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远山文学微刊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1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114篇:唐古拉山口过大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8-5 12:4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本帖最后由 益西索朗 于 2019-8-5 15:29 编辑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114篇:唐古拉山口过大年
       来到唐古拉山南麓那积雪近一米的半山腰,我仿佛投进了皑皑白雪的怀抱。目光所及之处,除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茫茫雪原,竟没有能够寻觅到上一次驮盐路过这里时,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印象。这时候,我倒是记起了毛主席的那一首词:《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在这冰封雪裹的唐古拉山南麓,除了没有长城、没有大河,简直就是主席那一首词的惟妙惟肖的写照呀。
       我来西藏已经十一年了,与冰雪也打了多年的交道,但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感觉到雪的瑰丽和神奇。我觉得高原雪的全部特性,现在可算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但同时,我又想起在赶着牛群来到唐古拉的这一路上,看到雪地里那么多饿死、冻死的牲畜,我也领略到了大雪灾的可怕。
       我又抬起头来,看了看天空。雪过天晴,整个蓝天水晶般地清澈、澄净,明明距离我们十分地遥远,却又让你觉得天是如此地近,仿佛一伸手就够得着。这时候,我再回头往后面一看,那一大群满身挂着冰凌,疲惫饥饿的牦牛,它们就要从这皑皑积雪中踏出一条路,翻过唐古拉山口,该是多么困难呀。
      高口乡长索郎找来几个组长一商量,决定由他们乡的“大力士”次仁带着两个助手,拿着“亚巴”(木扒子),再赶上三头体壮的驮牛到前面去踏雪开路,其余的人和牛群就在半山腰找一块稍为平坦的地方,等候在那里。时间过去了好久,我仰头向上看去,一条弯弯曲曲的雪胡同,总算是隐隐显显地露了出来,那三头牦牛和三个人,在白色的胡同里时隐时现,人只露出一个头,驮牛偶尔也会露出一点点牛角和脊背,倒像是在一条不见波涛的白色河流里游泳。冷冰冰的太阳悄悄地贴近了西边的山脊,四周的积雪染上了一层浅红。在平时,这浅红色应该是象征着“温暖”,但此时此地,我看到它时,心里却尽是冰冷冰冷的感觉。正在这时候,上面开路的人和牦牛又都不见了踪影。我和乡长急忙沿着雪壕沟艰难地向上爬去,原来是上面一段陡坡完全结了冰,担任踏雪任务的驮牛也已经精疲力尽,不管次仁怎样使劲吆喝和鞭打,死也不肯再前进半步了。其中的一头牛,更是干脆卧在了雪地里,任凭你怎样鞭打,它只是喘着粗气,一双眼睛可怜兮兮地望着人们,似乎想诉说些什么。我感到很难过,就和乡长商量了一下,让次仁他们三人先下去,另选三头牛,再带一把铁镐上来。就这样子反复折腾了几次,总算勉强开出了一条接近山口的“路”。可这时候天也黑了。我和乡长再次费力地爬上山脊,海拔5600多米的沃玉拉,寒风就像是无形又无数的根根钢针,钻进了我那厚厚的老羊皮大衣,穿透了我全身的关节和骨头。比起1960年我在海拔4700米的班戈三湖,在冰湖上面用手摇钻探机的那些日子,还要冷得多,真正是奇寒透骨!我不由自主地回头望望,山南坡盖着厚厚的积雪被子,寒森森的雪光,就像是无数妖魔鬼怪那虎视鹰瞵的眼睛,不动声色地在死死在盯着我们。
       藏历“二九”的夜晚、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山,在这里呆上一夜,不一定冻死,但保不定有可能会冻伤;可再往北一看,北坡虽说没有积雪,但黑黢黢的,深不可测,更像是一个妖魔,正张着黑黢黢的大嘴巴,在等待着我们赶着牛群往它的嘴里面跳呀。别说一个人,就是一头大牦牛,万一失足滑了下去,那后果又会怎么样?
