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远山文学微刊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中国远山文学网 散文随笔 查看内容

谈谈花如草草如花的古诗之七律——《咏渭河》

2018-9-6 06:08| 发布者: 蔚青| 查看: 5858| 评论: 3|原作者: 黄蒿草的思念

摘要: 七律 咏渭河(新韵) 花如草草非花 鸟鼠同穴生迥异,江湖虚妄各名一。 飞熊垂钓渔人笑,大禹疏洪恶浪讥。 虹跨东来祥气绕,日归西去晚光惜。 千秋未改颜黄色,万代直流俱与时。 以前的几篇我都用“赏析” ...

         

                              七律 咏渭河(新韵
                                           花如草草非花

                                        鸟鼠同穴生迥异,江湖虚妄各名一。
                                   飞熊垂钓渔人笑,大禹疏洪恶浪讥。
                                   虹跨东来祥气绕,日归西去晚光惜。
                                   千秋未改颜黄色,万代直流俱与时。

以前的几篇我都用“赏析”二字,那是因为我对各位老师特别崇敬。我崇拜和尊敬他们,那是因为他们甘愿把辛勤的汗水洒在诗与词的土壤里,期待文字的种子发芽生长,乃至开花结果。而这篇我却用了“谈谈”二字,其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篇是我自己所写,用“写”也是我自己给自己脸上擦粉。说实话,我的诗充其量也不过是初识字的孩子难以把控的随笔“乱画”罢了。因为在诗词的王国里,我只不过是个刚刚走进幼儿园大门的幼童,正睁大好奇的眼东张西望,看得十分新奇,却什么都不懂。但就是这份好奇,才让天生大胆的我敢于走上前去接近她,触摸她,感知她,继而照猫画虎地临摹她。临摹的结果如何?我不知道。为了检测一下自己临摹的水平如何,我非常果敢地参加了《吾爱》七八月份的两届擂台赛《满庭芳夏曲》和《咏**江河》,为了参加八月份的擂台赛。我可谓是绞尽脑汁的选材斟酌字句。然而稿子投出直到赛事即将结束也无人问津。可有的稿件不管是差评还是好评都是摩肩接踵而止。我颇感奇怪,明明是匿名的比赛,为什么别人的稿件都有人点评,而我的一条也没有。没有也就罢了,此时的论诗栏目可谓热闹异常,为了比赛的评选和评委的投票吵成了一锅粥。从一个文网到一个文网,文人们相轻互捧的事见多了,有自知之明的我干脆撤了稿子,贴在自己的空间。并在诗序的那一栏写了这样一句话:“参加擂台赛,不管好的坏的评,别人还能得到一条。我呢,连一条不好的也没有,估计吧,瞅也没人瞅一眼……”后来也有几个网友给点了个赞,可是这点赞有什么用?我要的是对诗中不足之处的指点或者词句语意是否恰当的评语,以便了解自己对诗的知识掌握的如何,其结果令我真的好失望。此后忙于他事也就把此事忘了,谁知昨天居然有个老师给我留言评论了,他的评论是这样的:“诗兄您好。看您的标题,有点泄气。其实大可不必,这次不行,下次加油便是。就我个见,咏江河的很多,您的确实想必还有些不足。我没有拿检测软件来检测平仄,单论我读的感受。首联我没有看懂和渭水的关联,要是长篇,还可以来论论江湖各有不同,但七律句子本来只有这么多,可以说首联您有点浪费了。二联里,写太公垂钓,大禹治水,本来是渭水的传说没有问题的,就是这个渔人笑恶浪讥这个读起来总觉得有点怪怪的,另外,讥笑本是一词,会不会有合掌之嫌?如果要论工对,渔人和恶浪对仗也是不工的;三联太虚,虹跨,日归,都是天边的事儿,和江关联不大,祥气晚光,这不是仍然合掌了么。如果你写的不是七律,那二联三联,都可以称之为互文。但按七律的标准来看,还可以再多一些斟酌。 ”老师的评语很长,由此可见他是出于对我安慰的一片好心。我真的很感谢!然而也就是这条评语,让我想谈谈这首诗我是怎样绞尽脑汁精心而为的……
