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远山文学微刊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1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短篇小说] 母亲的故事(一) /李兴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13 15:0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母亲的故事(一)                                                
                                                      李兴安

        童年时代,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在茅草屋的土炕上,兄妹们围坐在一起,听母亲给我们讲述她童年的故事。------
        母亲出生于一九二一年山东省沂南县的一个极其贫穷的旧村庄。
       六岁那年,外婆和大姨他们就劝她缠足,(在封建社会,女人都盛行缠足)如果小时候不缠,等到骨头长成后就不好缠了,当时母亲怕疼,没同意,但没过几天,还是在外婆和大姨他们的强行控制下给缠上了。
        因为疼痛难忍,不敢下地走路,母亲经常在晚上睡觉时偷偷地把缠足布打开,悄悄地放松一下,后来还是被大姨他们发现了,训斥了母亲一顿,母亲当时不敢反驳,只知道落泪。开始时缠得松一些,但后来越缠越紧,直到把后四个脚趾缠得贴在脚掌底下为止。母亲疼得不知流了多少泪,直到后期缠完了,只能靠脚后跟走路了,才算过关。
        第二年春天,母亲跟随父母还有几个山东老乡“闯关东”去了黑龙江省的萝北县肇兴。母亲说,那年代“闯关东”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儿,有许多“闯关东”的人,都把命搭上了。
    没走之前,母亲就亲眼目睹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儿。
        “那是一九二七年的夏天,被母亲称为四老爷的一个亲属就是为”闯关东“丧命的,因为他临上船时从家里带了点儿东西,(我想当时他所带的也不可能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而已。)便登上了“闯关东的一条小船。
        海上无风三尺浪,小船在海面上一起一伏的,开船后不一会儿,他就感觉头晕,恶心,想呕吐,便蹲在船舱门口想吸收点儿新鲜空气。不知是谁,或许是看上了他带的那点儿东西,乘船里的人不注意,突然从背后一下子把他推到了海里。------
        等到人们发现海浪把他推移到岸边时,太阳已经偏西了,多亏了母亲的四老爷认识其亲属头上编的长辫子,(那时男人头上都梳长辫子)把他从海水里捞了上来,当时也不知该怎样抢救,只是找了个有坡的地方,让他头朝下趴着往外控水。肚子让海水撑得圆鼓鼓的,人已经奄奄一息了。从太阳偏西一直控到日落,虽然浑浊的海水从嘴里流出了不少,但人还是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至今让人难以想象,沿着水路,划着小船,千里迢迢,长途跋涉,终日颠簸在浪尖上,得需要一个多月的航程,在运输条件那么落后的年代,这是一个多么遥远而又危险的航程阿!她们是怎么闯过来的?
        母亲姊妹四个,一个姐姐,一个第第,年龄最小的是妹妹,外婆当时怀里抱着妹妹上的船,妹妹当年只有两岁。母亲说那时乘坐海上的小船一般人受不了,海上风大浪大,浪头打过来小船仿佛冲上了峰顶,浪尾过去后又感觉跌入了谷底,就这样重复地颠簸着。人在船上,总感觉天旋地转,头晕,脑胀,眼前发黑,恶心,想呕吐。要说当时难受到什么程度,感觉就差没把肠子吐出来。
        到了黑龙江省的萝北肇兴后,在老乡的帮助下,沿着姓盛的一家房头接了一间茅草屋,暂时住了下来。为了维持生活,外公和外婆在茅草屋的后面开了一块荒地,种了点儿蔬菜,还经常跟随老乡去金沟淘金子,两人起早贪黑忙了一夏天,挨了不少累,也遭了不少罪,每天纸包纸裹的拿回来那一点儿像沙子一样的东西,也不知算不算是金子,到后来还是让“胡子”给抢走了。
        一个六口人的家庭,整天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熬了一年之后,转眼又到了种地的季节,外公和外婆把茅草屋后面那片地又开大了许
多,不但种植了蔬菜,还特意种了一片罂粟。(因为旧社会有许多人吸毒,提炼出的烟膏能换钱)虽然母亲当年只是个六七岁的孩子,但有时也跟随外公他们去干一点儿自己能干的活,母亲说她看到外公将熬制好的烟膏灌进瓶子里,封好口,趁天黑没有外人看见时偷偷埋在自家屋里的地下,以便回山东老家时带走。
        为了生存,外公的想法很多,当年还在茅草屋临街的一面,摆了个临时的小摊,卖点手工制作的生活用品。尽管如此,一家六口人的生活仍然艰难地维持着。
        就在这年夏天的一个夜晚,人们刚刚入睡,外面突然噼噼啪啪地响起了抢声,外公说”胡子“来了!让全家人赶紧趴在土炕下面,吓得母亲她们谁也不敢出声,都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野蛮的”胡子“围着几户茅草屋打了一夜枪。母亲说那些”胡子“很可怕,他们毫无人性。烧,杀,抢无恶不作,百姓们谁都不敢惹。
        等到第二天天放亮的时候,”胡子“们才离去。母亲她们小心翼翼地来到外面一看,顿时惊呆了,------外面的土墙上千疮百孔,满地都是土枪的弹壳,吓得她们又赶紧跑回屋里。
        此事发生后没多久,这伙”胡子“在一天夜里突然野蛮地闯进了母亲她们居住的茅草屋,五六个“胡子"端着土枪,进屋二话没说,连砸带抢,把外公他们创办了一年的家产全部洗劫一空。
        也就是从那天起,外婆因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一股火攻到了嗓子,咽喉里长了个疙瘩,由于当时的生存条件所限,也找不到医治的地方,后来疙瘩越长越大,在那个黑暗的社会环境下,外婆就让这个在今天看来算不上大病的火疙瘩,无情地夺去了生命,时年三十七岁。
