步方转身回家,回家路上男女孝子一路嚎哭,回家后继续守灵。
10.修坟。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各村都建立了公共墓地,全村过世老人不分姓氏,不分家族,统统埋进公墓,省去了风水师点穴的麻烦。公墓建在村外,墓穴方向一致,头部向着高处,脚部向着凹处,取“头枕山,脚踩水”之意,并且墓穴方向不能冲着自己的村庄,避免生者被鬼魂冲撞。出殡当天一大早,长子抱一只纯黑公鸡在总管陪同下,到公墓按照村里统一规划,选择一处合适的地方即可。同时也象征性地点一下穴,即在选好的地方烧一张纸,撒一把粮食在地上,放上公鸡,如果公鸡不飞走,即是“此地大吉”。然后由长子拿锨或镢“破土”,意即一切吉凶祸福皆由本人承担,与他人无关。
本地兴夫妻合葬墓,墓穴为两宫,用砖砌成,中间隔开,一分为二,有“神道”相通,男死用左侧墓室,女死用右侧墓室,墓穴头部留龛,放置“长明灯”,脚部留龛,放“五谷囤”和“水缸”,底部不铺砖,让死者骨肉(虽是骨灰)尽快融入大地,早接地气,后辈人早得力。
修墓中途不能离开人,如需离开,要把一件死者衣物放入穴中,防止孤魂野鬼趁机抢占墓穴,或被恶人扔进动物尸体招来厄运。墓穴修好后,用新笤帚清扫一遍,就像一座干干净净的新房,等待主人前来居住。
夫妻仍健在的一方的墓穴俗称“寿坟”,暂时不用,可先堵死“神道”,放一件本人衣物或一瓶酒,不能空着,筑起的坟堆是平顶,不留尖顶。
11.参灵。
出殡当天早上,影壁墙贴“照碑”,照碑上写明逝者姓名、称谓、生卒时间,寿庚、发丧时间等,落款开具直系儿孙名字(至五服内),如长子过世,由长孙承丧,过去无儿户须过继儿子承丧,现今无儿户增多,由近服侄承丧或由女儿承丧亦属正常。
天井搭灵棚,灵棚内放一方桌,桌上摆放供品(一般为鸡、肉、鱼、豆腐、馒头、点心)、筷子、香炉、酒具、茶具、烛台(插蜡烛、松柏,喻万年青)等,桌前放火盆一个,桌后放椅子一把,倚放长钱(这是死者的第三道魂魄)。女孝子室内坐地守灵,长子跪伏棚后,次子跪伏棚前一角,其余众位男孝子分跪棚前两边,遇有雨天个人不得擅自使用雨具,除非总管统一号令采取防雨措施。男女孝子手中均握哀杖一条。
大门口外设礼柜,由专人负责登记接纳吊唁人送来的现金和冥币,此谓“上人情”。
接到通知的亲戚,来到后先上人情,然后在司礼的带领下入内拜祭。司礼先在门外高呼:“举哀——!”众男女孝子一起哀嚎,拜祭者为多人时须按班辈推选一人为首,拜祭人入内后,站于灵桌前,为首者先于灵前烧纸,然后桌前站定,在司礼指挥下作揖,下跪,叩首,三奠酒,三用膳,三用茶,起身。同跪,四叩首,礼毕。公职人员鞠躬即可。来人拜祭完时,次子叩头一个,以示回礼。拜祭结束,外甥加入两边守灵行列,以尽孝心,其余人退出,客房用茶。
女儿进村即哭,一路嚎哭至灵前守灵。
女婿、侄女婿、孙辈女婿是必须拜祭的,一般朋友、乡里上完人情即可离去。
亡者为女性,娘家人来“做公事”也是要拜祭的。娘家人一般来的最晚,直到近午才姗姗而来。娘家人的车辆来到村头停下,众孝子排成一行,男前女后出村迎接,在车前跪地磕头一个,然后由长孝子、长子媳上前向姥姥家人问好,并搀扶其下车,客前主后,一同哭着进村。娘家女客直接进室内守灵,男客在门前站定,总管重新布置供桌,丧主所做供品后撤,空出供桌前半部分,摆放娘家供品,供品为鸡、鱼、肉、豆腐四色,娘家所带供品为表郑重一般用食盒盛放,下车后由村人帮助抬回。司礼喊:“举哀——!”众齐哭,娘家人灵前拜祭,拜毕客房用茶。
所有做公事的亲戚每户回馈饼干两条。
