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桥村是长登古道边上的一个小村庄,全村不过百十户人家。程全祖上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世世代代靠土里刨食为生,打下的粮食十年就有九年不够吃的。到了程全这一代,父母咬咬牙,勒紧裤腰带也要叫他读书,将来好光宗耀祖,改换门庭。然而程全偏偏不争气,书读了七八年,连续三年院试,连个秀才都没考上,无奈只得在家种地下庄户。这程全读书不中用,种庄稼居家过日子却是一把好手,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纺线,起五更背篮子拾粪,阴天下雨铡草喂牲口,农闲时织布卖布,短短几年,攒下的钱就买了二亩多地。后来又陆续买了十几亩地,开了杂货铺,还雇佣了两个长工,成了村子里的小财主。 程全是从苦日子里滚出来的,一家人一直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一年到头粗茶淡饭,除了过年吃一顿白面水饺外,孩生日娘满月,冬至饺子夏至汤,都要掺上一多半的高粱面,平日里一日三餐只吃咸菜,一年到头炒菜用不了一斤豆油。然而他对待长工却很宽大,除了吃饱穿暖,秋谷夏麦,逢年过节还要给他们改善改善生活。 崔家桥村前有一座高山,长登古道就从山下经过,这一年下大雨,山洪把村前古道上的一座石桥冲垮了,东来西往的行人、客商、邮差阻隔在山沟两边,或是绕道十多里地从其他地方经过。程全平日里行善乡里,打井修路样样都干,此情此景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亲临现场勘察地形,谋划着重修一座大桥。春节一过,大地刚刚开冻,程全就出资带领乡亲们开始修桥。他们首先清理了地面碎石,拆除了冲毁的桥板,就在挖掘桥墩地槽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个地洞,洞口像瓮口一样粗细,将近一人深,人们都纷纷围拢来看。啊!原来洞底盘绕着一条大虫,一动不动。人们七手八脚把大虫弄上来,大虫有碗口般粗,身子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好像是因为天气寒冷,仍在冬眠。人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蛇,有的说杀死它,剥皮蒙二胡,有的说蛇肉特别香美,干脆杀死吃掉。消息传到程全耳朵里,程全风风火火赶到工地一看,赶紧制止说:“虫大成精,不可随意伤害,还是放生吧!”于是程全安排两个长工,把大虫装了满满一油筐,抬着上了南山。他们在山上找了一处向阳山崖,挖了一个洞,把大虫放进去,又在洞口培了一些土,堵上了茅草树枝,两个长工晚上在洞口轮流值班看护,防止野兽侵害。 半个多月过去了,天气渐渐暖和了,一天晚上,天空阴云密布,下着麻麻细雨,突然间,轰隆隆一声雷鸣,一道火光从洞口窜出,直上云天,消失在茫茫夜空中。两个长工扒开洞口一看,洞里什么也没有了。 崔家桥村有一个大财主叫崔明,家有良田数百亩,大车、骡子、油坊、当铺样样全。此人生性奸诈,心狠手毒,财大气粗,横行乡里,给他干活的长工们背地里都叫他“催命鬼”。崔明看到这几年程全的小日子蒸蒸日上,直追自己身后,人气旺盛,远远盖过了自己的名声,心里又嫉妒又气恨,连做梦都想着非治治他不行,大有不把他置于死地誓不罢休的架势。 崔家桥村东有一条河,河水弯弯曲曲由南向北流去,在村子东边连拐了两个大弯,形成了一个大大的“U”字形牛鼻圈,河道西边靠崖头的地方有一亩半地,是崔明的,河道东边约三十亩地是程全的。河滩地地势平坦,土质松软,宜于庄稼生长。这三十亩地是程全的粮仓,也是他发家致富的命根子。每年夏秋季节,程全都会把大批的庄稼一车一车地拉回家,崔明眼馋极了,曾多次想方设法去霸占它,都被程全婉言谢绝了。于是,崔明一纸诉状把程全告上了县大堂。县太爷审理了此案,阴阳怪气地说:“程全啊,你就把地给他吧!其实崔明说的有道理,你想想,水流由东向西流去,碰到崖头再折返回来由西向东流,在拐弯的时候,把西边的泥土翻到东边去,他的地越来越少了,你的地越来越多了。其实你的地就是他的土啊!”“我看这样吧,你们都是乡里乡亲的,别伤了和气。你们两家就把土地交换了吧!”然后不由分说,把河东三十亩地判归崔明,河西一亩半地归程全。而且宣布:“这是最终判决,任何人不得更改!” 崔明拿到判决书,千恩万谢,喜滋滋地走了。而程全呢,犹如五雷轰顶,浑身颤抖,眼前发黑,出得大堂,仰天长叹一声:“老天爷啊,这不是要我的命吗!” 说时迟,那时快,刹那间天空乌云翻滚,一条黑龙在天上左一圈右一圈不停地盘旋,随即雷鸣电闪,瓢泼大雨哗哗地下起来了。不多时就已沟满壕平,山洪像脱缰的野马,从南山上沿着沟沟岔岔奔流而下,一泻千里。河水裹挟着泥沙撞击着河道拐弯处的崖头,像千军万马,汹涌澎湃。只一会功夫,牛鼻圈中间的崖头就被冲垮了,泥土、碎石都被滚滚洪流冲着下了北海。 第二天洪水退去,崔明站在崖头上自家的大门前,手拿判决书,眼望着河滩地,傻眼了,牛鼻圈不见了,河水改道截弯取直。“河西土地归程全,河东土地归崔明。”现在河西土地一马平川近百亩,而河东哪还有一点点地啊!想想自己送给县太爷的三百两银子,换来的一纸判决书成了一张废纸,不!是套在自己脖子上的枷锁。“这是最终判决,任何人不得更改!”崔明一头栽倒在地,再也没有爬起来。 二十年后,程全成了富甲一方的大财主。 孙宝亮讲述 责任编辑:舟上客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