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远山文学微刊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4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79篇:“四同一通”,其乐融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6 07:4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79篇:“四同一通”,其乐融融
在上世纪60年代,巴青的县、区干部下乡,若是有三、四个人,就算是一个“工作组”。贫苦牧民家里的帐篷都很小,有的贫苦户,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帐篷,而是借住在亲戚、朋友的帐篷里。可是按照当时政策规定,工作组是不能住到富裕牧民家的大帐篷里面去的,那就只能够从富裕户那里租一顶帐篷来住。工作组都是自己带糌粑、茶叶和酥油,自己熬茶自己喝。所需要的牛羊肉和奶渣、酥油,就在当地买。
但是当你一个人下乡时,那就只能够借住在贫苦牧民家里了。喝主人家里熬的“沃佳”(奶茶);与他们同在牛粪土火炉旁边烤火取暖;还要在他们那小小的帐篷里开地铺睡觉。因此,按照县里的统一规定,每天就要付给四同户五角钱的住宿费。这五角钱,现在就是掉在了地上,恐怕也很少会有人愿意弯下腰去拾起来,但是在那个年代,五角钱可以买到两斤半青稞或者是等量的大米。这五角钱由下乡干部先付给四同户,回到区里后,自己再填写一张下乡补助单,由区政府的财政助理员给他“报销”。至于喝了主人家的奶茶,吃了主人家的牛羊肉和糌粑,那就需要自己付钱了。
但是规定归规定,实际的情况是:每当工作干部离开自己的四同户时,往往就会遇到大同小异的一种场面:先是工作干部拿出钱,交给自己四同户的那位老阿妈(或者是老阿爸),接着是老阿爸(或者是老阿妈)立刻就会真心实意地,但又是十分坚决地拒绝。牧民们觉得,帮助他们翻身求解放的工作干部下乡来,住到了自己家里,还是自己带来糌粑和酥油,还要帮助他们劳动,有事情时还会同他们一起商量,是他们尊贵的客人,哪里有收取住宿费的道理?可是干部们若是不交住宿费,那就是侵犯了群众利益,违反了纪律。因此,当这位工作干部离开自己的四同户时,他就要说上好多好多的好话,主人家才会十分勉强地收下那一点点钱。
那一天,送走了区长,我眼巴巴地看着他和他的那匹黑马转过了山口,我的心里头空落落的。因为从那一刻开始,我再也没有靠山了,就只能够依靠我自己,一个人“单枪匹马”来“四同一通”了。
先说说“同吃”,我像那一年在拉萨近郊的南巴乡一样,立刻将自己从区里带来的酥油、糌粑和茶叶全都交给了阿妈玉色,每日里就跟着阿妈玉色一家人喝茶、吃肉、吃糌粑,等到我要离开他们回区里去时,再将住宿费和吃食物的钱交给阿妈。虽然知道会遭到阿妈的拒绝,但是只要向她解释清楚,请求她老人家莫要让我犯错误,还是会得到她的谅解,收下那一点钱。
再说“同住”,却遇到了“麻烦”。原本阿妈玉色一直是舒舒服服地睡在帐房火塘左边那一处“贵宾之地”,就因为我这个“勒基巴(藏语:工作干部)”来了,阿妈坚决要我这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睡在那块好地方,而年过半百的她自己,却要与两个儿子挤在右边那块冰凉又狭窄的地方。我当然是坚决不同意,好不容易阿妈才勉强点了头。可就是这么一个小之又小的片段,却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段久久难忘的回忆。每当回想起那些感人的片段,我的耳旁就会响起那一首曲调优美动人的歌:“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那歌词,可是一字字一句句,讲的就是我那时、那地的真切感受呀!
再说说“同劳动”。自从送走了区长,我就老老实实地将自己当成了达娃永忠的一条“尾巴”,每天形影不离地跟着他:跟他捡拾干牛粪;跟他上山去放牧,同时努力向他学习巴青藏语。真正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多的日子,我的巴青藏语就有了明显的进步,连我自己好像都有一点点怀疑自己了。
一天我与达娃永忠又上山去拾干牛粪,达娃永忠指点着远处的强曲河对我说:“你看,现在强曲河虽然已经解冻了,但山头还戴着白帽子(积雪)。”他又用手往近处一指,说:“你再看看,冬窝子附近的山坡上、平坝子上,牲畜在这里放牧了大半年,牧草基本上都啃没了,这就叫做‘加切沃杜’(汉语:‘青黄不接’)。牲畜膘情普遍下降,又赶上接羔育幼的大忙季节,母羊需要恢复体力,现在就要抓紧时间,转场到离冬草场较近的‘索衬’(春季草场)去。”
接着,达娃永忠唱了一首歌:
和暖的春风吹来好久了,