       我和乡长,还有几个小组长商量了好久,为了安全,大家觉得还是留在南坡过夜比较安全。乡长说,明早天一亮我们就出发。他让几个牧民赶快用带来的“亚巴”(刮雪的木扒子),将山坡一块稍为平坦地方的积雪刮了刮,又摸黑找来几块石头,支起一口大汉阳锅(铝锅),用自己带来的干牛粪燃起火,烧了一大锅雪茶水。火烧了好久好久,就着跳动的牛粪火光,我看到锅盖边上终于慢慢地冒出了一股股热气。又过了好久,水总算是有气无力、咕嘟咕嘟地响了起来,应该是开锅了。一位名叫纳加的牧民,用铜勺给大家舀茶。我端起碗,那茶水喝到嘴里,也只能算是个“温开水”,大家就凑和着各自吃了一点糌粑。再看看那些可怜的牦牛,黑糊糊的一大片,大多数都爬卧在了雪地上,也有少数几头牛还傻乎乎地在那里站立着。我想,这些应该就是牛群中的“强者”了吧。我问乡长,牛群怎么办?他说天这么黑,地方又这么窄,还能怎么办?我又问,那半夜里牛跑散了怎么办?他说,现在牛也和我们一样地累,你就是去赶它也不会跑。况且,在这雪地里,大家也没有法子睡觉,只能咬紧牙关熬到天亮,顺便也就照看了牛群。石头灶里的火慢慢地暗了下去,纳加拿来两坨大牛粪埋进余烬,准备留一个火种。乡长说:“明早天一亮就出发,快别浪费干牛粪了。”
       再过几个小时,就是1967年的藏历除夕夜了。不算这一个年,我已经在前塔的家里过了三个藏历年。每到了藏历除夕夜,过去旧社会时,只有达官贵人和牧主,那些有钱人的家里,才能够吃得到的 “巴扎麻果”(酥油与面疙瘩、奶渣、红糖一起制成的食品)、“卓玛折松”( 酥油拌大米饭、人生果、红糖),如今也摆上了普通牧民家的小木桌。我还会从县里买来一些糖果,阿妈熬好了“固土”(藏历除夕喝的稀饭。是用碎肉块、脂肪、青稞粒、小麦粒、人生果、面疙瘩、牛奶、奶渣八种食品,再加上盐巴一起熬成的)。珍沁还会在那些小面疙瘩里面卷进一张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木格切”(贪心大)、“古苏亚”(身体好)、“桑罗亚”(思想好)、“索南亚”(命运好)……等等。有的面疙瘩里面还会裹进各种物品,如小石子、牛羊毛、红线、白线、豆子等等。这些物品也都有着各自的象征意义:白石子——心地纯洁;黑石子——心肠坏;白羊毛——性情温和;干辣椒——心直口快;豌豆——办事机灵;盐巴——好吃懒做;红、白线——有好衣服穿……等等。由珍沁掌勺,舀进各人面前的碗里,谁吃到了小字条,她就会拿过去,高声念出来,引起大家一阵阵欢笑……谁吃出了小石子和羊毛了,就让他自己“坦白”说出来:我心肠好;我有好衣服穿……也会引起大家的欢呼或者是善意的嘲笑。这既是一种娱乐,又好像是一种占卜。每一个藏历年的除夕之夜,全家人都是在这喜气洋洋的气氛中,送走岁末之夜。可是今年,我却要在这5600米的积雪山坡上,与高口乡的十几个人,还有那些可怜的牛,一起来度过了。
       寒冷的天气,真像谚语里说的一样:“古唐波(一九)‘将布’(公狼)‘洞哈嘎’(鼻子冻裂了);古尼巴(二九)‘将嫫’(母狼)洞哈嘎”。长乃沃于拉就像是一个无形的巨大冰箱,人和牛就是冰箱里面的……里面的什么?我想了好久,干脆这样形容吧——冰箱里面的一群“活物”!
       就这样子乱七八糟地想了一会儿,我先费力地将昂巴的鞍子卸下来,再拿下“嘎张”(马背上的头一条垫子),而将“嘎杰”和“亚沃”(贴马身的垫子),仍然留在马背上,再用牦牛绳紧紧地捆住,当做它的“被子”,接着又给它喂了几坨糌粑。昂巴虽然是一匹马,它不会开口说话,但它也是血肉之躯,它也同人一样,会饿,会怕冷,它也同样需要御寒和果腹之物呀。然后,我在雪地里,用毛皮鞋胡乱地划拉出一小块地方,为了防止晚上自己万一不慎滚下山坡,我先将马鞍子稳稳当当地放在坡的下方,然后在上方放好“嘎张”,再在那垫子上面放马被套,扯出半条被子,另半条依然留在马背套里面,我脱掉鞋子,穿着棉裤就钻了进去。比起其他的人,我这睡觉的“标准”,已经是特别“高级”的了。
       时间一分一秒缓慢地流走了,尖声叫唤着的寒风,不知何时也已经歇息,但严寒的威力却是有增无减,我下半身虽然钻在马被套里面,又尽力将自己缩成一团,可还是觉得越来越冷,我浑身的毛孔里,好像都扎进了一根根无形的钢针,手脚早已冻僵,除了眼睛还能够活动之外,整个人从外到内好像都被冻成了一个冰坨坨,后来,就连呼吸都感到有些困难了。那一个晚上,真的是一刻就等于二十年,的的确确是刻骨铭心呀!。
       好不容易熬到天边边透出了一丝丝亮光,乡长第一个爬了起来,没容他喊——因为谁也没有睡着——大家也都跟着爬了起来。赶紧收拾收拾,赶上牛群往山口爬。糟糕的是我那涂有蓝墨水的近视眼镜,和那一小瓶蓝墨水再也找不到了。虽说我还带有一副备用的眼镜,但那只是无色的白玻璃片片,根本没有防雪功能。没有办法,也只好跟着牛群一起上了山。冰凉冰凉的山风卷起漫天的雪粒迎面扑来,强劲的风就像想把人推下山谷去。其实这时候并没有下雪,而是大风裹着雪粒、雪粉飞上天空,又凝聚成大大小小的雪球,顺着山势扫射过来。雪深及膝盖,风刮得人摇摇晃晃,站不住脚。雪雾迷住了双眼,胸口像压着一块大石头,出不来气,手脚软得像面条,行走更加困难了。两边的雪壕有半个人高,所有的牲畜就沿着这一条雪壕沟往山上爬。好不容易,总算是翻过了长乃沃玉拉。
       这唐古拉山也真奇怪,山南山北,就隔着那么一条窄窄的山脊,山南白雪过膝,但到了山北,却随处可见裸露着的岩石,细看一下,那形状千奇百怪,将唐古拉山装扮得百态千姿。我们总算是平安无事,翻过了唐古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19-8-5 18:19:53 | 只看该作者
如同我也去了一样,感同身受!益西老师把高原雪势记的如此生动,真乃神笔!

