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朋友邀我加入了一个诗词群。进去以后,里面的人就嚷着要我发几首诗看看。当时我想,人家既然是诗词群,没有诗怎么行呢?发几首作为见面礼吧!于是我连发了三首诗,《梵净风物之蘑菇石》、《梵净风物之万卷书》、《野冬菊》,我自认为这三首诗还写得不错。寂静了一阵子之后,里面的人又发话了,说:子财啊,你写的诗有点直白哦,不含蓄!”当时,我有点傻眼了,啊?直白?不含蓄?这可是托物抒情的诗啊!怎么会直白呢?怎么会不含蓄呢?然后,我问里面的人:“何谓含蓄?”里面的人说:“写诗就是要像《红楼梦》当中宝玉、黛玉、探春、迎春、史湘云他们那样写得朦朦胧胧,让读者云里雾里”。我哦了一下没有作声,当然后来也就退群了。
关于含蓄,古人和今人都有论述。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八:“至于上大夫之前,则虽有所诤,必须有含蓄不尽底意思,不知侃侃之发露得尽也。”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二》:“例如玄同之文,即颇汪洋,而少含蓄,使读者览之了然,无所疑惑。”孙犁《秀露集·进修二题》:“所谓含蓄,就是不要一泻无遗,不要节外生枝,不要累赘琐碎,要有剪裁,要给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
含蓄并不深奥,大概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有些意思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凡使用象征手法的、托物寓意的、借景抒情的都应该属于含蓄,而直抒胸臆的就是直白。写诗要做到含蓄,首先要处理好文字层面的问题。一首含蓄的诗至少在字面上要让读者读得懂。读者只有把握了字面上的意象、意境,才能迅速深入诗中探微寻幽,从而理解诗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字面上的意思处理不好,就等于一开始就把感悟、理解的大门关上了,无法让读者理解诗的内涵。下面我们来剖析两首诗的含蓄美: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此诗是孟浩然的一首投赠之作,全诗通过描写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抒发欲渡无舟的感叹,曲折表达诗人有人举荐从而进入政界的愿望。这首诗可以从两个层面去解读:
字面之意——洞庭湖烟波浩淼,水天相接,心想横渡,却又苦于没有舟楫,只好望湖兴叹;
言外之意——抒发理想抱负,诗人希望有人拉自己一把,从而让自己实现出仕济世的愿望。在这里,“云梦泽”、“舟楫”、 “垂钓者”都有喻意。“云梦泽”喻阻碍诗人实现梦想的困难,“舟楫”喻提携者,“垂钓者”喻正在为国效力的人。
这首诗使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因而显得含蓄。
2、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刘禹锡写的一首怀古诗,通过乌衣巷口凄凉景色的描写,抒发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在这里,景物描写是载体,抒发感慨是内涵。
字面之意——野花在朱雀桥边遍地盛开,乌衣巷口夕阳正在西落。过去在王家和谢家筑巢、飞舞的燕子如今却已飞到了普通百姓的家中。
言外之意——王导、谢安等人不再主导历史,不再是豪门大户,他们随着时光流逝已经烟消云散,诗人对此无限感慨,蕴含有富贵浮云的道理。这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诗贵含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说到含蓄,就把很多人给唬住了。他们不去查证含蓄的固有意义,也不去分析前人写得含蓄的作品,想当然地认为含蓄就是不要让别人看懂。由于理解上的偏差,有些人就故意把诗写得那么虚幻,那么晦涩,让人无法揣度。还有些人随意生造词语连缀成句,不管你横看竖看,查遍所有字典辞典,却总是不得要领。下面列举两种偏差:
1、虚幻晦涩。
大凡好诗,一眼就能入诗,无须读者劳神费力地去查证诗中的物象和揣度诗中的意境。李商隐是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从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但用典相对较多,有晦涩之嫌。许多诗家贤才穷其一生进行研究。他的《锦瑟》一诗是公认的朦胧诗,如果没有详尽的注释,是不大看得懂的。现复制分享如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的主题历来有争论,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爱国之篇,有人认为是自比文才之论,也有人认为是抒写思念侍儿锦瑟。但认为是悼亡者为最多。要想看懂这首诗,就得一个词一个词地查证,然后连贯成一个个清晰的物象和意境,最后准确把握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但是这要花上很多时间。除了专门从事诗词研究的专家能这样做,一般读者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耐性去思索呢?这倒不是说玉溪生这首诗不好,我只是想告诫自己作诗不要盲目模仿,不要邯郸学步。
