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远山文学微刊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6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参加远山文集出版作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0-23 22:5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本帖最后由 智者见智 于 2018-10-23 23:01 编辑

参加远山文集出版


小草
山东/侯彦启

草尖,牵着月亮
追着太阳
虽小,梦想犹存
枕着露珠
打湿了马蹄印
鸟儿做窝
融一团温馨
春风吻过
一片绿的海洋
把牛群、羊群、炊烟
揽入怀
长调吹醒了
大山,小河,回归的雁群
草原,因你宽广而豪迈
牧人,因你而放飞梦的情怀
小小的你
容下了整个世界


诗评人黄蒿草的思念赏析:侯彦启老师的这首诗歌,是我特意向他索要来赏析的。因为对于老师这种写现实的诗歌,我是颇为欣赏的。文学本来就是社会的缩影,不管是歌颂还是昭示,带给读者的都是应该深深的思索,以此体现它的时代意义与社会价值。当我看到这首诗的题目《小草》二字,心便微微颤动,那么侯老师又是如何赋予了他笔下小草我们这个时代的痕迹?
“草尖,牵着月亮    追着太阳”,“草尖”,草叶的尖端,是草儿全身最努力向上的部位。“牵”,拉着使行走或移动,“追”,赶,紧跟着;你看,作者就是让“草尖”一“牵”一“追”将日月轮换的自然景象很形象地表现出来。然而这只是诗句的表象。对于写实主义的诗人,总是用现实景物描写去暗示读者,所以读者就要用心的去思索这表象下掩藏的深意。你看作者用了一个拟人的手法就将小草活泼成一个嬉耍的孩童,他“牵着月亮 追着太阳”,似乎在做一个快乐的游戏,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日子就在幸福快乐不知不觉地度过,这难道不应该是孩子拥有的幸福童年吗?可是,现实并非如此。“牵”,也意为牵挂,如果说月亮是“妈妈”,那么太阳就是“爸爸”,“草尖”,便为父母的心尖宝贝。“月亮妈妈”和“太阳爸爸”整天匆匆忙忙,给小草儿生活的所需,却遥不可及。小草儿的心不仅“牵念”着妈妈,而且“追”着远去的爸爸……,草儿“虽小,梦想犹存  ”,草儿虽然小小,可是它的梦想一直都在。“枕着露珠”,“枕”,指睡觉;露珠冰凉而晶莹,作者用拟人化的自然景色描写来暗寓孩子夜晚睡觉中梦见与父母欢聚与父母分离而流下的悲伤眼泪。多么可爱又可怜的孩子!“打湿了马蹄印”,“马蹄印”,我们常用“马蹄声”来形容闹钟指针行走的“嗒嗒”声,以此暗寓时间的流逝。这里的“马蹄印”,是指马蹄在草丛踏过留下的那一个个空心蹄窝,比喻父母的远离给孩子童年成长过程中造成的不可弥补的空缺。或者说是马蹄践踏草丛,从而给草儿留下了无法挽回的伤痕,孩子冰凉的眼泪打湿的便是这岁月留下的“马蹄印”的空缺或者伤痕。这种缺憾或者伤痕不仅不会随着时间逐渐消失而且将随着漫长的岁月深深的隐藏。而这种空缺或者伤痕最适合“鸟儿做窝 融一团温馨”,鸟儿在草丛做窝,生养幼雏,尤其是那老鸟给小鸟喂食的画面是这世间亲情最美的诠释。所以作者以“鸟窝”之“温馨”来填补“马蹄印”的缺憾。“春风吻过 一片绿的海洋  把牛群、羊群、炊烟揽入怀”,” ,“春风”,指代,关爱,“吻”,亲吻,意为爱的表达方式;“绿”,代表希望。“牛群”, “羊群”,“炊烟”,这是三个有生命体征的词语,代替鲜活的生命群体。这句就是说尽管小草儿生命已有空缺,可是只要我们能给予它应有的关爱,它依然会成长为我们希望中那一片浩瀚的绿色海洋,“把牛群 羊群 炊烟揽入怀” ,指以博爱之举去回馈大地回馈其他生命回馈整个社会。“长调吹醒了 大山,小河,回归的雁群 ”,“长调”,蒙古民族声乐,高亢而悠长。作者以“长调吹醒了 大山 小河”意在吹醒空旷寂寥的草原,吹回远去的“雁群”,吹的山清水秀,吹来大雁一群一群回归,在那些“马蹄印”空缺处做窝,让草原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悠远流长。悠远流长的幸福生活寄托在一颗颗小草的快乐成长,一棵棵小草的快乐成长,也是整个草原的美好未来。所以,“草原,因你宽广而豪迈 牧人,因你而放飞梦的情怀”。没有一棵棵小草,就不会有那宽广而充满豪气的草原,没有草原就不会有牧人放飞梦想的豪情和襟怀。“小小的你 容下了整个世界”,小草很小,可它却以自己微不足道一点绿装扮着偌大的世界,它心中是宽阔的,它生命是伟大,那么我们孩子也同样肩负着整个世界的繁荣与昌盛!让我一同呼吁,请关爱我们那如同小草一样的孩子吧!
老师的诗歌,让我颇为感慨!这首诗作构思奇巧,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让情感自然融于其中,虽说古今歌颂小草的诗篇层出不穷,可每个人的立意却不尽相同,因此华章也是层出不穷。老师能将社会现实存在的问题与现实事物融为一体,寄情于其中,呼吁关爱留守儿童,呼唤他们缺失的亲情,并为他们构想一幅美好未来画卷,由此可见老师仁心博爱。老师不愧为写实主义诗歌之大家,其诗作也不失为现实主义诗



