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远山文学微刊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7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一”祭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28 17:2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本帖最后由 凤凰山人 于 2017-11-28 17:28 编辑

                                                                                                                        话 说  “十、一”
      清明节、中元节、十月一是中国民间三大冥界节日。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秋祭祖的习俗,以示对先人的孝敬,不忘本。农历十月初一已是秋收结束,粮柴入库,人畜冬藏之时,也是进入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冷,人们担心在冥界的祖先缺衣少穿,在祭祀时,供品中除了食物、菜肴、应时水果、香烛、纸钱外,还要带上一件特殊的物品——冥衣,届时将冥衣烧化,谓之给先人“送寒衣”,因此,农历十月初一又称“烧衣节”,“送寒衣节”。
      据传,古时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被强征去服徭役,修筑万里长城。春去冬来,一直没有音信。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然而,谁知丈夫已屈死在工地上,还被埋在了长城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终于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得以用带去的棉衣重新将丈夫尸骨装殓安葬,由此产生了“送寒衣节”。这是一则夫妻恩爱的动人故事,寄托了人们对忠贞爱情的期盼,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历久不衰。后来有的地方,送寒衣演变成了“送包袱”,即将许多冥纸封在一个袋子里,写上送者和收者的名字和称呼,一同烧化,表示在阴间跟阳间一样,只要有了钱,什么东西都会买得到,同样是希望先人们在冥界有钱花,有衣穿,生活过得更美好。“孝”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尊老,敬老,孝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近年来,过“十月一”上坟烧寒衣的习俗已经淡化,特别是城里人,只是到坟前默哀或献上一束鲜花,来怀念逝去的亲人,既不铺张浪费,又文明时尚。
      正当鲜花祭拜渐成时尚之时,另一种跨越时空的祭拜方式,人们不出家门就能祭拜先人的“网上祭拜”,也在悄然兴起。“网上墓园”更富个性化,艺术化,突破了传统祭拜方式的局限性,增加了更多的文化含量。但是这种虚拟的祭拜,似乎比直接上坟祭拜少了一些亲情,少了一些人情味,一时半会还很难在农村地区推广开来。
      生者也要在这一天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活动,妇女们会把早已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丈夫、儿女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偏暖,不宜穿棉,也要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在这一天,整修火炉、烟囱,备好燃料和生火用具,试生一下火炉,以保证天冷时能顺利取暖。
      趁着生火炉的兴致,全家人刻意改善一下生活,席间老人会向年轻人讲述一些先人的优秀事迹,和家族的传统习俗,传授一些守家持家之道,使得家族文化得以传承。
      旧时“十月一”还是长工的下工日,也叫“散工节”,雇主要在这一天设宴犒劳雇工,清算工钱,宣布以后是否还会继续雇用,留下的叫“打冬”或“打冬活”,不留的,雇主也会说一些恭维的客气话,让他们体面地离去。土改以后,取消了雇工制度,“十月一”辞工的话题,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领域,“十月一”只是一个跟平时一样的普通日子,修水库,修大寨田成为了“十、一”后人们的主要劳动。到了“破四旧,立四新”的年代,“十、一”上坟被当成了封建迷信,遭到了严厉取缔,人们只得偷偷摸摸为逝者烧几张纸,以示哀悼和缅怀。
      民俗是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演化中形成的,已经深深根植于民众的信仰和日常生活之中,其产生、发展、消亡不以某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随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自发演变。这也证明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015.11.1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17-11-28 20:17: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欣赏佳作!

点评

谢谢副站长雅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 17:52
3#
发表于 2017-11-30 20:55:35 | 只看该作者
民俗是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演化中形成的,已经深深根植于民众的信仰和日常生活之中,其产生、发展、消亡不以某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随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自发演变。这也证明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点评

谢谢副站长浏览!指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 17:54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 17:52:52 | 只看该作者
舟上客 发表于 2017-11-28 20:17
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欣赏佳作!

谢谢副站长雅赞!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 17:54:00 | 只看该作者
露珠 发表于 2017-11-30 20:55
民俗是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演化中形成的,已经深深根植于民众的信仰和日常生活之中,其产生、发展、消亡 ...

谢谢副站长浏览!指导!

本版积分规则

180 秒后自动关闭 欢迎注册远山文学网!请用中文注册,留下真实简介,并加微信18781033178,以便第一时间审核通过。

QQ|电脑简版|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远山文学网    

GMT+8, 2024-12-27 00:25 , Processed in 0.26908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