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山文学网
标题: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155篇:西藏农牧学院
[打印本页]
作者:
益西索朗
时间:
2019-8-19 09:01
标题: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155篇:西藏农牧学院
本帖最后由 益西索朗 于 2019-8-19 09:13 编辑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155篇: 西藏农牧学院
1978年,我要求离开那曲调回拉萨的主要原因,说一句大实话,就是为了能够比较方便地照顾远在林芝求学的两个孩子。可是刚到地热队的那些日子,我一直忙于熟悉自己的工作,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想那两个孩子了。
一天,大队书记老李对我说:“听索加说,你的两个儿子都在农牧学院读书。真没有想到,你一下子就为西藏培养了两个小大学生,可真是教子有方呀。”我说:“他俩哪里是大学生?是在学院读预科,现在还只是初中一年级。”李书记笑笑说:“预科也不错呀,这就像我当年在部队喊口令:‘预备——跑!’,战士们就冲上去了。”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的话,他又接着说:“你的那位表弟索加还告诉我,你和阿佳(藏语:大嫂。指珍沁)实在是该去看看那两个孩子了。”我说:“我初来乍到地热队,分配给我的工作还没有理出个头绪来,看望孩子就等以后再说吧。”老李说:“过两天,大队刚好要派车去鲁朗林场拉木料,你就‘公私兼顾’,跟车去林场将我们队的木料帐结算一下,顺路就去林芝看看两个孩子,再跟着车回来,只是时间太短了,在林芝只能住一个晚上。”
我真感谢李书记,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这,也就是那个年代的“上下级关系”。一句话——真情实意!但是又的的确确——淡如水!
那一天,好心的驾驶员李师傅对我说:“这次林场的帐,就只是我们这两辆车的木料,我帮你去结算清楚就行了。你就在林芝陪着两个孩子过一个晚上。”然后将我和珍沁送到学校,约好明天中午来学院接我们。我俩来到学院,第一件大事就是去看望学院办公室主任次卓玛和马老师。见到了她俩,献上表达感激之情的哈达。她们也很高兴,领着我俩在学院里里外外转了一个遍。还像现如今的导游一样,一路走马观花,一边向我俩介绍着学院的情况。
我耳听着两位老师的介绍,放眼四望,只见学院东边的尼洋河,河水浩浩荡荡,西边的觉木山苍翠葱郁,学院依山傍水,满园苍翠,鸟语花香,幽静雅致。我心中充满着喜悦,又生出一阵感慨,感谢党和国家对藏族孩子的关怀和培养,更为自己的那两个孩子,虽然年纪小,竟敢“自作主张”,不要父母的照顾,远来林芝读预科。
因为我俩的到来,次卓玛老师还特批给两兄弟放了半天假,让两个孩子陪着我和珍沁,将学院转了一个遍。左边这张照片,就是我给两个孩子在学院大门前照的。
我记得,在两个孩子离开那曲来林芝上学的头天晚上,那时候,他俩的阿妈,还在地区党校学习,因为那曲的条件有限,我想给她打一个长途电话,向她报告一下这个令人高兴的消息,都没有办法做到,她连两个孩子要去林芝学习的喜讯也毫不知情。
我还记得,就在孩子去林芝求学前的那一个晚上,兄弟俩坚持要和我挤在一张床上睡。那时候那曲的机关单位,职工住的都是公房,家具也都是公家提供的,我们这些一般干部,睡的都是单人床。那一个晚上,我就睡在中间,两个孩子,一边睡一个,就枕在我的两只胳膊上;那一个晚上,两个孩子就像是两只小鸟,叽叽咋咋了好久好久。如今,我和珍沁来到农牧学院招待所,在两个孩子的要求之下,又重复了那曲的那一幕,只是睡在中间的是他俩的阿妈。两只小鸟叽叽咋咋、没完没了地向亲爱的阿妈倾诉着心里话……,
我睡在另一张木板床上,回味着白天次卓玛主任告诉我俩的那些话:“西藏公学(西藏民族学院的前身)一直被人们称为‘西藏干部的摇篮’。1970年以前,在西藏工作的藏族干部,差不多有三分之二都是西藏公学的毕业生。 1972年秋,上级决定西藏民族学院农学系和畜牧兽医系率先迁来西藏林芝八一镇,成立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现在学院预科班的这些学生,就好比是摇篮里面的小娃娃了。”我又想起1978年,当时就是因为自己不满意农牧局的工作,竟然推己及人,也不看好农牧学院。若不是两个孩子的坚持,我差一点就否决了他俩要来读预科的要求。如今,在写这个小故事时,想起我那风风雨雨、曲曲弯弯走过来的这一条人生路,我更加觉得,这一切一切,千真万确,都是上天早就安排好了的一条“缘分之路”呀。
作者:
邓仲祥
时间:
2019-8-22 07:04
文字充沛,内容精彩;欣赏佳作,遥祝问好!
作者:
益西索朗
时间:
2019-8-22 10:22
邓仲祥 发表于 2019-8-22 07:04
文字充沛,内容精彩;欣赏佳作,遥祝问好!
谢谢主编老师。祝老师扎西德勒!
欢迎光临 中国远山文学网 (http://zgysw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