白雪极不情愿地逃回了高山尖尖,
牧民们赶着牛羊去远方。
可是秋天刚刚过去,
白雪又立即下山来,
将人畜逼回了格木衬(冬窝子)。
那时候,虽然达娃永忠讲汉话跟我讲巴青话就像是“哥俩好”——彼此彼此。但是有了他这一位好老师,我与阿妈玉色的沟通也就十分方便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时让我感到特“别扭”的语言环境,竟变成了我学习巴青话的最好课堂。
初步掌握了巴青藏语之后,就是“四同”的最后一同 ——“有事同商量”了。那天的傍晚,玉色的小儿子次仁尼马赶着畜群归来,我们三个人坐在土灶边,喝着阿妈给我们倒的“沃佳”(掺有牛奶和盐巴的茶水),我问她,转场的事情安排好了吗?她说:“春季草场不太远,全村都安排好了,两天就可以全部搬完。”
在那些“四同一通”的日子里,我过得很快乐,很充实。美中不足的就只是帐房外面那一条大藏獒。我俩的“沟通”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只要我一出帐房,经过它的“领地”,若是白天,它虽然被粗大的铁链子牢牢地栓在木桩子上,但仍然对我“虎视眈眈”,而一到了晚上,它就被放开铁链子来看护羊群。可我偏偏又有一个起夜的老毛病。总不能够我起一次夜,就要将达娃永忠喊起来一次,帮我看住那只狗。实在没有办法了,我就从那时候开始,每到下午就开始“控水”,尽量不喝茶,尽量争取不起夜。
    到了转场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忙着在搬家,我感到无从下手,只能在一旁呆呆地看着。达娃永忠看到了,他跟玉色轻声说了些什么,玉色点着头,连连答应着:“亚,亚。(好,好)”达娃永忠向我招招手,我走了过去,他说:“根拉(老师),我们家收拾得差不多了。村里还有一个孤老太婆,我俩去帮她搬家吧。”我高兴地跟着达娃永忠来到阿意(奶奶)博鲁家,达娃永忠告诉我:阿意博鲁起码有80岁了,孤身一人,借住在妹妹家里,但牲畜依旧是各归各。我们来到她家时,她的牲畜已经由妹妹帮助赶往春季草场去了,我们两人就帮她将生活用品整理好,驮到牦牛上,我扶着阿意骑上我的乘马昂巴,我牵着马,达娃永忠赶着驮牛,向春季草场走去。将阿意安排好了,达娃永忠说村里有些人家的羊羔子太小了,走不动,我就和他在各自的马上捆上两只“丝火”(用红柳条编成的小筐),将羊羔装在里面,用马驮往春草场。这就是我来到高口区干的第二件工作。也就是那么短短的几天,群众看我的眼神竟比我刚来时亲切多了。
青草慢慢地长出来了,草丛里还夹杂着一些嫩绿的小叶片。达娃永忠告诉我,那就是“卓瑪”。卓瑪?我心想,一个美丽姑娘的名字,怎么就给了这毫不起眼的小小草?看到我那疑惑的样子,达娃永忠没有再说什么,转身进了帐篷,拿来两把小镢头,一把递给我,喊我跟着他一起去到草地,他蹲下身,一连挖出来好几棵小小草,那小草的根,竟然是一粒粒棕黄色的小块根。达娃永忠领着我来到小溪旁,将那些块根洗洗干净,递给了我几颗,说:“你快尝尝,这小东西味道怎么样?”我犹豫不决地将一粒放进嘴里,咀嚼了几下,真是香甜可口。达娃永忠告诉我:“这卓玛,汉族干部叫它蕨麻,它可是我们这里的一个宝贝。解放前,穷苦牧民逢年过节能够吃到的高级补养品也就只有它了。” 过了几天,不少妇女和小孩开始挖卓玛了,我也就参加了进去。很多汉族干部也爱吃卓玛,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人参果。
一天晚上,玉色将人参果洗净煮熟,再浇上熬化的新鲜黄酥油(由牦牛奶提炼出来的。而羊奶提炼出来的酥油是白色),给我和达娃永忠兄弟俩每人盛了一小碗。那味道,我只是觉得好,但是要我用语言将这个‘好’准确地表达出来,我又不知道该怎样来形容它了。这就是巴青鼎鼎有名的一道美食——“卓玛玛儿果”!除非是来了贵客,平常是很难吃得到的;但是到了藏历年的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的小桌子上,就一定要摆上这道美食。
那时候县贸易公司也在收购人参果,一斤八角钱,跟黄酥油价格差不多。听说还运往北京,作为高级保健食品。那段时间,帮助玉色家挖人参果,也就成了我“同劳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又过去了十来天,区长过来看我。我说:“这些天,我真的被逼得走投无路了,但‘死而后生’,现在总算不是一个哑巴了。可是要我独自一人组织群众开会学习,宣讲政策我还是有一些困难。”区长笑着说:“我早就知道你会说这样的话。”接下来,他从“达作”里拿出几份藏文报纸,说:“这都是一些老掉了牙的旧报纸,但有它总比没有强。晚上有时间,你就和达娃永忠一起组织大家读读报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19-7-6 09:03:35 | 只看该作者
又见老师佳作!老师此部宏篇巨制应该付印成书。

