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远山文学微刊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1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100篇:踏上了驮盐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29 03:2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100篇: 踏上了驮盐路
藏历‘达扎’(马月。也就是藏历元月)的一天,天刚蒙蒙亮(我看了一下手表,恰好是8点钟)小村子里家家帐篷门前都煨上了“桑”(柏树枝),轻烟袅袅,香味扑鼻。一队牦牛驮着皮口袋、甲棱(有点像部队行军时携带的长方形雨布)、甲结(烧牛粪火煮肉、熬茶时用的铁架子)、甲协(打酥油茶的木桶)、单帐篷、帐篷杆、帐篷铁钉、达如(栓牛绳)、察达(装盐的毛口袋),在人们的声声祝福中,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全队按行政村分成了三个“帮”(大组),每两个人为一个“拉恰”(对子)。(行进时,“帮”与帮之间还要拉开几百米的距离)。
这一天,西饶赶着属于他的20头牛和另一个叫做扎西的人的18头牛,走在了驮队最前面。我背着区长的那一支水连珠步枪,牵着昂巴,走在他俩的旁边。牛们行走时,遇到了枯草根,偶尔就会停下来,啃上几口。因此,前进的速度很慢。我心想,这可真正是一次‘游牧’了。
我们这次去的是 “贝察尔”盐湖。头一段路程就是要翻越唐古拉山。唐古拉山藏语叫“唐拉”。“唐”在藏语中是平原,“拉”就是山。唐拉意译成汉语,也就是“平原山”。但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弄明白,当时将它译为汉文的那位先生,为什么偏偏要在中间添加了一个“古”字?也许是这样更中听?
出发那一天的中午,我们越过了一条封冻的小溪,牛们自动地停了下来。西饶说:“今天就住在这里了。” 我看看表,对他说:“刚刚下午一点钟。就不走了?”西饶手指着一头大驮牛,笑着说:“你去问问它,今天还愿不愿意继续往前走?”我说:“它又听不懂我的话,怎么去问呀?”西饶笑着说:“你用乌儿朵(抛石器)去‘问’呀。”我从他手里接过乌尔多,用劲驱赶着那头大驮牛,它岿然不动,竟还扭过脖子来,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接着又“瓮”地叫了一声。看它那表情,我不由自主地想到,它若是会开口讲话,那句话一定是:“你想干啥子?什么也不懂,多管闲事!”我不甘心,接着又抽了它两下,它干脆掉转屁股,朝着来路跑了回去。西饶笑着说:“快别赶了。快别赶了。别说驮盐人,就连老驮牛,一踏上了驮盐路,就晓得每天应该在哪里住下来。只要到了站,你就是用鞭子抽,它也不会再前进一步的。今天若是再往前走,我们就只能喝‘果曲若多’(浑水),肚子也就跟着要遭秧了哟。”说到这儿,他竟然扯开嗓子唱了起来:
羌塘的“震色”(气浪)耀人眼;
路上的石子 “汗下布”(将鞋底磨穿);
草坑里的“果曲若多”,
让人的肚子遭了秧。
西饶的盐歌开了一个头,我们这个“帮”里的另外几个人也按捺不住,全都扯开嗓子大声唱了起来。人们常说,藏北牧人喝起青稞酒来,往往是醉了还不愿意“休”;如今我却发现,他们唱起歌来,同样是没完又没了。一时间,此处未伏,彼处又起的歌声回荡在群山之间。如果只是西饶一个人在唱,我用心去听,还能够听得懂。可是这么个“多重唱”,却将我弄得晕头转了向,根本就听不懂他们在唱些什么了。
过去我常常想,为什么藏北牧人的歌儿那么多,还都唱得那么好?今天我总算是得到了一个初步的答案。那就是因为:这一望无垠的大地和高远冷峻的天空,给了他们无穷无尽的灵感;而同时,还是这片天和这块地,还有那么多可亲、可爱的牛和羊、马和犬,都是他们忠实的听众啊。
