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远山文学微刊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2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家专栏 / 五十年代的蚌埠第六中学 / 悠悠岁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6-19 09:4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五十年代的蚌埠第六中学 / 刘俊卿



       提起现在的蚌埠六中,蚌埠人没有不竖大姆指的,该校现是我市唯一的一所省级初中示范中学,学校不仅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且教学质量上乘一流,学校每年输送到市重点高中的名数总是在全市各校中名列第一的。因而,市里的学子家长们常以能把子女送入该校学习为荣。

       说来话长,笔者很幸运,五、六十年前也是该校的学生,并在校完成了初中三年的学业。

       蚌埠六中的前身是蚌埠三初中,该校是在上世纪的1953年建校的,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由于58年学校已设高中部,因而被市府正式命名为蚌埠第六中学。笔者58年进校时校名已为六中。

       我入校时六中学校的大门不在胜利路上,而在中荣街的顶南端,是座东向西的,正对校门的西院里有一棵一搂多粗的大槐树,当时,这树可能已近百岁了,却枝繁叶茂,令人印象深刻。那时的学校有三个大院,西院中院和东院,有二座教学大楼和南北三栋、东西一栋平房,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那个能容纳一、二千人的大礼堂的设计和功能都十分令人欣喜、适用,礼堂里无固定座椅,学校聚会需要座椅时,学生们都要把自己的座椅搬来,散会后再搬走即可,虽然搬椅子有点费事,但毕竞聚会次数有限,没有固定座椅的礼堂作用更大,在平时的大多数时间,那些害怕风吹雨淋的体育器械诸如木马、跳箱,平衡木,体育用垫、乒乓球桌则全都可以存放在礼堂里,且礼堂从不锁门,等于常年向同学们开放,同学们课间或有空时尽可去玩去练。记得那时在课间休息时礼堂里的乒乓球桌从不闲着,我也常到礼堂里练跳木马,练到后来,离一、二米远就敢起跳,并能顺利越过木马。

       那时,考入中学会有许多惊喜:可以凭中学录取通知书去市图书馆办借书卡、可以不花一分钱就能借阅大部头的长篇小说,这可是上小学时梦寐以求的。上了中学后粮食定量一下子就从市民的27斤提高到35斤;凭中学的学生证还可以享受火车票的半价优惠,这些都使我和我的同学非常开心自豪。

       初进中学一切都感新鲜,我看到校长室的外间里有许多银质双耳高脚的大奖杯、还有精至的奖旗与奖状,这些奖品好象是对校足球运动的褒奖。那时六中有个很好的校医务室,还有一个医术很好的李大夫,一些头疼发烧的小病他都能治,也不收费,医务室的设施也很象样,当年的六中不仅有理发室有澡堂,还有一处很大的食堂,学校还有为郊区邻县的同学住校方便提供的带有双层床的学生寝室,这些都是我上小学时学校不曾有的。

       那时同学们学习都很自觉,由于电力紧张,上晚自习时常停电,同学就自带煤油灯做作业,后来学校买了柴油发电机才正常了。

       我的笫一位班主任是王常忠,他是一位教语文的老师,由于他的出身不好,语文教学特别认真敬业,但管起学生他却有一套让人难以接受的批评惩罚的办法,他曾对同学组织过辨论批斗会,他还常叫人写捡讨。我的第二位班主任是江华珍老师,她是位很有爱心的女士,她教学严谨,善于启发,对学生宽严适当,常以表扬的方法鼓励同学去努力学习,她是我印象较好的老师之一。我初三时的班主任是吴云清,她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数学老师,据说她是皖南大学的高材生,是刚从学校毕业任教的,她虽然嗓音并不甜美,但她教学却很认真,在课堂讲课板演时从未出过差错,她对同学的作业也批改的十分认真仔细,从不马虎。在课任老师中我印象较深的是教植物学的蔡勃新老师,他身材高大,嗓音宏亮,知识渊博,有学者风范,且对政治不悲不亢,同学们不论问他什么问题,他总能认真完满地回答你,从不嫌烦。只是因为他待人太和善,课堂纪律不是很好。我们的美术老师郭廷龙、语文老师李晴川后来都调到《蚌埠日报》当了编辑、记者,廷龙的速写画和晴川的新闻报道,都是当年报纸上的一大亮点。