        外婆去世后,外公万分悲痛,本来让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儿来,家里又发生了这样的悲剧,实在让他难以承受,在痛苦的煎熬中,外公带着四个孩子,生活的重担完全落在了他一人身上,由于压力太大,仅过了半年时间,外公也一股火,得了痢疾,一连二十多天吐泻不止,患病后不到一个月,也相继离开了人世,年仅四十岁。
        母亲她们姊妹四个,父母去世时,当年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才三岁,在那个贫困的社会环境下,失去了父母,只靠几个年幼的孩子,生活是难以支撑下去的。苦难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有时,老乡们看不下去了,过来给口吃的。从此挨饿,受冻,这些无情的灾难就经常降临在母亲她们身上。------
        姓盛的这家邻居无儿无女,也不知是不生育,或是其它原因,家里只有老两口,所以非常喜欢孩子。看到母亲她们怪可怜的,
        便经常把母亲的小妹妹叫过去给点儿吃的,或给做件衣服穿。很显然,在失去了父母的同时,孩子们相互之间也就失去了监管能力。
        在盛家老两口甜言蜜语的诱惑下,母亲的小妹妹便经常往盛家跑,不愿回来。当然,盛家老两口的这种善意的关怀也是别有用心的。------
        这样的日子过了没多久,一起来的老乡里有个被母亲称为老爷的长辈,看到母亲她们这样生活下去实在是太难了,便和母亲她们商量准备带她们回山东老家。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她们开始收拾东西,所谓能换钱的也就剩去年秋天埋在自家屋里地下的那几瓶烟膏了。可是明明知道当时埋藏的位置,她们挖遍了土屋里的所有地方,也没能挖着那几瓶能换钱的东西。
        第二天早晨临上船的时候,母亲忽然发现小妹妹没跟她们一起出来,就赶紧跑回家去找妹妹,因为她知道此时的妹妹一定跑到盛家去了。当她走进盛家的屋里一看,妹妹穿了件带花的新衣服,正躲在盛家的门后。母亲赶紧连哄带劝地拉她去上船,由于长期受盛家老两口的拉拢和诱惑,妹妹又哭又闹,死活不跟母亲她们走。母亲当时急得直哭,因为船马上就要开了。这时,几个长辈的老乡也跟过来劝说,”马上就要开船了,既然她不愿走,就别带他走了,盛家对她也不错,再说父母都不在了,回老家也是受罪!“
         就这样,母亲她们很无奈地哭着上了船,把唯一的小妹妹留在了盛家。
        上船后漂泊了一个星期左右,满船的人几乎都患上了当时最可怕的传染性“伤寒病”。 船舱里横七竖八地躺着的人都痛苦地呻吟着。唯独我大姨没传染上。也是天无绝人之路,母亲说多亏我大姨,一路靠乞讨,把一家人奄奄一息的生命维持到了山东老家。
        回到山东老家后,全家人都算捡了一条命,勉强活了过来,在那种艰难的岁月里,失去了父母的孩子,独立生活真是太难了。女孩子更是难上加难。我大姨过早地出嫁了。母亲也在别人的劝说下,十三岁就来到当时的父亲家做了“童养媳‘。封建社会的女人做了”童养媳“苦日子是很难熬的。母亲当时虽然年龄小,但旧时那些推碾子,拉磨,摊煎饼,下地锄草,收庄稼等等这一系列重活是必须得干的。从此起早贪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苦日子也不让人过安稳。日本人来了以后,老百姓的日子就更惨了。因为当时的通讯和交通太落后。日本鬼子都到邻村了,这个村子里的人还不知道呢。母亲说这事儿就让我的一个表叔赶上了。
        有一天表叔去赶集卖馒头,正好赶上鬼子进村。一伙鬼子兵背着长枪迎面而来,但此时表叔想躲已来不及了。其中一个鬼子兵近前冲着表叔哇啦哇啦的,也不知他说了些什么,表叔一句也没听懂,气得鬼子兵端起长枪对着表叔的脸开了一枪,子弹从表叔脸的左边打进去又从右边出来了。一枪把表叔的脸打俩眼儿,血流满面,牙齿打掉了好几颗。好歹没把命搭上,过了半年多才恢复过来。
        鬼子兵经常从这个村子路过,爷爷家只有两个儿子,父亲排行老大,父亲那年才十五岁,就被日本鬼子抓去当了”壮丁“。抓去的十几个”壮丁“里,属父亲年龄最小。每天都由鬼子兵看着,让”壮丁”给他们干活。抬石头,修碉堡,挖战壕,抬死尸等等,什么活都得干,有一天在邻村让“八路军”打死了十来个鬼子兵,气急败坏的鬼子兵把附近村子里的门板,床板都给抢走了,回去给被打死的鬼子兵做棺材,并让父亲他们去抬死尸往棺材里装。时节正是夏季,已经放了两天的鬼子兵的尸体浑身血淋淋的,又臭又腥,熏得人不敢喘气儿。“壮丁”们谁都不愿靠前,气得鬼子兵用枪托子或枪筒子往“壮丁”身上怼。
        鬼子兵看得很紧,被抓去的"壮丁"不让回家,跟着他们的部队走。行军时让“壮丁”帮着背“行军锅”,"行李"等物品,晚上把"壮丁"关在土屋里,鬼子兵用一条长凳子横在关闭的门口,抱着枪坐在那里,谁也别想出去.
        父亲让鬼子兵抓来好几天了,从来没出过远门儿的父亲,也不知走了多远的路,此时的村庄是什么地方一律不知道。
        天快黑的时候,外面突然下起了小雨,看“壮丁”的鬼子兵说抽出一人去外面烧饭,可是他连着说了两遍,“壮丁”们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愿出去。因为外面正下着雨。父亲当时多了个心眼儿,便主动提出去外面烧饭,鬼子兵一看父亲愿意去,而且年龄又小,当时也没产生戒备心理,顺便就答应了。
(未完待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16-11-13 20:03:29 | 只看该作者
一部“闯关东”的血泪史,时代的洪流推动人物的命运曲折回转,故事性极强,详略安排颇具匠心,小说叙事功力深厚。赏读!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3 20:38:04 | 只看该作者
荷语 发表于 2016-11-13 20:03
一部“闯关东”的血泪史,时代的洪流推动人物的命运曲折回转,故事性极强,详略安排颇具匠心,小说叙事功力 ...