读诗可以怡情。一首诗写出来以后,总要有读者欣赏、感悟和理解才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写诗要考虑到读者。你写的诗不但没有让读者看懂,反而浪费了读者许多宝贵的时间,那么你写诗就是罪过。
2、生造词语。
有些人为了合律凑韵,胡乱抓几个字来连缀成句,结果让人看了半天也没明白是什么意思。下面又来看两首诗:
七律·战马
千里攒蹄日影追,一鸣惊月斩胡麾。
黄沙漠上逼营帐,赤血军前染战旗。
未饮长安金殿酒,已怜大将雪霜髭。
九州宴处雕鞍解,还我南山放浪时。
全诗紧扣标题句句歌咏战马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从而表达诗人的抱负,意境雄浑、悲壮。但是其中的“一鸣惊月”实在不敢恭维。从字词典中,我们只能查出“一鸣惊人”、“石破天惊”、“惊天大案”等词语,却查不到“一鸣惊月”。 “一鸣惊月”估计是写战马嘶鸣,月亮躲进云里了。马和云有什么必然联系呢?马有那么大威力吗?马一叫,就把月吓亮得躲进云里去了吗?显然,“月”是为了合律而凑了这么一个字。
七绝·老板拾荒还薪
不随残叶水逐流,四壁徒存祖训求。
诚信心中该世刻,拾荒一肖去陈愁。
这首诗写一个老板在破产后捡了十二年的垃圾,最后才偿还当年欠下的农民工的工资,故事很感人。而且合辙押韵,盛赞了主人公的美好人格。但是这个“肖”字这在一句中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查遍了《现代汉语词典》、《中华在线词典》以及百度词条,都没弄懂。很明显,“肖”字属于生造词语。据作者说,为了表示“十二年”这个意思,他才用了这么一个“肖”字,因为一轮生肖是十二年。我认为,词语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诗中所用词语要有据可查。字词典中没有这个义项,你怎么可以把它赖成是这个意思呢?别人从字词典中都查不到,怎么会懂你的诗?
二、关于直白
一次,拜读秦淮柳絮先生的《长相思·回母校》:“歌抒怀,舞抒怀,辞旧迎新母校来。烟波泛柳台。 后排排,前排排,悄问姓名心里猜。迎春花又开。”对于其中的“悄问姓名心里猜”,当时我就说妙点赞。次日,秦淮柳絮先生回复说:“人老了,记性不好,有些同学的姓名记不得了!这句写得太直白,不过,有人看就好!”随即我又作了跟评,说:“虽然直白,但是富于生活情趣,表现了人物特定场合的心理活动,仍然是妙句”。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世上有,诗中有”,诗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秦淮柳絮先生这句“悄问姓名心里猜”真的很妙。你看吧!阔别多年后,同学们再次聚首母校,这些人不是五十岁就是就六十岁了。其中,有些同学平时有联系,自然还能叫出名字,而有些同学有可能就是几十年来都没有音讯。这次聚会,那些平时没有联系的同学也来了。来了以后,却又把人家的姓名给忘记了。直接问吧,又显得没有礼貌,有可能还要被人家徯落;不问吧,毕竟同学一场,连招呼都不打个,又算哪门子事?所以显得很拘谨,心里不停地犯嘀咕,这是谁啊?叫什么名字啊?由此可以看出,“悄问姓名心里猜” 这一句表现了人物特定场合的心理活动,抒发了人世沧桑的感慨。
含蓄的反义词就是直白。直白就是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在写作中也是一种方法,直白为什么不可以?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他们写的诗词都明白晓畅,但并不影响他们的诗句词句成为千古名句。
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句,在这里,他明明白白地说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了,直抒胸臆,一点也没有造作。
杜甫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之句,在这里,他清清楚楚地说心忧天下穷苦百姓,直抒胸臆,一点也没有撒谎。
白居易有“绿阳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之句,在这在里,他爱就是爱,直抒胸臆,一点没有骗人。
苏轼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之句,在这里,他声泪俱下地说怀念亡妻,感叹平时连个倾诉的对象没有,直抒胸臆,一点也不虚假。
都够直白了吧?然而,这些诗句千百年来总是那么脍炙人口。
三、结束语
诗贵含蓄,但是每一首诗都要写得很含蓄那是办不到的,直白或含蓄要根据题材来确定。不该含蓄的写得太含蓄了反而不好。而直白未必就不好,该直白还是要直白。
欢迎光临 中国远山文学网 (http://zgyswx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