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山文学网
标题:
《下放户》之一:下放初夜心如冰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桥流水
时间:
2019-12-27 15:43
标题:
《下放户》之一:下放初夜心如冰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很多次的经历,或平凡,或离奇。有许多经历,人们往往会在多年之后不经意地忘却或无可奈何地模糊;而能够弥久历新、萦绕心怀的,则一定是那些能够触及心灵的兴奋与感伤的重要节点、重要事件。
1969年3月29日,这是我和我的家人永远不会忘却的日子。那年,我还不满5周岁。懵懂中,我支离破碎地记下了那天的情形。
那一天,我们全家八口人,以一个“下放户”的名分,从旅大市(现大连市)沙河口区民运街道育英街90号,被下放到旅大市新金县莲山公社高家大队小苏屯西生产队安家落户。从此,“下放户老刘家”成了我们家在当地的一个特殊称谓和家庭符号。
幼小的我,对“下放户”的概念毫无认知,对下放农村的利弊也丝毫不懂。但是,我还是记得,就在下放搬家的前不久,年逾古稀的奶奶突然病了,大口大口地吐血,铜盆里的血,呈暗红色,把我们姐弟都吓哭了。亲戚们也都来了,围在奶奶身边,嘀嘀咕咕,忙忙叨叨,没人在说说笑笑。我知道奶奶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但是为什么会那样吐血,我不明白。等后来我大几岁的时候,我才悟出,奶奶当时是急火攻心,被下放的事情闹得犯了急病。
那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和亲戚们都不同意我们全家下放到农村。因为我家是贫农成份,如果我家不选择下放,街道和居民委也不会硬逼着我们到农村。但是,在大连罐头食品厂当合同制工人的妈妈,经不住居委会主任整天软磨硬泡,还有那些“农村是个好地方、有电灯电话、猪肉粉条管够吃”等误导性宣传动员,自己竟然稀里糊涂地同意全家下放农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安家落户,是一股席卷全国、势不可挡的时代洪流,也是响应毛主席“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一系列伟大号召的重大政治运动。当下放户的名单上有了我家全体成员的名字时,即便想反悔,那也是徒劳的。就这样,我们这样一个成份为贫农,既不是“右派分子”、“四类分子”,也不是“五七战士”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被动员报名下放到偏远农村,开始了历时12年的上山下乡生活……
要往乡下搬家时,大人们舍不得扔下每一件东西,连我家前院的一棵山楂树也被爸爸忍痛砍掉,将树干装上了大卡车。当时,木箱子、旧木板、小木方、家具、坛坛罐罐、衣服被褥等生活物品,整整装了两大解放车。尽管什么值钱的东西,可是大人们觉得那些都是过日子的家什,一件也舍不得扔。现在再回头想想,大人们的做法是对的,在贫穷得一塌糊涂的小苏屯,城里带去的任何东西都是有用的。
3月29日早晨,我们全家乘坐两辆解放牌大卡车,顶着风雪前往下放的目的地。风在呼呼地刮着,雪在不停地下着,两辆卡车一前一后缓缓地往前开。天,越来越黑,雪,越来越大,颠簸的泥雪路,使车灯忽高忽低地照着前面。因为太小,我根本不懂大人们的复杂心情,只感到冻手冻脚,不时犯困,可心里倒是挺欣喜和好奇的,盼着能早点到那个有电灯电话、鸡鸭鹅狗的地方。当时搬家途中发生的两件事,至今记忆深刻:一是在大约中午时分,司机叔叔要给汽车加水,我们便下车休息,爸爸向路旁院子里的叔叔要了两个铁钢圈,说是可以让我滚铁环用。二是汽车在夜里行进中,前面那辆车的司机叔叔突然停了车,好像说是听到后面有奇怪的声音。等他和我爸爸下车一看,原来是车上面的几根木头被颠簸得掉在了路上。爸爸和司机叔叔在寒风中忙活了好一阵子,汽车又开始上路了。
后来,听妈妈说,那天夜里10点多,汽车才到了小苏屯。而我呢,可能是因为舟车劳顿、年幼贪睡,反正等到了那里时,我已进入了梦乡。后来,奶奶告诉我,那一晚,大人们可忙坏了,卸车、搬东西、烧水、整理用品……大人们一直忙到下半夜。而我,则睡得挺沉,好像一切都与我无关。现在想想,我当时真的太小,不谙世事,不懂愁苦,不能分担。我还依稀记得,那天夜里,外面传来一阵接一阵的狗叫声,声音非常大,就像狗在炕边大叫一样。奶奶紧紧搂着我,用棉被捂住我的头,怕我受惊吓。第二天早上,我们才知道夜里许多狗狂叫不止的原因:原来是有人在夜里偷走了我家不少东西,如:木方、木板、坛子等等。妈妈后来告诉我,那晚上,她其实听到了外面有奇怪的声音,可深更半夜,狗叫得吓人,又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再加上一天劳累,真的没有胆量和气力出去看看。寒冷、失望、被骗、被偷,下放的初夜,我们一家人就感受了那里的冷,不仅冷在身上,还冷在心里。
让我们感觉心冷的事情还在许多。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城里那个居委会主任阿姨的宣传动员话语里描述的那些美好景象哪有啊?这里没有楼房,只有石头房、泥土房,矮矮的,旧旧的;没有电灯电话,只有火油灯、小喇叭(有线小广播)。那时候,要说唯一让人感到挺暖的,就是那里的大火炕。临睡觉前,往炕洞子里塞进一些苞米桔子,用火点着,过一阵子炕就热火起来,躺在炕上挺舒服,早上捂被窝,一点儿也不愿意起来穿衣服。当时大队里根本没有电力设施,晚上照明,全部用火油灯。火油灯分为玻璃瓶、铁罐子两种,有买的,有自制的。在玻璃瓶或铁罐子里,将一根粗布条或粗棉线做的灯捻子,从盖子上的小孔穿出来,倒进火油,等火油慢慢浸透灯捻子,就可以点着照明。火油很耐燃烧,窜动的火苗上面,飘着浓浓的黑烟。那时,每家的房子棚顶,几乎都被火油灯熏得黑黑的。
从城里来的一家人,一下子被这里的贫穷窘境惊呆了。曾执意要下放的妈妈,此刻也傻了眼,叫苦不迭,后悔不已。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已经选择了下放农村,那就绝对没有了回头路。
昏暗的火油灯,暗淡了全家人的心,这点光亮,成为陪伴全家人熬过漫漫长夜的唯一光亮……
正是:
响应号召到农村,
全家落户小苏屯。
搬家初夜即被盗,
身冷心寒盼阳春。
作者:
鲁宏
时间:
2019-12-29 14:14
拜访老师,故事欣赏,学习问好!
作者:
小桥流水
时间:
2019-12-29 14:53
鲁宏 发表于 2019-12-29 14:14
拜访老师,故事欣赏,学习问好!
感谢老师,致敬问好!
欢迎光临 中国远山文学网 (http://zgysw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