第一句“鸟鼠同穴生迥异”,“鸟鼠”,山名,渭河的发源地。“鸟鼠同穴”,乃是鸟鼠山的优美动人的传说。鸟和鼠同居同食共同扶养各自的幼雏,相处十分和谐,是一种世间少有奇异现象,而渭水恰恰就是从这个山洞流出;“生迥异”,也就是说它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出生就非同凡响。第二句“江湖虚妄各名一”,“江湖”,江河湖泊,“虚妄”,荒诞滑稽;“各名一”,自己给自己弄了个第一的名号。也就是说其他河流都给自己弄了个“第一”的空名以彰显自己的狂妄自大(当然也暗寓一些人),而渭河却没有什么名。第三句“飞熊垂钓渔人笑,大禹疏洪恶浪讥。”第三句取意姜太公直钩钓鱼的典故,第四句取用大禹治水的故事。这两句在七律中是对仗句,“渔人”,原打算用“愚”字,以求和第四句的“恶浪”相对。但感觉“愚”字贬人太低,就算贬人吧,也太露骨。所以就用了“渔人”,意为捕鱼的人,即一般人;“渔人”和“恶浪”都是名称词,算不算工对呢?至于“笑”和“讥”意思相同,算不算合掌?我也考虑了。合掌是句意完全相同或者吻合的两个句子放在一联。而我所用的这两个句子,第一句指“人为”的误解(大众的不赞同)渭河的顺意(天意),第二句指渭河的发难(天意)人为的顺意(百姓的赞同)。这两句的意思完全相反,但又想让它们合二归一为最后一句的“俱与时”出力,所以我舍弃了搏击的“击”,而用了“讥”和“笑”的同义求的统一。寓意太公和大禹的举动虽然在人为天意上大相径庭,但同样遭到讥笑,然而又却都顺应了时代功不可没。至于用的恰不恰当,那也不是我说了算。第五句和第六句的“虹跨东来祥气绕,日归西去晚光惜。”这两句是因果关系。“虹跨东来祥气绕”,这是渭河晚照的一大奇景,因为渭河是一条直流河,太阳落山时红光从西直贯向东横跨整个河道,霞蒸气绕,景色颇为壮观,被誉为吉祥之照。而这种独有的景象正是“日归西去”的结果。“去”是一个动词,指的是太阳从东升到西落的整个过程,也比喻人的一生;“晚光”,渭河傍晚的景色,也暗寓人的晚年。这里不仅指要好好珍惜这美好晚照光景,更指要人们好好珍惜晚年的美好时光。何况“祥气绕”也呼应了第一句的“出迥异”。最后两句“千秋未改颜黄色,万代直流俱与时。”渭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带多尘沙,水呈黄色。所以它自古以来就是这个黄颜色。“颜黄”,谐音“炎黄”。有人说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而渭河才是黄河的根本,我不知道这话有无根据,但渭河的的确确养育一代又一代无法改变黄皮肤的炎黄子孙;最后一句“直流”,把渭河是一条直流向前的河与承前启后的“俱与时”揉和一起,既承接前面的“太公钓鱼”和“大禹治水”,也隐喻它一直顺应时代发现的美好未来……
谈完了我写诗的经过,读者应该明白了我是怎样的煞费苦心。可就是这样的煞费苦心,时隔这么久换来的居然是一条根本就看不懂的评语。这不能不令我深思,在这个诗词已经普遍了的时代,写诗的人究竟有多少?然而写诗的人却看不懂他人写的诗,这是不是有点奇怪呢?想到鲁迅曾经弃医从文是为了唤醒中国人民觉醒抗争的意识,那我是不是更应该坚定我写诗词赏析的信念呢?
                责任编辑  蔚青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viewthread_share_to!: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春归处 2018-9-5 23:27
大气,寓意深刻的作品!
引用 春归处 2018-9-5 23:27
大气,寓意深刻的作品!
引用 蔚青 2018-9-6 06:03
拜读欣赏,问好祝福。推荐成文。

查看全部评论(3)

QQ|电脑简版|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远山文学网    

GMT+8, 2024-11-25 13:43 , Processed in 0.07309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