老 屋                                                                                          
山东/侯彦启


无法承受风雨的呵护
嘎吱嘎吱的肋骨
难以掩盖沧桑的泪痕
日子好起来了
身子骨却越来越差
漏风的嘴巴
难以咀嚼出和谐的味道
几个娃忙东忙西的
就是中秋佳节
也很难碰在一起图个乐哈
电话 视频聊一聊
耳朵背了
只是嗯 嗯 点头
天天一壶茶
把时光攥得紧紧的
老屋这条情感纽带越来越不紧密了


诗评人黄蒿草的思念赏析:在这西风送凉人添衣的秋季赏读智者见智老师的这首《老屋》,心中那根情感的弦不由被触动,我想起我的老父亲,忍住泪眼模糊……
第一句,“无法承受风雨的呵护”,你看“无法承受风雨”原本是一件很悲摧的事,作者偏偏正话反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倍受关爱的情感世界。“呵护”,很用心的照顾,但是这种很用心的照顾,却让诗中的主人公已经“无法承受”,为什么呢?“嘎吱嘎吱的肋骨”,“嘎吱嘎吱”,象声词,表示声音,“肋骨”胸腔两侧的横向的骨骼是胸主骨与脊椎的构件,它所受的伤主要是外力的重击,“嘎吱嘎吱”,说明它已严重受损松动与主骨不再是完整无懈可击的整体,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骨头散了架似的”。这就是“风雨呵护”的结果,也是无法再承受的直接原因。“难以掩盖沧桑的泪痕”,“沧桑”,沧海桑田的简意,形容人漫漫一生所有的荣辱经历,“泪痕”,眼泪流过的痕迹,即人这一生所经历的一切悲喜痕迹都是无法掩盖的,因为那“嘎吱嘎吱的肋骨”会说话,那“沧桑”容颜无法遮掩。“日子好起来了 身子骨却越来越差”因为以前受的苦,才有了现在好日子。日子好了,身子骨差了。这两句承上启下。“漏风的嘴巴 难以咀嚼出和谐的味道”,“漏风的嘴巴”,指没有了牙齿,嘴巴不严实,说话跑气;“咀嚼”用牙齿磨碎食物,耐心地品尝味道,也指人们品尝某一食物或认真研究某一事物并领悟其中深层含义。这句的意思是没有了牙齿,无法细细地咀嚼,嘴巴漏气,咀嚼时便无法与口中的食物达到步调“和谐“一致,以至于无法品尝其真正的味道。当然也暗指如今我们口口声声高喊的“和谐”社会却让人无法身同感受。你看“几个娃忙东忙西的  就是中秋佳节  也很难碰在一起图个乐哈”;现实情况的描写,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娃们在外忙的没有探亲的时间,金钱的社会,人人都在为了钱而拼命;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有了漂亮衣服,豪华住房,高级的享受,大都市的繁华离主人公太远太远,而这偏偏是作者历经“风雨的呵护”的无限外延的结果,所以才失去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那种欢乐,即便是在自古“月圆人圆”的中秋节也是如此。这是一种多么孤寂凄凉的景象!“电话 视频聊一聊 耳朵背了 只是嗯 嗯 点头”,“电话 ”“视频”,高科技的产品,“聊一聊”总算有点安慰吧,可是“耳朵背了”,听不清说什么。只是“嗯嗯 ”的胡乱答应。“点头”表示认可。这个画面描写,让人无比痛心!“天天一壶茶”,“茶”,适合慢慢品,品的是过去的苦与乐,现在的“好”与悲,而且一副很悠闲的样子。“把时光攥得紧紧的”,一个“攥”字,形容揪着心,害怕失去;“紧紧的”,不肯不放手。“时光”,那些幸福快乐的过去和现在一点一点快要失去的,都在泡在“这天天一壶茶”里。“老屋这条情感纽带越来越不紧密了”,主人公怕失去的就是“老屋这条情感的纽带”,越是怕越是难以掌控,因为它“越来越不紧密了”。“不紧密”不仅体现在“嘎吱嘎吱的肋骨”,还体现在“漏风的嘴巴”,更体现在“几个娃忙东忙西”。是该让“老屋”重新焕发生机,充满欢乐,还是让它彻底松垮,或者是毁灭性的拆迁?这就是我们必须面临和深思的。
这首诗很短,单从表面作者勾画的一位孤独老人凄凉晚景,就足以让我们每一位身为儿女的人好好反思。更何况作者的用意并非如此单一,他要反应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如同《老屋》一样内在逐渐走向衰亡而表象却无比兴盛的一些东西,如文化,经济,影视剧等等。国家国家,国如家,作者以小家论大家。这首《老屋》带给每一个嘴巴不漏风的人的都将是咀嚼不尽的深深思索。由此可见作者真不愧为写实主义诗歌之大家。这首诗作也是写实主义诗歌中的精华之作。