点评

衷心感谢总编老师!我写这些小故事的初衷,就是为了报答我自己这一辈子遇到的那些恩人。感谢远山网和您们这些好老师,让我有机会将这些小故事发表在贵网站,我已经是感谢不尽了。还希望总编老师多多指教。再次衷心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6 10:10
3#
 楼主| 发表于 2019-7-6 10:10:17 | 只看该作者
荷语 发表于 2019-7-6 09:03
又见老师佳作!老师此部宏篇巨制应该付印成书。

衷心感谢总编老师!我写这些小故事的初衷,就是为了报答我自己这一辈子遇到的那些恩人。感谢远山网和您们这些好老师,让我有机会将这些小故事发表在贵网站,我已经是感谢不尽了。还希望总编老师多多指教。再次衷心感谢总编老师!祝老师扎西德勒!万事如意!
4#
发表于 2019-7-7 22:29: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四同一通办法好,融洽干群关系,为学藏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点评

四同一通——同吃、同住、同劳动、有事同商量。党的政策一通到底,是那年代西藏做农村、牧区工作的干部首要的一条政策。对于我来说,还有一个副产品,那就是——为我提供了一所学习藏语文的大学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8 08:02
5#
 楼主| 发表于 2019-7-8 08:02:52 | 只看该作者
蓝河 发表于 2019-7-7 22:29
四同一通办法好,融洽干群关系,为学藏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同一通——同吃、同住、同劳动、有事同商量。党的政策一通到底,是那年代西藏做农村、牧区工作的干部首要的一条政策。对于我来说,还有一个副产品,那就是——为我提供了一所学习藏语文的大学校!
6#
发表于 2019-7-8 09:03: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善于学习的人总会抓住有利条件,反之,处处皆为困难所忧。

点评

老师真正是——一语中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8 09:56
7#
 楼主| 发表于 2019-7-8 09:56:44 | 只看该作者
蓝河 发表于 2019-7-8 09:03
善于学习的人总会抓住有利条件,反之,处处皆为困难所忧。

老师真正是——一语中的!

本版积分规则

QQ|电脑简版|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远山文学网    

GMT+8, 2024-11-28 23:29 , Processed in 0.29131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