娘家供品于撤棚前一并留下,只把碗盘放回食盒内,用“谢帖”压食盒。谢帖写法,32K白纸一张,母亡父在堂,写“领 谢”;父先亡母又亡,写“踵 谢”。落款具直系孝子名。
娘家人所乘车辆,抬食盒人员如系雇佣,须由丧主打发工钱。
12.出殡。
谢庄,早饭前,由司礼率领全部男孝子,着孝服,沿村内主要街道走一趟,在村头朝公墓方向磕一个头,谓谢坟,往回走的路上在十字路口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磕一个头,谓谢庄,意在招呼村人前来帮忙。午后出殡前,先谢坟,做法同前,回来后在灵车前磕一个头,谓谢架子(旧时出殡用架子抬棺材,现今改为灵车,此俗仍沿用至今),然后由长子撕掉影壁墙上的照碑焚烧。第三次谢庄在出殡后从公墓回村的时候,在村内十字路口朝四个方向磕头,意在向出殡帮忙的村人致谢。
制作“锅饼”。用面粉烙制一个直径约30CM的厚饼,表面用茶碗扣上七个圆圈,连同圆形锅饼,象征“七星攒月”,插一双筷子,出殡前预先放置墓穴内。
拜祭。起灵前外戚灵前拜祭,方法与参灵同。
起灵前,已分居的直系孝子家的水缸灌满水,使用自来水者象征性的盛水一桶即可。
填柱窝。前些年搭灵棚都是在天井刨四个圆坑,埋四根柱子,顶部用帆布遮盖,起灵前撤掉供桌,拆除灵棚,长钱放于烧纸箢子内,四个柱窝中分别放入两颗枣子,两颗栗子,两颗花生,一勺清水,象征“早立子”,“早发芽”。现时地面硬化,使用商品灵棚,已无柱窝可填,但这一习俗仍然保留了下来,只不过把上述物品放于墙边而已。
发丧。起灵时间一般为午后未时.司礼站屋门前,一手拿亡者生前用过的饭碗一个,一手拿菜刀,高声呼喊:“天门开,地门开,门神户爷闪两边!起灵了——!”随即手起刀落,将瓷碗打碎,扔于阶前。打碗的同时有人在骨灰盒和天井里抛撒棉籽和五谷,一边撒一边说些吉祥话:“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儿女一大群!”“三撒金,四撒银,金银财宝进家门!”男女孝子齐声痛哭,男孝子手柱“哀杖”在灵前躬身却步引路,女孝子跟随灵柩之后,手拿哀杖,缓步前行。灵柩放入灵车,司礼于灵车前烧纸一打,意在“买”下此道路,让灵车通过。男孝子于灵车前边哭边却步慢行,灵车缓缓开动,女孝子乘一敞篷汽车跟随灵车之后,整个送葬队伍行进缓慢,谁也舍不得亲生娘爷就此离去,成为永别。这是生者与死者诀别的最后时刻,也是孝子们悲愤情感的大爆发,哭声如雷,天地为之动容!
出村后哭声停止,男孝子改为面朝前行走,挎纸箢子的人坐在灵车上,一路抛撒烧纸——冥币,打发沿途野鬼凶煞勿抢夺财物,冲撞送葬队伍。娘家人和其他外戚在起灵后至村头逐渐离去,径直回家,外甥一直跟随到公墓。
兜锅饼。进入墓地,男女孝子分跪于墓前墓后,伏地哀嚎。司礼把预先放入墓穴的锅饼拿出,一折两,长媳用上衣前襟兜住带回家,筷子折断扔地,此谓“兜锅饼”。长媳在为公婆养老送终过程中率先垂范,尽职尽责,吃苦受累最大,为后来的妯娌做出榜样,能为亡故的公婆“兜锅饼”也是应得的褒扬和赞誉。
下葬。点燃“长明灯”,骨灰盒放入墓穴,司礼命长子跪于墓前,问:“你看看正当不正当?”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命人盖上盖板,培土筑坟,长钱插在坟堆上,表示第三道魂魄已经西去,男女孝子开始把头绳子盘在脑袋上。待筑坟结束,集体向坟堆叩头四个,女孝子放声痛哭一场,此谓“哭坟”。外甥从墓地径直离别,其他人散去,出殡结束。
13.圆坟。前些年都是在殡后当日傍晚圆坟,近几年提前到殡后接着进行,孝子不回家,仍穿戴孝服,由别人将所用物品送到墓地,用品有铁锨、铁耙、井绳、谷秸,担杖一头挑水桶,内盛水饺和饺子汤,另一头挑箢子,内盛碗筷和烧纸。
