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远山文学微刊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7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70篇:那个年代的“老西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2 17:2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70篇:那个年代的“老西藏”
开始时,我觉得这位老滕有一点像班戈湖地质队的赵斌队长,也是一个“见面熟”。可是现在,我又觉得老滕更像黑河养护段那一位汽车驾驶员——“话篓子”何师傅,他俩的心都是那么热,他俩的话也是同样的多。想到这里,我脱口说了出来:“老滕,你真有一点像何师傅。”老滕问:“哪个何师傅?”我说:“黑河养护段……”我一句话还没有说完,老滕抢着说:“哦,知道,知道!养护段的何大炮!”我听到老滕在地铺上翻了一个身,不容我开口,他就说开了:“何大炮可是好样的!但最让我痛快的还是他去年在江古拉山上干的那一件事。”江古拉,我已经领教过了,就是从黑河来巴青路上的第一山——狼山。老滕接着说:“那一次,b县一位县委副书记搭他的车,这位副书记有一个外号叫做‘天文学家’。你知道什么是天文学家吗?那就是两只眼睛尽往天上看。那一天,天文学家一上了何大炮的车,就将小助手撵上了大货厢,他一个人就占据着两个人的座位。接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一包烟。若按照咱西藏搭车人的老规矩,搭车人要抽烟,也该先敬驾驶员呀。可他倒好,自顾自个儿抽着烟,连看都没有看大炮一眼。后来在路上,大炮实在是憋不住了,主动跟他摆龙门阵,他就像没有听见,压根儿不搭理人家。这下子可将大炮惹恼了。车到了山顶正准备要下山,大炮将车子停在斜坡上,对副书记说:“对不起书记同志,车子坏了,需要修一下,请您下去帮我搬一块石头塞住轮子好吗?’那副书记很不情愿地打开车门,慢吞吞地下车去搬石头,这时候大炮一松手刹,车向坡下开了溜,副书记跟在后面大声喊:‘等等我,等等我。’大炮一边大声应道:‘书记,实在刹不住了,刹不住了。’一边轻踩油门,车呜地一声一直下到了山脚,他才将车停到路边,看到小助手还在车厢里睡觉,何大炮也就在驾驶室里美美地睡着了。过了两个多小时,那副书记才一歪一瘸走下山来。等他走到车跟前,大炮也睡醒了,跳下车,对着车轮胎就狠狠踹了两脚,嘴里还骂着:‘该死的东西,看你还跑,看你还跑’。”何大炮的故事原本是老滕讲给我听的,结果倒是他自己先被感动了。他干脆从床上坐了起来,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何大炮哟!”当然,这故事也同样地感动了我,还让我记起了在土门煤矿时唐主任讲过的那一句话:“井冈山的毛驴子还要吃草料、驮大炮”。我也就讲给老滕听。老滕又是感慨万千,连声说:“这才叫做老红军老革命,只可惜这样的人现在实在是不多了哟!”
已经是后半夜了,老滕却精神倍增,非要我听听他的自我介绍。我骑了一天马,头昏脑涨,上下眼皮直打架,早就想睡了,但看到他那欲罢不能和殷切期盼的样子,又于心不忍,只好咬紧牙关,舍命来陪这一位“话篓子”场长了。后来老滕好像觉得躺着说话不得劲,干脆披衣坐了起来,我也只好将原本盖在身上的皮大衣卷成一筒,垫到枕头下面,打起精神,听他往下说自己的故事:
老滕,今年35岁,1950年参军入朝,1959年随军进藏,是个连队司务长,二号地区叛乱平息后转业来到巴青县。巴青历史上从来也没有农业,从安徽来的县委书记刘政文,进藏之前曾经当过农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校长,他见与高口区仅有一河之隔的索县羊乃乡,祖祖辈辈一直都种植青稞,就决定在高口乡拉乎滩的一片荒地上新开垦了几十亩地,建了一个小农场,任命老滕当场长。平时农场只有他和两个临时工。春耕和秋收农忙时节,就在附近临时雇几个人。收获的青菜、萝卜,送县机关食堂,收获的青稞作为县机关的马料。县委还交给老滕一个重要任务:要他以老师的身份,带领那些世世代代与牛羊打交道的牧民,在索曲河、强曲河边开垦一些荒地;教给他们施肥、翻地、播种、除草和收割的技术;教他们种萝卜和元根。老滕对我说:“先不说耕地和播种,就拿积肥来说,我动员牧民群众修个小厕所,平时将粪便、牛粪灰积攒起来沤肥料,立刻就遭到了人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说:拿那么‘左巴’(赃)的东西去喂苗苗,那长出来的青稞,磨出来的糌粑怎么咽得下去?”
两年过去了。现在,生产上的一些事情,老滕与那几个藏族临时工,连比带划,藏汉合壁,总算能够对付了。种植的青稞、蔬菜也给了县里不少的支持。特别是高口区的五个乡,在农场的带动下,或多或少都开垦出了一些农田,群众增加了收入。牧民们也不再认为人的粪便肥田是“左巴”(脏)了。我倒是觉得,人们思想上的转变,可能比收获的那一点农产品更宝贵。老滕还是中共高口区委委员。他要到区委去参加会议。农闲时,他还要到高口区去协助工作。
老滕继续在那里讲着“过去的故事”,我“嗯,嗯,嗯”地应答着他,可思想却开了小差。我心想,老滕成年累月,除了一个月到高口区去开一两次会,平时就是孤身一个人,听不到广播,看不到报纸,两三个月也收不到一封家信,说到电影,那更是一年也难得看上一场。这样的环境,实在是令人同情。今日遇上了我,无异于是遇到了一个倾诉他满肚子话的“篓子”,他当然舍不得轻易放过去。只可惜我实在坚持不住了,他还在说些什么,我却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第二天天亮了,我还赖在床上不想起来,就听到老滕轻声地在和次仁、央托讲话。老滕对次仁说:“今天我要到区里去开会,顺便将打熊的奖金领回来,你拿回去买些酥油和肉送给阿妈补补身子。熊皮也找个人鞣好了给老阿妈格珍送过去,对她的关节炎肯定有好处。”老滕又从口袋里拿出几张钞票,说:“听说熊胆能治眼病,我留下了,以后回家探亲时带给我妈妈,她老人家眼睛一直不太好。这五元钱,拿去作鞣皮子的工钱,不够再到我这里来拿。”次仁只是“哟,哟”地应答着。央托对老滕说:“场长啦,您阿妈都病了那么久了,家里信也没有来一封。您写一个请假探亲报告,明天我帮您带回县里去。”老滕苦笑了一声,对央托说:“央托啦,谢谢了!可是眼看着就要播种了,我实在是走不开呀。我到区里就写一个电报稿子,请你带到县里去帮我发一下。”老滕的一番话,什么奖金,又是熊胆,又是工钱,将我搞得稀里胡涂。后来我才知道,他说的奖金,是因为那时候还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狗熊和狼都是“害兽”,打到熊和狼,就可以到区政府去领奖金。奖励标准是:打到一只狼,奖励一只绵羊;打到一只狗熊,按三只羊计算。那时候一只羊折合8元钱,老滕可以得到24元。而当时的24元,比一个乡长一个月的生活补助费还多8元钱。因为次仁的阿妈病了,老滕决定将这奖金送给他阿妈(那时候干部、群众治病、住院全都是免费,但酥油、肉等营养食物需要自己买。)另一位阿妈格珍是一个七十多岁的孤老太婆,没儿没女没住房,区里腾了一间小土屋给她住,每月给她发救济粮。老阿妈有关节炎,老滕想将狗熊皮鞣好后给她送去,让阿妈晚上睡在暖和的熊皮垫子上,对关节炎可能有好处。可是他自己的妈妈,已经病了好几个月,远在西藏的儿子,三个月连信都没有收到一封。自己想请假回去看看,但生产忙又走不开,那样一种牵肠挂肚的心情……
小小的一个片断,让我人还没有到高口区,就已经从老滕身上感受到了一种看似平凡而又不失崇高的精神,受到了一次活生生的教育。我还觉得,那个年代,人们虽然爱摆摆“龙门阵”,喜欢当当“小广播”,甚至还爱吹吹“牛”,但那只是为了给自己沉重的“话篓子”减轻一点负担;再就是,给那单调乏味的生活添加一点点“味精”(乐趣),仅此而已。一味吹嘘自己的人实在不多见。那时候在西藏工作的人们,也没有现如今这么多的标语口号和豪言壮语。有的也就是唐主任的口头禅:井冈山的毛驴子还要吃草料、驮大炮;老局长梁瑞亭说的:我要那劳什子(劳莱司:高级瑞士手表)干什?快去给我买块瓦斯针(一种军用手表)来!再联想起赵斌队长的“钻探预备队”,想起钻工班长李师傅一边扶着钻机给进把,一边哼着的山东小曲:‘李二嫂眼含泪,关上房门……’;再想想上海姑娘黄琦珍,进藏六个月,就将自己如花似玉、十九岁的宝贵生命,留在了冰冷荒凉的班戈湖,留下来的惟一遗言是“请妈妈原谅我……”。我觉得,就是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它们却像一滴又一滴的清泉水,浸润着、净化着人们的心田。这就是那个年代的“老西藏”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19-7-2 19:58:5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佳作,感受精彩。问好、祝福创作快乐!

