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春归处 或许是,关山漫漫 或许是,霄汉无边 错过青鸟的殷勤 错过,鹊桥的短暂 众生之上 众神肃穆,寒意深重 一切衣袂纷飞的期盼 一切跋山涉水的奔赴 都被一条璀璨的河流嘎然终止 可以想象一些也许真实的景象 午后的阳光惨白而炽烈 风,那么傲然地吹 吹落一地离经几生几世的叹息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 黑夜的来临 闭上眼晴,生命切近 爱切近,你切近 仰望云汉,你遥远,一切遥远 流浪在神秘莫测的宇宙之河边 我飞升乏术,回归无路 可以宽恕一切神的疏忽 可以怜惜众生的一切虚构 因为他们怜惜我们,如同 怜惜他们自己 毫不完满的命运 几生几世的酷暑难耐 几生几世的露寒叶黄 有谁看见过你我的指尖相触 不像所有的传说都很完美 在红尘中暂寄肉身 在云汉中长寄深情 无法触摸的灵魂 终可化作两颗不灭的星 这首《寄》写在七夕,由此可以推想应该是一首“寄”情之作。一开篇作者就以两个不很确定的猜测词“或许是”给读者展开了一幅“关山漫漫”阻亘“霄汉无边”遥远的画面,这才让“青鸟”殷切的探看落空,才让“七夕”这短暂的相会也难以如愿。这两句给读者营造了一个无比“伤悲”的情怀,也将“自己”巧妙地融入七夕节有情人相聚的欢乐氛围里,独独自己难以如愿,以别人之“欢”衬托自己之“悲”。“众生之上 众神肃穆,寒意深重”,作者以高高在上之神灵态度严肃面孔冰冷给人毫不容情的巨大压力来承上启下,“一切……期盼”那多美好的愿望,“一切……奔赴”那么奋不顾身的追求,结果被“都被一条璀璨的河流终止”。璀璨,光彩耀目。以“璀璨的河流”表象的光华夺目扼杀“衣袂纷飞的期盼”内心的美好愿望,让读者感受的情非得已的无奈与悲哀。 “可以想象”笔峰突然一转把读者带进“一些也许真实的景象”里,“也许”是大胆的虚设,但“真实”却不是杜撰。“午后的阳光惨白而痴烈”。“午后的阳光”,为什么不是清晨的阳光,不是下午的阳光,因为清晨的阳光是希望的开始,下午的阳光是悲凉的终结,只有中午的阳光颜色“惨白”但却是“炽烈”的。“惨白”,试想,生命经历怎样的浩劫才会颜色“惨白”,给读者留下一个想象空间。你看,“风那么傲然地吹着,”“傲然”,目空一切,就是“风”目空一切地吹着,才“吹落了”离经“几生几世”的“叹息”,这“叹息”是多么的无可奈何,这无可奈何的心情不也正如阳光的“惨白”么?但又是怎样的“炽烈”呢?“没有什么可以阻挡 黑夜的来临”,那心中无法遏制的情感,随着不能被阻止的“黑夜的来临”这一自然现象得以升华。——你可以阻止行动,但却阻止不了思想。“闭上眼睛,生命切近 爱切近,你切近”,“仰望云汉,你遥远,一切遥远”——这是“真实”也是“叹息”。 望着天空,只能让无法安放的目光去流浪,“流浪在神秘莫测的宇宙之河边”,“神秘莫测”,对未来无法预知,“我飞升无术,回归无路”,这是怎样的落魄怎样的无助?尽管境况如此不堪,却“可以宽恕一切神的疏忽 ”,作者拥有的是一颗多么善良的心一个多么宽广仁慈的胸怀,“可以怜惜众生的一切虚构 因为他们怜惜我们,如同 怜惜他们自己 毫不完满的命运”,作者一连用了三个“怜惜”来揭示众生的命运本是“共生共存息息相关”的这一不可置否的事实,从而暗示告诫人们,我们要互相“怜惜”而不要互相伤害,由此可见作者立意是多么高远,视野是多么广阔,用心是多么良苦。 正因为命运的“不完美”,所以才要历经“几生几世的酷暑难耐 几生几世的露寒叶黄”的煎熬,这是怎样的磨难?这样的感受有谁能感同身受?“有谁看见过你我的指尖相触 不像所有的传说都很完美”,情感的真挚,传说的完美,总是与残酷的现实脱轨,“在红尘中暂寄肉身 在云汉中长寄深情”,身,“暂寄”,情,“长寄”,一个可以消失,一个永不泯灭,所以那“无法触摸的灵魂”,最终“化作两颗不灭的星”永远闪烁在天空! ——爱的永恒。将自己与美丽的传说融为一体,让“情”有所“寄”,再一次升华主题。 这首《寄》作者将自己的“情感”与七夕的传说密切融合,词句凝炼,转乘自然,寄情有托,托情有物,独具匠心,暗寓昭示,立意高远。乃为七夕寄情之佳作。 责任编辑 陈林先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