新屋
山东/侯彦启


一滴把心砸碎
往事不再回味
新的肋骨承受着洗礼
不再担心母亲的安危
一个上午雷闪交加
远方的我安心工作
电话得知
刚换了一壶茶
喂完了那群鸡
正看电视


诗评人黄蒿草的思念赏析:
也许是赏析过候老师的那首《老屋》,所以一看到题目《新屋》,我的目光就再也无法移开,迫不及待地浏览了一遍整首诗,我的心随之也被诗情所折服,因而便细细品味并把它赏析出来……      

“一滴把心砸碎”,“砸碎”,原本指用坚硬的工具把完整的东西击碎。而这里作者用的却是“一滴”,一滴什么?作者没有道明。那么作者欲表达的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情感?如此让人震撼!可我们知道“一滴”绝对不会是什么坚硬的东西,但这“一滴”的份量竟如此的巨大,巨大到让心无法承受;我们也知道,心是情感的承载,它有时又特别的脆弱,脆弱到无法承受任何情感的撞击。那么是不是作者的“心”太脆弱,脆弱到无法承受那“一滴”的份量呢?我想,恐怕两者兼有吧。“往事不再回味”,“不再”,放弃或者停止;“回味”,食物吃过后的余味,代指在回忆里细细体会;作者的意思是“往事”再也不用在回忆里细细地体会,体会什么?那当然是“一滴把心砸碎”的“往事”。“把心砸碎”,绝对不是什么令人兴奋的喜悦之事,那一定是痛伤的遗憾或者愧疚吧。可是这“一滴”究竟代指什么呢?为什么突然间就不再去回味了?疑问逐步加深,让人探索的欲望欲罢不能。你看,“新的肋骨承受着洗礼”,“肋骨”,肋骨是胸腔两侧排解的小骨,其作用是保护心;“承受”,承担;“洗礼”,基督教的入教仪式,比喻经受了重大的考验或锻炼。这句的意思是有“新的肋骨”正在保护着“心”,所以“我”就不再去回味“一滴把心砸碎”的伤痛往事。那么,这“新的肋骨”又是什么?而它所要保护的“心”又指的是谁?“不再担心母亲的安危”,又是一个“不再”。因为有“新的肋骨承受着洗礼”,所以我就“不再担心母亲的安危”?可见这“新的肋骨”与母亲的安危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那母亲的安危又指的是什么呢?作者继续将一个疑问又一个疑问抛给读者,让读者欲探索的欲望更加强烈。“一个上午雷电交加 远方的我安心工作”,“雷电交加”,暗示着有大雨倾盆。“远方”,说明母子分离,母子情那是血浓于水什么都无法改变的一种亲情。人都说,“母子连心”,“儿行千里母担忧”,其实,“儿行千亦思亲”。更何况,还是在这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的天气里,那不仅仅是思念之情,更是担心之忧虑。可“我”为什么“不再担心母亲的安危”,反而能够风雨不动安如山地“安心工作”。在这个天天倡导日日高呼着“感恩”的时代,难道真的是“我”无情无义么?请看,“电话得知 ”,作者和母亲通过电话了,由此可知作者是特别的关心母亲,就连下雨都要给母亲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母亲的情况。那么,作者从电话里得知母亲的情况如何?“刚换了一壶茶”,“刚”,表明茶是热茶,热茶暖身亦暖心,意为母亲喝着热茶温暖着身体,“我”的心也就温暖了,这也是“母子连心”之情的又一体现。“喂完了那群鸡”,暗寓母亲是一位朴实勤劳的乡村老人,也暗寓母亲热爱劳动过不惯城里闲居无事的生活。“正看电视”,老来寂寞,没有儿女承欢膝前,所以“看电视”便是她闲暇时的生活一种乐趣,也可以说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母亲能够在这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安然无恙地喝着热茶看着电视,让作者感到“安心”。可见让作者“安心”的是母亲没有淋雨,没有淋雨那是因为有一座遮风挡雨的屋,而这个屋便是“承受着洗礼”的“新的肋骨”,由此我们心中的疑问便逐一有了答案。“新的肋骨”即代指房顶上的椽子或者屋顶上的钢筋,代指“新屋”,由此可知,开篇的“一滴”代指雨滴。“一滴”雨就可以“把心砸碎”,试想,那一场雨该有多少滴?那一年又有多少场雨?而那“往事”里又有多少年多少场雨?而那每一场雨带给作者都是不堪回首无法言说的无尽痛伤,所以作者不愿意去“回味”。而“新屋”恰恰将那段“往事”就此终止,所以作者便不再去“回味”。不再回味并不代表他对母亲的挂念就此终止,“电话”便是现代最便捷的联络工具。试想,如果没有“电话得知”,即便就是有一座风雨不透的“新屋”可以令年迈孤单的母亲安身,作者在无法确定母亲是否真正的安然无恙又怎么能够真的“安心工作”呢?而这里一时的“安心”,恰恰表现的是作者早已习惯性的“担心”,而这习惯性的“担心”正是儿子欲赡养母亲而不能的那
份孝心。“新屋”只是作者暂时“安心”慰藉,随着母亲一天天的衰老,那种担心将不在是“一滴把心砸碎”的悲痛。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可怜天下父母心”,换位思考,也要“可怜天下儿女心”。再说,“养儿防老”,这是中国千百年延袭的习俗,可是时代的发展又岂是个人力量所能扭转的,这种“养儿不能防老”状况是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一大现实情况。随着中国日趋步入老龄化的现状,老人的养老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重要的应该是精神上的慰藉。