点评

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还请站长保重身体。谢谢各位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2 20:17
3#
 楼主| 发表于 2019-7-2 20:17:00 | 只看该作者
蔚青 发表于 2019-7-2 19:58
欣赏佳作,感受精彩。问好、祝福创作快乐!

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还请站长保重身体。谢谢各位老师!!!
4#
发表于 2019-7-2 22:53: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一提纲携领,把小故事都串联起来了,叫做可亲可爱的老西藏!

点评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从四川进军西藏的时候(另两支部队是从新疆进藏到阿里的骑兵支队,和从青海进军到那曲的部队),一路上经历的艰难险阻实在是太多了。后来人民就将他们尊称为“老西藏”.我进藏已经是8年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2 23:25
5#
 楼主| 发表于 2019-7-2 23:25:21 | 只看该作者
蓝河 发表于 2019-7-2 22:53
这一提纲携领,把小故事都串联起来了,叫做可亲可爱的老西藏!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从四川进军西藏的时候(另两支部队是从新疆进藏到阿里的骑兵支队,和从青海进军到那曲的部队),一路上经历的艰难险阻实在是太多了。后来人民就将他们尊称为“老西藏”.我进藏已经是8年之后,还够不上老西藏这个称呼。后来时过境迁,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好多1950年进藏的老同志已经不在了,我们这一代人就成为了后来的“老西藏”。这正好应了那一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
6#
发表于 2019-7-3 05:08: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继前赴建西藏。遥看天路穿云霄,遍野格桑放声唱!

点评

谢谢老师对西藏人的理解和支持。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3 07:39
7#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07:39:34 | 只看该作者
蓝河 发表于 2019-7-3 05:08
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继前赴建西藏。遥看天路穿云霄,遍野格桑放声唱!

谢谢老师对西藏人的理解和支持。谢谢!

本版积分规则

QQ|电脑简版|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远山文学网    

GMT+8, 2024-11-25 03:49 , Processed in 0.27265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