西饶们的盐歌唱得正酣,沉默寡言的扎西已经将驮牛鞍子上的食品口袋,和“察达”(牛绒织成,装盐巴的专用口袋)从驮牛上卸了下来。牛们摇头摆尾,欢快地哞哞叫唤着,四处散开,或去溪旁踏开冰层找水喝,或去附近的矮山坡上寻草根。我们这个“帮”的牛接二连三都到齐之后,留下两个人负责照看牛群,其他的人搭帐篷,拾牛粪。西饶让我将阿妈为我准备请客用的那一包食物拿出来,交给了轮流值班的“麻青”(炊事员),由他煮好肉,烧好茶,大家吃了驮盐路上一天中的头一顿饭。西饶说这叫做‘甲堂波’(第一道茶)。
吃完饭后,人们或缝补口袋,或整理鞍鞯,或躺下休息,更有两个人玩起了“学”(骰子)。过了不到三个小时,炊事员又烧好茶。西饶说:“这是‘甲尼巴’(二道茶)。”只是这一次大家只喝茶,没见有人吃糌粑。眼看着太阳偏西了,人们纷纷从自己的食品口袋里取出大小不等的肉块交给炊事员,煮了一大锅肉。肉煮好了,茶烧开了,人们从锅里拿回属于自己的那一块肉(竟然没有谁会拿错!)人们一边吃肉一边喝茶。这次没有等西饶开口,我说:“这次该是‘甲松巴’了吧?”西饶笑着连连点头,说:“热,热。(对,对)”
吃完了饭,大家将‘栋’(栓牛绳,又叫‘达如’)成正方形钉好,这时候放牧员也将驮牛赶了回来,大家动手将各自的牛栓好,驮牛背上的驮鞍并不需要卸下来,只须将‘洛棱’(肚带)放松一点点就行了。牛栓好后,中间的空地也就自然形成了一个由牦牛围成的四合小院子,再将马匹牵到牛群够不着的一块较远的草摊上,用‘朵热’(长长的栓马绳)牢牢地栓住马笼头。我问西饶:“马离我们那么远,晚上来了狼怎么办?”他看着我笑一笑,说:“牦牛和马从来都是死对头,马不栓得远一点,被牛顶伤了怎么办?再说,你别看这地方人烟稀少,但是这里的狼疑心还特别大,看到那么多根‘朵热’,还以为是用来对付它们的,早就吓跑了。”
接下来是第四道茶。人们只是随意地喝了一点点。这时候另一位驮盐人甘普,也开始给自己带来的那一只獒狗准备吃食。獒狗飞快地吃完后,爬在他的腿边,舒服地用舌头舔着嘴唇。他轻轻地抚摸着獒狗告诉我:“最好的狗是‘脱布脱嘎’(浑身漆黑,额有白点),第二等的狗就是‘加沃米西’(也就是内地人说的四眼狗),有些狗同人一样,还是‘六指’(狗的前爪有六指),这样的狗也不错。”接着他竟扯开嗓子唱开了:
尾巴像“星吉”(星宿名)的绳子长又长;
脚爪像“地巴”(罪孽)大又大;
耳朵像“达儿恰”(经幡旗)飘呀飘;
嘴唇要像又长又大的“普彤”(藏袍袖);
温暖的毛要又长又厚。
“可杜”(胸膛)要像“松格”(雄狮)一样“锦”(威风)果;
“可美”(下半身)要像“亚嫫”(鱼)一样“秋”(矫健之意)果。
歌唱完了,他笑着问我:“根拉,你觉得我的这条狗够得上那几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19-7-29 05:56:50 | 只看该作者
描述细腻,文笔精彩。欣赏佳作,高亮推荐共赏。

点评

谢谢站长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29 07:45
3#
 楼主| 发表于 2019-7-29 07:45:39 | 只看该作者
蔚青 发表于 2019-7-29 05:56
描述细腻,文笔精彩。欣赏佳作,高亮推荐共赏。

谢谢站长老师!
4#
发表于 2019-7-29 18:40: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头天驮盐路上有趣的牧民生活!有规律,热闹,各有特色!

点评

时间到了今日,西藏北部牧区人的“驮盐”、藏区的“盐粮交换”,已经成为了“历史故事”。但是这一段长长的历史,还是有意义的。 谢谢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30 03:39
5#
 楼主| 发表于 2019-7-30 03:39:42 | 只看该作者
蓝河 发表于 2019-7-29 18:40
头天驮盐路上有趣的牧民生活!有规律,热闹,各有特色!

时间到了今日,西藏北部牧区人的“驮盐”、藏区的“盐粮交换”,已经成为了“历史故事”。但是这一段长长的历史,还是有意义的。
谢谢老师!

本版积分规则

QQ|电脑简版|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远山文学网    

GMT+8, 2024-11-24 22:45 , Processed in 0.31172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