因为新坟堆修筑得比较荒促,圆坟时由孝子用铁锨培土,用铁耙整平,如有寿坟,应把坟堆一边修成尖顶,一边平顶,直至把坟堆修整的美观规整,把遍地扔掉的哀杖捡拾起来,插进坟堆土中,待雨季时自会生根发芽,预示着家族后代人丁兴旺发达。整好坟堆后捞三碗水饺摆在供台上,燃纸烧香,长子手拿一把谷秸,一头点燃,绕着坟堆向左向右各转三圈,其间手里须不断续燃谷秸,直至转完为止。在点燃谷秸的同时,一人手提水桶,把水饺汤一勺一勺地泼向坟堆,男女孝子两手拿住井绳,绕坟堆围成一圈,与长子一同向左向右各转三圈,一边转一边嘴里呼喊:“XX,快起来救火啊!”“山前山后失了火,XX,快起来救火啊!”转完,女孝子大哭一场,所带水饺大家分食干净,这就叫“前人的福分,人人均沾”。
圆坟结束,众孝子离开墓地时不得回头看,避免鬼魂随活人回家。男孝子回村后在十字路口朝向四方各磕一个头,表示对村人帮忙的感谢,女孝子回到家,在铺在地上的席子上坐一坐“沾福”。然后“分富贵”,每户两个馒头,两条咸鱼,两块豆腐。女儿回婆家“谢婆婆”,不在娘家过夜。
14.谢孝。
死者是女性,第二天死者儿子到姥姥家祖坟烧纸祭祖,称作“谢孝”,姥姥家人看到外甥连日劳累悲伤,已是身心疲惫,一般不忍心让外甥亲自去墓地祭拜,只把烧纸留下,由舅舅或表兄弟抽时间代压坟头纸而已。谢孝中午饭菜均由丧主带齐,招待者只需提供锅灶,动动烟火即可。
15.五七坟。先人殡葬后第一次上坟叫“五七”坟,时间一般定在先人逝世后的第三十多天,不必正好三十五天,这叫“长百日短五七”。上坟时逝者子女及其他近服亲属、亲戚全数出动,这是在各种祭祖活动中人员最齐全的一次,全员穿戴孝服,压新坟的第一次坟头纸。已出阁的女儿、孙女、侄女等要扎制撼钱树;儿子和媳妇要用花纸扎制金山、银山、钱柜,电视机、电冰箱等冥器,凡阳间所用之家具,阴间全部都有,一同带到坟前火化,这是给逝者送别的最后一程,表示整个殡葬仪式到此结束。
坟前祭拜结束后,直系儿女仍穿孝服,其余孙辈以下及亲戚朋友所有为逝者戴孝者,皆于坟前“脱服”,换上平时穿的衣服,表示服孝结束,以后可过正常人的生活了。
人生,来世上走一遭,多则百八十年,少则几十年,有的挟着风雨雷电,轰轰烈烈,一生风光无限;有的默默无闻,悄无声息,平平静静了却一生,但都是来自父母,融于大地,何来高低贵贱之分!纵观葬礼全程,老人牵挂儿女,疼爱儿女,儿女尊老,敬老,孝老之情,无处不在。葬礼是对死者人生的尊重,也是生者对老人的孝敬,不能铺张奢靡,更不应草率寒酸,总得办的体面,光鲜,尊严,让父慈子孝的民族之魂世代传承。
(郭万寿 逯长有讲述 )
20180101
作者:
蔚青
时间:
2018-2-8 18:54
欣赏佳作,颇有收益。感谢分享,祝创作愉快!
作者:
露珠
时间:
2018-2-16 16:30
人生,来世上走一遭,多则百八十年,少则几十年,有的挟着风雨雷电,轰轰烈烈,一生风光无限;有的默默无闻,悄无声息,平平静静了却一生,但都是来自父母,融于大地,何来高低贵贱之分!纵观葬礼全程,老人牵挂儿女,疼爱儿女,儿女尊老,敬老,孝老之情,无处不在。葬礼是对死者人生的尊重,也是生者对老人的孝敬,不能铺张奢靡,更不应草率寒酸,总得办的体面,光鲜,尊严,让父慈子孝的民族之魂世代传承。
作者:
露珠
时间:
2019-10-14 15:50
学习这些风俗很有用
欢迎光临 中国远山文学网 (http://zgysw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