       我在六中的三年初中学习时间里正逢我国的大跃进、大办钢铁、大办农业的运动高潮,58年,在我刚进入初一只上了个把月课的时候,我市轰轰烈烈的大办钢铁运动便开始了,我们学生便立马停了课去支援炼钢铁,常去十余里外的一钢、二钢义务劳动,干砸矿石、推卷杨机的活;按照市里的要求,学校还要自己搞甘锅炼铁,那时,每班的任务是建一个甘锅炼铁炉,我们班的甘锅炼铁炉就建在当时校中院北围墙一带(现六中大门附近)炉子是耐火砖砌成的,是一个宽约一米、长二米、高一米的长方形围炉、同学们要先做煤球,用二、三百斤烟煤和黄泥和在一齐团成拳头大小的煤球,放太阳下晒干备用,接着同学们还要去老虎山挖白泥,再在白泥中加入砸碎的瓷片末,在木芯上摔摔打打做成园柱形的土甘锅,等甘锅凉干后就倒入铁矿石和石灰石及焦炭砸碎的粉末,然后把装有三粉的甘锅放入炉中点煤烧炼,待过二天二夜这煤尽炉灭时才能将甘锅扒出来砸开取铁,让人啼笑皆非得是,炼出的那团只有十几二十公分长的烧结物,整体的大部份全是铀渣,底下不足三分之一的却是似铁非铁的铀铁混合体。弗了那么多人力物力最后却是如此得不偿失的结果,甚是让人失望。

       但当年的六中在蚌埠地区的甘锅炼铁中却出过一次大风头。由于当年初二某班的一个甘锅里竞然炼出了十三斤半的好铁,市领导便立即把全市甘锅炼铁的现场会放在了六中招开,会场设在一进大门的西院,主席台的桌子上确实摆着个甘锅模样的铁锭,当时,二年级某班的班主任不仅受到了表彰还为此官运亨通,连升几级,他会后就升为教导主任,紧接着一年内就升任为副校长、校长。其实,那个十三斤半的甘锅铁只是一次生铁、锅铁的回炉再炼而已,根本不是矿石炼的铁。是标准的弄虚作假。带有大跃进年月的印记。

       我在六中三年读书期间记忆特别深刻的是,每年几次的下乡支农工作。这时学生都要象部队行军打仗一样,背着棉被,戴着草帽,手提着用具,学校也要运带着沉重的粮食和锅灶,师生们还要排着队步行到十几、二十多里外的农村去支农,支农的工作常常是:收麦时帮助近郊农民割麦,有时也收割稻子,天旱时,去农村抬水抗旱,春耕时帮农民拉犁子耕地,夏日里常去帮助农民锄草插秧,有时还会去干抬土堆坝子繁重的河工,那时,每次支农时间都比较长,多在十几、二十多天。农村的活计都很繁重,尤其是拉犁子的农活,虽然能不断轮换,但一天下来同学们人人都喊腰酸背痛。

       应当承认,在大跃进年月里,由于不断支工支农的原因,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自然被压缩了很多,课时至少压缩了五分之二,不过,由于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学生们最后毕业的成绩和升学率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到是我们这些当年的同学们,都因此而增长了不少的对于工业、农业和农村生活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也留下了我人生旅途中的一段不平凡的宝贵经历。


              2018年6月端午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18-6-19 10:01:55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佳作,欣赏文彩,感佩才情,致意问好!
3#
发表于 2018-6-19 10:04:15 | 只看该作者
老校友的文章让我们重新回到少年时代,往事一一历现眼前。好作品,推荐共赏!
4#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17:11:34 | 只看该作者
谢老师评赏,遥握祝好

本版积分规则

180 秒后自动关闭 欢迎注册远山文学网!请用中文注册,留下真实简介,并加微信18781033178,以便第一时间审核通过。

QQ|电脑简版|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远山文学网    

GMT+8, 2024-11-28 21:55 , Processed in 0.32436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