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山文学网
标题:
《隔屏相识董树平》
[打印本页]
作者:
胡贵能
时间:
2018-6-25 15:22
标题:
《隔屏相识董树平》
随笔分享
《隔屏相识董树平》
文/ 阿能(胡贵能)
董树平
吾生偶然交往
文字的美男
上苍注定我俩要相遇
一定在今生
黑夜来临
我会将一根火把点燃
看见你
寻一股墨香
在纸上
2018.6.23.清晨於滇中轿子雪山脚下
贤弟董树平你可曾记起,我们相识在《一线周刊》、《诗人样本》名录中。文学群是缘分,不能说是误打误撞,偶遇也是一种必然。
一个蚕桑人,纯朴自然,谦虚而执着。仅仅因为一张微信里的头像,我说树平弟弟能不能另换一张?心有灵犀吧,你应了我,现在的头像就是你的模样。人世间有才学的人总是积极向上,沿着一个目标登攀,你恰恰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我忠实的朋友。是你的朋友圈对我开放,让我在你的个人相册里,见到你生活中的琐事。收甘蔗时站在地端,等商家收购的心情,是一脸的无奈。甘蔗好收成,价格又不上涨,一年的汗水浓缩在一件件衣裳上,可喜的是你的诗章,安慰了你淡淡的忧伤。
你带领村民翻山越岭架设自来水,把饮水条件改善。一个镇有了镇级刊物,有了诗社,这样的分量实属不简单。
"《滇池》文学杂志社石咢嘉蚕桑诗社"。这是文曲星升腾的地方,滇国里的文宝。我从头讲来,今年5月31日至6月1日我有幸参加昆明北部五县(区)笔会。在这次笔会的总结上,中国著名作家、前《滇池》杂志主编张庆国先生发言,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提到了你们石咢嘉蚕桑诗社。他说:“昨天,我们的又一大喜事就是《滇池》杂志社的李小松、胡兴尚等一行四人,去给董树平授牌”。我听到这里,心是无比的酸痛,回想到我们县的民族文化内刊又停刊了。石咢嘉这么一个有特色的镇,有自己的刊物,也是一种文化的腾飞。它将陶冶这片热土,鼓舞这块热土上的人们去热爱祖国的汉字,传承灿烂的文明和文化。
张庆国先生再次说到双柏县的诗歌,新人新气象,出了很多好作品。例举了双柏县的县委书记李长平,他在诗歌创作上很有建树,同时带动了一大批年轻的作家、诗人……
平易近人的董树平,是一个业余诗歌爱好者。我们相识在微信,交谈在微信里。偶尔互传一些生活中的近照及图片,互相学习。我们都是用心做事之人,凭一颗真诚的心交往是比较牢靠的。
树平兄弟!世间是离不开真诚的,一切的友谊都以这个为基点,我们做到了。
我想说的是,董树平这个人,这个普通的农民对诗歌的一份心情,酷爱而执念。诗歌的源泉来自于生活,哪里有劳动的汗水,哪里就产生丰富的诗歌资源,要的是像董树平一样去挖掘,去书写记录。把智慧的诗章奉献给读者,这是我要学习树平的地方,以树平为榜样。
生活中有苦有累有沮丧,有徘徊有忧伤,也有喜悦与兴奋
董树平的苦恼我不知道,他的另一种幸福来自每年各种刊物刊载的作品,来自大大小小的书籍、报刊……
董树平直爽地说:“阿能哥哥,每当我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时,跟讨媳妇时一样高兴……”是呀!这是写作者的一种心理慰籍。
他继续说:“见到我们云南老乡的文章,我的劳累减轻了很多,说不出的兴奋,我们都是业余爱好者,草根作者,却义无反顾地热爱着文学和诗歌,不辜负惜时如金的付出。”我听了他的这番话,很是震惊,人生为一个目标而奋斗,值得!
多么朴实无华的内心语言,道出了一个写诗人的追求,一个农民作家的心声。佛祖常言:“人生无所求,一字了却;悟在世间走,悟见悟中语……”。是呀!对文字的负责,对读者的负责不愧于从文之道。表达了一代乡土诗人的写作初心与渴求。
我敬佩有成就的人,尤其更加敬佩对生活执着的草根们。他们的文品与人品都是社会正能量的象征。他们不吹嘘,真诚可信,不自我夸张而稳稳当当,诚心诚意对事对待朋友。哪怕是具备了雄厚的文采资本,也从不骄傲自满,只有谦虚和谨慎。
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就有董树平及一帮朋友们,精心养护着自己的蚕,在夜深的灯旁,落笔生花;写下一字字、一句句的薄文,给读者们带去喜悦。
一个个洁白的蚕茧是他们养蚕人的宝贝,也是蚕桑诗人的浪漫……
哀牢山下,一缕妩媚的阳光。蚕桑诗社的朋友们在回放一张光盘,有青涩有甜酸,更多的是悦目的分行。
2018.6.23.於滇中轿子雪山脚下
作者:
舟上客
时间:
2018-6-25 16:40
文友缘深!欣赏佳作!
作者:
胡贵能
时间:
2018-6-26 11:02
舟上客 发表于 2018-6-25 16:40
文友缘深!欣赏佳作!
是的,一个养蚕的农民诗人。敬佩
作者:
荷语
时间:
2018-7-7 21:22
以文会友,可谓知音同道。
欢迎光临 中国远山文学网 (http://zgysw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