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梦醒白楼老师之近体诗——《落芳华》 本站特约评论员 黄蒿草的思念 原作: 落芳华/梦醒白楼 袅袅炊烟眼畔过,粼粼河水足边察. 朝晖沐浴強筋骨,睌映浊尘伴紫霞. 寒露袭来迎傲笑,严冬再历更催芽. 赏析: 有幸一大早就赏读到老师的这首诗,不由被诗之豪情所感染,故而慢慢地品味并为它做了赏析。 诗的题目是《落芳华》,落,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下来,也指,衰败;飘零;芳华:香花,美好年华。单从字面意思讲,这里指在美好的年华里却有些衰败之色。至于作者以它暗寓什么?我们还是从整首诗中去寻找答案吧。“重阳即止落芳华”,“重阳”,九月九,简称九九,谐音“久久”,寓意“长长久久”;又因是日阳和月阳相合,称为“重阳”,日月之阳(光)相合,则为明,暗寓一片光明;即止,即将到来;这句的意思是说在这美好的年华里衰败是意味着那长长久久的一片光明即将要到来了。“恰似孤松挂陡崖”,“挂”:借助于绳子、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的一点,即悬而未决;搁置;“陡崖”也称断崖.近于垂直的山体。这句的意思是那有衰败之色的“芳华”之物此时仿佛一棵孤独的松树悬挂在陡峭的悬崖上。这一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枯松倒挂倚绝壁”之意,但作者把那没有生命迹象的“枯”字改成了“孤”,代指孤独,把“绝壁”改为了“陡崖”,取其意境而摒弃之绝望;而“松”,松树生于悬崖峭壁,成长于悬崖峭壁,万古长青。我们常以“南山不老松”代指高寿之意,由此可以推断作者的“芳华”,暗喻“中华”。况且松树又像征着坚强不屈的精神。这一句的“挂”与第一句的“落”两相呼应,又相互对峙。“落”,落下残败之叶或者花瓣,代指腐败之色浮华一时但终究败亡。“挂”,而中国始终都如一棵凌空高挂于陡崖之上的松树,让世人仰视,它之所以能高挂于陡崖之上,正是因为它万古长青的伟大生命力。“陡崖”,以地势之凶险代指形势的严峻。这句以松树万古长青的生命暗寓“中华”本就生于悬崖长于悬崖的绝壁之上,但却永远顽强不屈的伟大形像以及永葆青春的崇高向上精神之力量;“袅袅炊烟眼畔过”,“袅袅”,形容轻烟徐徐回旋上升,随风而逝的景象。“炊烟”,人们做饭时特有的烟。“畔”,田里的地界,“眼畔”,眼里的界限。不是说“民以食为天”吗?那么吃饭便是人活着的头等大事,可就是这样的大事也在眼界中已成为过去随风而散,即不再那么重要了。意为看开了,看的更广阔了。这句的意思是中国只追求吃饱饭的小康生活之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了,现在所追求的将是更加广阔更加高远阔广的天地。“粼粼河水足边察”,“粼粼河水”,形容水流清澈、闪亮的样子,此处化用《魏风伐檀》中“河水清且涟漪”“河水清且直猗”“河水清且沦猗”之意。“足边察”,“足边”,即脚边;察,本意是仔细看,调查研究、细致深刻地观看。这句以化用的手法表是对那些不劳而获的贪官们已经在做细致而深刻的调查,也准备随时将它踩在脚下,让它永世不得翻身。“朝晖沐浴強筋骨”,“朝晖”,早晨的太阳。不是有首歌叫《东方红》么?这里应该是取意这首歌之意。沐浴,“洗澡”,比喻受润泽在某种环境中,“筋骨”,筋肉和骨头,也指体格。这句的意思指新中国是沐浴着《东方红》光辉成长了一身强劲的体格。“睌映浊尘伴紫霞”,“映”,照射、反照、因光线照射而显出物体的形状;“晚映”,晚照;此处取意杜牧《江南春》中“千里形体绿映红”中“映”之映照之意;“浊尘”,污浊的凡尘。“伴”,相伴;“紫霞”,紫色云霞,代指紫色的光,紫色光能将不可见之光转化为可见光,即让见不得人的光无处遁形。这句的意思是,晚暮光照下的污尘正在伴随的强大的紫外线下显出了真实的影像,这也正是“足边察”的最终结果。“寒露袭来迎傲笑” ,“寒露”,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在重阳节之前;“袭来”,很有气势地冲过来,意为攻击。“傲笑”,凛然不惧的笑。意思是对这气势汹汹袭来的寒露“落芳华”的中华定以傲然不惧的笑来迎接。“严冬再历更催芽”,“严冬”,极为寒冷的冬天;冬天也是孕育梦想的最佳季节;“更”,更加;“催芽”,采取措施让种子或者树木提前发芽。作者的意思是再经过一个孕育梦想的极其寒冷的冬季将会催生更多的新芽。新芽,代表蓬勃向上的力量和欣欣向荣的生机,有新芽自然会开花,以此暗寓我们的未来将是一幅鲜花盛开的大好景象,这也是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作者的这首诗,以现实的景物为载体,采用暗喻的手法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揉和其中,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永远向上的奋斗精神,不仅对其不同寻常的诞生成长以及当前形势的剖析,并对惩治当前的腐败现象有着必胜的信念,从而对未来伟大的中国梦憧憬了一幅鲜花盛开的美好景象。我赞赏这首诗,不仅仅是赞赏作者托物言志抒情手法之高超,化用诗句之无痕,更赞赏其能将新中国的过去现在将来浓缩其中,这首乃是借物喻史之诗作中少见的佳作。 责任编辑 蔚青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