谢谢您临屏赏读!晚上好荷语总编!水平有限,抬爱了!我不是写小说的料!母亲的故事给我的感触太深了!我不得不记录下来!就算是给母亲在天之灵的一种安慰吧!作为后代,我有这个责任!对于写小说和散文我得向您学习!欢迎交流!远握!
4#
发表于 2016-11-13 20:49:42 | 只看该作者
李兴安 发表于 2016-11-13 20:38
谢谢您临屏赏读!晚上好荷语总编!水平有限,抬爱了!我不是写小说的料!母亲的故事给我的感触太深了!我 ...

小说我也写不来,目前只停留在写真人真事真心情的散文阶段。期待共同进步、成熟!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3 21:26:56 | 只看该作者
荷语 发表于 2016-11-13 20:49
小说我也写不来,目前只停留在写真人真事真心情的散文阶段。期待共同进步、成熟!

有同感!我也是写诗比较顺手,但也写不好!功底太浅!边学边写,很吃力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祝您幸福快乐!
6#
发表于 2016-11-13 22:02:35 | 只看该作者
李兴安 发表于 2016-11-13 21:26
有同感!我也是写诗比较顺手,但也写不好!功底太浅!边学边写,很吃力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祝您幸福 ...

谢谢李老师!一起摸索学习。说起来我与山东也是有缘呢。我们村两千多户人家出于同宗,先祖就是在明朝末年从山东迁来山西做官的弟兄两个,繁洐枝生到如今,有祠堂及线装家谱存于现今。更有浓厚文风传承至今。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3 22:25:31 | 只看该作者
荷语 发表于 2016-11-13 22:02
谢谢李老师!一起摸索学习。说起来我与山东也是有缘呢。我们村两千多户人家出于同宗,先祖就是在明朝末年 ...

心谢您的热情回复!真是幸会!看得出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名家笔下出才子!缘分!远握!
8#
发表于 2016-11-14 08:36:51 | 只看该作者
李兴安 发表于 2016-11-13 22:25
心谢您的热情回复!真是幸会!看得出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名家笔下出才子!缘分!远握!

李老师早安!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4 15:00:57 | 只看该作者

心谢您的问候!下午好荷语总编!祝您幸福快乐!

本版积分规则

180 秒后自动关闭 欢迎注册远山文学网!请用中文注册,留下真实简介,并加微信18781033178,以便第一时间审核通过。

QQ|电脑简版|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远山文学网    

GMT+8, 2024-11-25 10:49 , Processed in 0.33422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