     这首诗篇幅短小,可它描写的却是一份儿子对母亲遥遥挂念的令人震撼的情感。作为写现实主义的诗人,作者通过直描的手法将一个儿子对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表现的恰到好处,并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儿子事业默默支持的这一中国父母的伟大形象,同时又将作者不能尽孝膝前的无奈与遗憾,以及老年人空守寂寞这一普遍的现实社会问题暴露出来,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深深思索。这首诗表象并不复杂,可它的内涵情感却非常丰富,外在的外延又有极为广阔,它取材虽小,可立意却是难能可贵的高远,反应的社会问题也是当今人们最关心的“孝道”问题,因而这首很现实的小诗具有很大的昭示意义,所以它乃是写现实主义诗歌不可多得之精品。



山东/侯彦启


撒一路马蹄声
吻遍辽阔的草原
微妙的琴声拨动了姑娘的心弦



苇花
山东/侯彦启


总想找个地方 托付终身
城市 乡村 大山深处
一转眼 头白 还在秋风里摇摆


侯彦启,笔名:智者见智,中国新写实主义诗歌的倡导者,主要核心人物,中华文艺学会理事,山东分会会长,获“当代百强诗人”,百强才子,新写实主义诗歌十佳诗人,中国诗歌艺术奖优秀诗人”奖称号,中华诗词100位优秀传承人,敖汉旗诗歌学会会员,经典文学等二十多家网站的版主、超版,编辑,发表作品六百多篇,参加第二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获金奖,第四届全球华人文学创作邀请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侯彦启13806499800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帝景苑25号2单元601
邮编26106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9:13:30 | 只看该作者
蔚青 发表于 2018-10-24 05:55
品读佳作,欣赏文采。遥致问候!

谢谢老哥,晚上好
2#
发表于 2018-10-24 05:55:25 | 只看该作者
品读佳作,欣赏文采。遥致问候!

点评

谢谢老哥,晚上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24 19:13
180 秒后自动关闭 欢迎注册远山文学网!请用中文注册,留下真实简介,并加微信18781033178,以便第一时间审核通过。

QQ|电脑简版|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远山文学网    

GMT+8, 2024-11-25 02:56 , Processed in 0.27567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