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喜爱唱《在水一方》的歌 兼谈婚姻的和谐 本站特约作家 刘俊卿 几年前,不知什么原因,忽然喜欢上了林家庆作曲,琼瑶作词《在水一方》的歌。常被歌曲那绵软悠柔却又坚定的曲调所吸引。 琼瑶《在水一方》的歌词源于古代诗经中最美的爱情诗《蒹葭》,也简直就象是《萧葭》的白话版,歌词大约分为三、四段: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凄凄,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踪迹,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透过琼瑶的歌词的描述,人们仿佛看到:那个美丽的佳人虽然渺茫难觅,但追寻佳人的男士却总是不畏逆流、不畏险滩,不畏道路曲折地对在水一方的佳人不屈不挠的追寻着。应当说他的这种追寻不仅仅是在追寻佳人,也是在追寻希望、追寻幸福。 然而,更令人感慨的是,作曲家林家庆用更加深入人心、深遂委婉、绵长优柔的曲调一唱三叹地把歌词的要义表现的淋漓尽致,因而,这首影视的主题曲(75年面世)虽然已发表有几十年了,但这首歌至今却仍被许多人喜爱,久唱不衰,我在接触这首歌曲后,也被他的感染力所征服,且往往在反复吟唱中欲罢不能。 我为什么对《在水一方》的歌那么喜欢,情有独钟?当然是因为歌词、曲调的耐读耐唱和高雅完美所至,但有没有更深层次的解读呢?我曾为此反复的深思暝想,终于在某一天里我豁然开朗,有了答案:原来我是在反复吟唱歌曲的同时也与歌曲产生了共鸣,也与词义产生了共振,在无形的潜意识中我也似乎在做着有一种追寻,追寻什么?我岂不是在迫寻着朦胧中的意中人。我愕然了。 已年过古稀的我,明年即可达金婚之年,儿女双全,且有儿孙绕膝,要说,也可算有幸福家庭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但我为什么居然仍会有这种潜意识的荒诞不经的“追寻”,经过一番深思捡讨后我终于明白:原来是在冥冥中的我,心中多少有一种对已存在多年婚姻的不满。是这种不满才会导致我对在水一方歌曲的热爱、共鸣与追寻。这种共鸣与追寻和对婚姻的不满虽是潜意识的、思想里的,却是刻骨铭心的,定会在适当的时机表现出来的。 在那很难找到谈情说爱字眼,革命的风雷遍地吼的文革年月里,我因年龄偏大,象个慌不择位的迟到的电影观众一样,在七零年便匆匆完成了自已的婚姻大事,几十年来我和她虽然没有共同志趣,并不完全情投意合,甚至还不断吵嘴磨牙,但生活总是在相互忍让和包容中挺了过来。现在想来,这看似幸福的家庭却掩藏着许多矛盾。难怪我这潜意识中暴露了对婚姻的不满和对《在水一方》歌曲的共振和热爱。 其实,在我们国家象我这样并不完美的婚姻不在少数,据报载,我国对婚姻不满、不算和谐完美的婚姻家庭约占70、80%,然而,我国的离婚率却只有20、30%,这也就是说我国许许多多的家庭婚姻是处于一种并不合谐,而是凑合着过的状况。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你问问你身边周围的人便可知晓,用那句“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句俗语来说人的婚姻状况也不为过。 中国式的婚姻往往讲究和谐、避开冲突,不捅破,遇事守住分寸,守住面子,这种方法其实并不完美。这实际是在包裹矛盾、囤积问题,是在开始制造悲剧。婚姻专家指出:“不幸的婚姻,大多是被太多的问题给活埋后还要努力合谐才造成的。”而“幸福的婚姻却往往是在坦诚和睦地相处中,并在平静的生活中能面对生活中发生的真实问题且能去化解这些问题开始的” 据民俗婚姻专家介绍,在家庭中如果夫妻间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可调合的矛盾或问题,平日里夫妻双方除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体贴外,还要经常开诚布公地开展善意的批评(不是指责)和自我批评才对家庭的和谐有利。且勿做,用不断地忍让来天天讨好他(她)的人,这样的忍让其实是在掩盖矛盾,如果矛盾越聚越大,那么,当它总暴发时就会变得不可收拾。 在这个世界里,要找到完全志同远合,夫唱妇随,有共同语言爱好的夫妻婚姻是很难的,即使有这样的夫妻,也会因世事烦杂,误解或人的心理等原因产生一小矛盾,也会产生一些短暂的不和谐。然而,那些“凑合着过”的并不算完美的家庭,如果夫妇双方善于处理和化解家庭矛盾,夫妻间又能做到的真诚相待、互相体谅、互敬、互爱、互信,那么这样的夫妇也能搞好婚姻家庭的和谐。 如果是真爰,就要坚持和包容,通过难受的炼狱般的磨合相信夫妇婚姻的和谐就会到来。 附:诗经《蒹葭》原文以飨读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路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一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诶,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止。 于2019、1、13、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