点评

老师您太夸奖了。如果您去了西藏,一定会写出更加美妙的文章。今后如有机会,我真想陪老师去外地第二故乡走一走,看一看。谢谢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5 18:38
3#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18:38:36 | 只看该作者
蓝河 发表于 2019-8-5 18:19
如同我也去了一样,感同身受!益西老师把高原雪势记的如此生动,真乃神笔!

老师您太夸奖了。如果您去了西藏,一定会写出更加美妙的文章。今后如有机会,我真想陪老师去外地第二故乡走一走,看一看。谢谢老师!
4#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18:43:01 | 只看该作者
太感谢老师了!看到您在文前加的照片,我的感觉就好像自己回到了唐古拉山口一样。只可惜我当年没有相机,如今又是一个电脑盲。我一定加紧学习!
5#
发表于 2019-8-5 18:43:5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益西老师的一片盛情,十分期待啊!
6#
发表于 2019-8-5 18:48: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我一定跟着益西老师的感觉走!

点评

谢谢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5 21:16
7#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21:16:37 | 只看该作者
蓝河 发表于 2019-8-5 18:48
谢谢,我一定跟着益西老师的感觉走!

谢谢老师

本版积分规则

QQ|电脑简版|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远山文学网    

GMT+8, 2024-11-28 15:30 , Processed in 0.24236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