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要真正识别一个人很难,古代的识人之道,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是领导提携优秀人才的好依据,而现实生活当中有多少新人是靠德和才升迁的?纵观我们周围,有着一种无法明说的潜规则,有千里马没有伯乐也是枉然,大坏境决定着一切。诚实的语言,蕴含非凡哲理,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这篇杂文从古人的识人、用人之术谈起,条理清晰,直斥当下“伯乐”昧着良心说瞎话,任人唯亲、任人唯钱、买官卖官,让一些千里马整天混在野马群里到处乱跑的社会弊端。
说起老生常谈,忽而记起读过的一本《围炉夜话》来。那本书里面也记录着的人生的信条,就像作者所写的一样,都是我们中华名族珍贵的宝物。它们经历了时间淘洗的,是值得我们一生珍藏的。
老生常谈
《吕氏春秋--论人》这篇文章当中,有六戚四隐,八观六验识别评估人的说法。
在内凭借六戚四隐来观察一个人,在外用八观六检去衡量一个人,这个人的真诚和虚伪、贪婪与卑鄙,美好与丑恶就清清楚楚地浮现在你的眼前了。
六戚是指一个人的父亲、母亲、兄长、弟弟、妻子和儿女。四隐是指一个人的朋友、熟人、邻居和亲信。
八观的说法是:如果一个人比较通达,就观察他对什么人以礼相待;如果他显贵,就观察他举荐什么人;如果他富贵,就观察他供养的都是哪些人;如果他听取别人的言论,就观察他的实际行动;如果他闲暇无事,就观察他的爱好是什么;如果他学习,就观察他说出来的都是什么话;如果他贫困,就观察他不接受的是什么;如果他贫贱,就观察他不去做的事情是什么。
六验的说法是:让这个人高兴,以检验他的操守;让这个人快乐,以检验他的邪僻;让这个人发怒,以检验他的气节;让这个人恐惧,以检验他的信念;让这个人悲哀,以检验他的人性;让这个人穷困,以检验他的意志。
诸葛亮在他的那篇《知人性》一文当中也提出了七条知人之法,他是着重从具体的境况中考察一个人的志、变、识、勇、性、廉、信,在此基础上来确定这个人究竟是属于社会上的哪一类人。
诸葛亮的这七条知人之法的大体意思是:故意把事理的对错搞混淆,让这个人去处置,借以察看他的志向。用辞辩来困窘这个人,借以察看他的应变能力。向这个人询问计谋,借以察看他的见识。告诉这个人祸害、危难,借以察看他是否知难而进,见义勇为。故意让这个人吃醉酒,借以察看他的性情。用利益引诱这个人,借以察看他是否廉洁。和这个人约定事情,借以察看他是否诚实守信。
古代的识人之道,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识人的准则,即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规矩,无规矩则不成方圆,有了准则,对识人才能有所遵循的标准。识人的准则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德,另一条就是才。二是识人的方法,识人的方法就是把这个人的现在同他的过去联系起来察看,把这个人的现实生活环境以及他在一定环境生活当中的各种关系联系起来察看。
善于识人之长,并能用其所长,是一个想干事业的人所必备具有的一种社交能力。一个想干事业的人,只有全面的看人,才能正确的评价一个人,才能用好一个人。
看一个人,要从大处着眼,取这个人的长处,克服这个人的短处。
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如何辨证的对待一个人的长处与短处,做到扬长避短,这不但是一门社会科学,而且还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领导艺术的具体体现。
所谓要全面的看人,就是要对一个人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把握。既要考察这个人的素质情况,如智商和情商,又要了解这个人的相应背景,如学历、经历、特长、优势和不足等等一些情况。
识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领导艺术,也是人们经常思考的人生课题。一个人通过识人而自知,人生会有明确的方向,事业会蒸蒸日上,生活会有经济保障。
一个想干事业的人,假如已经在社会上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看一个人,用一个人,就要不计前嫌,如果计前嫌,自觉不自觉的就会鸡蛋里挑骨头,自己将会一事无成不说,还会坑害了一些人才。
世上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是常理。可现在社会上的千里马多如星辰,而一些掌握人事大权的所谓伯乐,他们不是任人唯亲,就是昧着良心说瞎话,收揽一群黑毛驴为己所用,心目中只有权和钱。他们不是顺嘴胡说八道,就是睁着眼睛看着一些千里马整天混在野马群里到处乱跑,无动于衷。社会上这些所谓的伯乐,不但伤害了一些千里马,还阻碍了社会经济文明的蓬勃发展,这真乃是国家的不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