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远山文学微刊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5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179篇:拉萨市一中的“自学辅导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8-28 09:0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179篇:拉萨一中的“自学辅导班”
       恰好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拉萨晚报上刊出了一条消息,说拉萨市第一中学开办了一个自学辅导班,招收初中一年级的藏族新生。我立即去学校打听详情。才知道这个“自学辅导班”,是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教授主持研究的一种教学法开办的。这种数学教学法首先是让学生自己学,然后再由教师辅导,充分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两个主体的作用。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启、读、练、知、结”五个环节。“启”和“结”是教师在上课前和将要下课时,组织全班学生集体进行的活动,一共15分钟左右。而一堂课中间的另外30分钟,则是不打断学生的思路,由学生自己交替地进行“读”、“练”、“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反应快,就让他学得快一点;而反应比较慢的学生,就让他慢一点学。学到课本中指定要做的练习,就做练习,然后还是由学生自己核对答案。学得快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堂上看数学参考书。老师巡视课堂,辅导程度较差的同学,指导优秀生,发现个性和共性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小结。“启”就是从旧知识引出新问题,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结”就是教师有的放矢,概括全貌,纠正学生共性的错误,使解题规范化,解决他们的疑难。促使知识系统化,发展创造性思维。“启”和“结”占的时间少,讲的内容精练,学生不走神,最爱听。
       听了学校的介绍,我也就回想起了自己走过的那一条漫长的自学路。抗日战争时期,姆妈领着我和弟弟去了贵州,跟着我们的还有父亲去缅甸时留下来的那个小勤务兵小吴哥。刚刚开始时,姆妈就只是为了不让小吴哥长大后成为“睁眼瞎”,决定辅导他学文化,我和弟弟只是小吴哥的两个“陪读”。日寇投降后,父亲奉命去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工作,姆妈带着我的三弟也一起去了汉口。我和弟弟健民则留在衡阳,由八姨妈领着我和弟弟,在外公那一间他从来不进去的大书房里,自己随意找书看,就像是两只自由自在、随便吃草的小羊。
       1948年底,父亲、姆妈回到衡阳。1950年姆妈让我去考初中,我还真的就考上了,在衡阳市二中读了一年书,弟弟还在读小学。真正是“命由天定”,1950年底,我遇到好人郝守财。要我跟他当通讯员。自那以后,我又遇到了好多好心的“老师”,就是靠着他们的指教,再加上我自己“笨鸟先飞”地“读”、“练”、“知”,才得以平平安安走完了47年这一条曲里拐弯的人生路。可是我根本就没有想到,卢教授的“自学辅导学习法”,竟然与姆妈当年教育我俩兄弟的土办法“不谋而合”了。
      我当即决定,让小孙子去报名!可是转念又一想,小孙子刚刚8岁,又没有正儿八经地上过一天学,人家拉萨一中能要他吗?可是再一转念,让我想起一句老古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就决定,哪怕拉萨市一中就是龙潭虎穴,这一次我也要领着小孙孙去闯一闯!
       那一天我大着胆子,找到了张校长,向他说明了来意(那时候,我的心里头,真的就像是钻进了一只小兔子,蹦蹦直跳!)可是,张校长不但耐心地听完了我的话,接着就喊上试验班的班主任郭胜老师,说是要去我家里“考察考察”。
       我领着两位老师刚进家门,珍沁一脸的茫然。我介绍说:“拉萨一中的张校长和班主任郭老师亲自来考考单增。”听到这句话,她也很高兴,连忙去打酥油茶。校长就要郭老师出了几道数学题。单增没吭声,拿起笔就低头作了起来,郭老师在一旁看,还不断地点着头。孩子很快作完了题。郭老师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微笑着将卷子递给了校长。校长用眼睛飞快地扫了一遍,说出一句让我记忆至如今的话:“感谢您俩——好爷爷,好奶奶,为藏族(孙子户籍上面写的就是藏族)人民培养出了一个好孩子。益西单增,我们一中收下了!”
       小孙子顺利地进了实验班。每天早晨,由我陪着他去上学。坐在公共汽车里面,我就随手摸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识字小卡片,如果翻到的是英文,先由他唸出来,再口译为汉文,我再将卡片翻过来,由他自己核对;如果翻到是汉文,就让他先口译为英语,然后也由他自己来核对,再说出汉文的意思。学了几分钟,休息片刻,看看车窗外的风景,有时候看到路旁的某些有意思的人或事,就要求他用简短的几句英语,将看到的情况描述出来……我虽然从来没有学过英语,但是我原来学藏语时,也是用的这个土办法。事实也证明,这种土办法对提高小孙子的口语水平还真有好处。
       就在我写这些过去的小故事时,我又联想到现如今,孩子们上学遇到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不由从心底里生出很多的感触。那年月——2000年以前——的老师、那时候的学校,还真正是“以人为本”呀!现如今,各方面条件比过去好得多了,学校、老师也应该比过去做得更好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19-8-30 08:16:28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充沛,内容精彩;欣赏佳作,遥祝问好!

点评

谢谢主编老师。祝老师扎西德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30 15:14
3#
 楼主| 发表于 2019-8-30 15:14:40 | 只看该作者
邓仲祥 发表于 2019-8-30 08:16
文字充沛,内容精彩;欣赏佳作,遥祝问好!

谢谢主编老师。祝老师扎西德勒!

本版积分规则

QQ|电脑简版|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远山文学网    

GMT+8, 2024-11-28 17:00 , Processed in 0.27907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