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远山文学微刊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2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家专栏 / 蚌埠旧时米坊街的故事 / 悠悠岁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28 05:3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蚌埠旧时米坊 街的故事

       老蚌埠的人都知道蚌埠有条米坊街,位置就在现在的青年街上,而青年街却是在蚌埠解放后被命名的,在此之前的这条街其实由老大街和米坊街组成,以现今的淮河路为界,它的北段, 即淮河渡口至淮河路的这段街,因是淮河以南蚌埠最早形成的一条街,故被叫做老大街,后来,老大街向南延伸,由于向南延伸的这街上聚集着许多经营米面粮食的商铺,便被约定俗成地叫成了米坊街。
       米坊街座落在现今淮河路向南延伸至现今蚂虾街稍南的地段上。解放前,这段约一二百米的街上,当年多是经营小批量米面粮食的商铺和加工米面的小作坊,鼎盛时从北至南约有大小商铺三、四十家,米坊街的路面不宽,约有20多米,路面多由一米左右长,3.40公分宽的长条石铺成。路两边除北靠准河路有二座三/四层的楼房外,满街的店铺多是(能搭阁楼)较高的一层房,铺面多是3、4米宽的单间,也偶有二. 三间宽的大铺面,当时的店铺多是前店后家,店面经营生意,后房住家生活,笔者和当年许多小友当年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我家那时住在米坊街上(约现今天洋仃车场旗桩附近),并在米坊街开过面行,经营过面粉的生意,我家的对面和隔壁,大都是粮行或作坊,做着大米杂粮等粮食的生意。
       每天早上、午前,街上便热闹繁忙起来,有披着兰色披肩的搬运工扛粮时,架包人呼喊的号子声,人们争吵的咋呼声,也夹杂着驴骡的叫声,有时,拉大米的小板车一辆接一辆会象条龙一样在街上出现,驮着粮食的驴骡也会成群结队地向这里走来,每头牲口往往只驮一大袋粮食,用厚白布制成的袋子,竞有二米来长,一尺左右直径,约可装200多斤粮食,这些驴骡常停在刘家或杨家粮店的门前或院子里。那些从近郊或郊县刘府、怀远等地披星戴月赶着牲口来的卖粮人,常会忙着过称、结帐或下小饭店,这些人被市民称着”老驴贩子”。“老驴贩子”们都很节俭,天冷时也带干粮,爱喝绿豆园子汤,吃炕馍,最爱吃的是牛板肠炒豆并子,这些都是当时的便宜货。
       可是,给我们家送面粉的怀远五岔乡的农民却没有“老驴贩子”幸运,那二大芭斗足有一百二三十斤重的面粉和二十多里的路程,要完全依靠他们用肩膀一步一步地挑运来,这是多么艰辛地劳动啊!可在那时,这些运面的农民却是习以为常。他们挑面使用的是弹力较好的桑木扁担,这中间宽厚两边渐薄的扁担特长,足有三米,多呈古铜色,挑面的农民会利用桑木扁担的弹性省力,一气能挑个十里八里的不用换肩休息。他们运来的面粉全是石磨生产的“本面”,当年,人们把洋机器生产的面粉称作洋面,而用石磨在本地生产的面粉叫“本面”,本面虽土但质量也很好,除了含水较高外, 由于生产时不产生高温,因而,粉白度不亚于洋面,面筋度甚至超过洋面,很受一些人的欢迎。我们家其实主要经营”本面”,对”本面”很有感情。
       在儿时的记忆中,我家的隔壁的刘大爷家有口”洋井”, 这洋井其实是一口下了管子利用虹吸原理的压井,在当时确是比用桶绳提水,用辘轳绞水要”洋”一些,刘大爷这口井是我们这条街上唯一的一口井,水质较好,只是水微有咸味,但在没有自来水的年月里,这水井确成了米坊街和正平街(现为南山路)二条街上的主要水源,刘大爷当年雇二. 三个伙计送水都来不及。每到天热,刘大爷还放几个木制的小水勺,供行人免费直接饮用”井拔凉” 。
       米坊街潘家米坊子的南面对着中斜街(现已不存在了) 的地方有个岳家大院子,这院子的主人是民国时期淮上军的一位领导,在民国政府里坐过官,他的住房很讲究,青砖合瓦,房沿出厦有廊,院子很大,种有奇花异木,我们小时也曾进去玩耍过,解放后这院子的主人岳湘如当过省政协付主席。
       我的小友约翰家的杨记粮行铺面很大,是二、三间宽的大铺面,店后有院子, 有堂屋有厢房.厨屋,48年解放军南下时,炊事班还借用他家厨屋里有烟囱的烧柴大灶做饭,我和小友玉石, 约翰跑去玩,穿着黄军装.腿上打着绑腿的当兵的非常高兴,也很喜欢我们这些小朋友,还特意用小瓷碗给我们盛一些煮熟的黄豆给我们吃,这事至今记忆犹新。
       米坊街的上空也很热闹,天暖时小燕子飞来了,而且特别多,少说也有几十只吧,天热时街上空有时还会有成千上万只密密麻麻的蜻蜓飞来飞去,秋凉下雨时,我们家斜对面杨家茶炉上经常有许多鸟鸦站在烟囱顶上伸着翅膀烤火去潮,这些乌鸦很聪明,还会换着烤被雨淋湿的翅膀,很有意思。
       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往日低矮、纷乱、繁忙的街景一去不复返了,替而换之的是现今的高楼大厦和宽宽的街面及气派的广埸,但对往日的回味和暇想却给我带来一丝快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17-11-28 07:34:4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佳作,感谢分享。问好作者,祝创作愉快。
3#
发表于 2017-11-28 20:42: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条街记录一段历史!欣赏佳作!

本版积分规则

180 秒后自动关闭 欢迎注册远山文学网!请用中文注册,留下真实简介,并加微信18781033178,以便第一时间审核通过。

QQ|电脑简版|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远山文学网    

GMT+8, 2024-11-25 02:25 , Processed in 0.327129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