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西藏五十年》—— 第182篇:走四方——为求学!
也就是在那之后不久,中国西部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在乌鲁木齐举行,民院附中有三个学生代表西藏去参加比赛。听到这一个消息,孩子也很想去,就要我去向校长求情。我向周校长说了孩子的想法,我还对校长说:“按理说,孩子去参加这一次竞赛根本不够条件。但是,我觉得如果他能够去,也是一次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广交朋友的大好机会。若校长批准他去,我愿意跟着去照顾他,免得学校不放心。而且,孩子的一切费用,全部由我自己负担。”,我真的没有想到呀,周校长竟然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这个不步人脚的请求!
车到嘉峪关,接到暴风警报,列车就地停了下来。在那9个小时里,领队高老师抓紧时间,将卧铺车厢当成了课堂,辅导学生们复习数学。那个年代的教师,大多就是这样子的呀!
到了乌鲁木齐,我没有想到,数学竞赛的组织方也十分地宽容,除了因为孩子是“编外”的选手,生活费用由他自理之外,他也被当作西藏队的一员,参加了竞赛。
还是那一句老话——这就是那年代的人民教师!
更加出乎我意料的是,那一次竞赛,孩子虽然没有拿到名次,但是他的成绩并不是“倒数第一”,而是排在了“中下”,在他的后面,还有好些正儿八经的选手。也就是因为这个“中下”,加上孩子的“年龄优势”,竟然引起了某些省带队老师的关注。先后就有几位老师来找我,说欢迎益西单增到他们学校去学习。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的——让孩子拓宽眼界、增长见识的大好机会。后来我就与山西大学附中的贾老师成了“莫逆之交”的好朋友。可是我又一想,如果真让孩子转学,我该如何向民院附中的周校长、班主任高老师开这个口?那一个晚上,我一直都没有能睡着觉。最后,我还是下定了决心,先向孩子的班主任,也就是那次数学竞赛西藏队的领队高老师叙说了我那左右为难的心情。我没有想到,真的没有想到呀,高老师竟然不假思索就说出来那么一句——对于我来说——真正是感人肺腑的话。高老师说:“我还是那一句话,一切为了孩子!山大附中各方面的条件肯定比我们附中要好很多,应该让他转学到那里去!”就是通过高老师方方面面的沟通,孩子顺利地办好了转学手续。就在离开咸阳时,周校长还紧紧地握住孩子的手,依依不舍地说:“去太原好好学习。如果那边不适应,民院附中随时欢迎你回来!”周校长语短情长的一席话,更是让我记忆到如今!这就是那年代,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啊!
孩子转学到了太原,不久就是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先生也来到了太原,宣讲他的疯狂英语。在那一次数千人参加的大会上,李阳邀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与他进行英语对话,我压根就没有料到,益西单增的反应还真是快,他立马抢先走上了讲台,与李阳先生用英语对话。李阳高兴地说:“今天我见到了来自西藏的英语小天才。下一次,我一定要去拉萨布达拉,与你再一次对话。”(那时候,我就拍下了李阳先生与小孙子对话的这一张照片)。后来,我领着孩子,又“游”了三次学。
我俩不论走到了哪里,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都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孩子在山东泰安一中读书时候,一次,学校来了几位美国客人。张校长不知出于什么考虑,竟然让孩子去当“接待员”。临告别时,几位外宾与 孩子留影,一位老奶奶,坚持要孩子站在了他们六个人的中间。
时至今日,我也忘不了那几位老师:
拉萨一中的张校长和益西单增的班主任郭老师;
西藏民院附中的周校长、班主任高老师、化学特级教师吕老师;
山西大学附中的杨校长(女)和班主任贾老师,英语张老师;
山东泰安一中的刘校长、班主任李老师(照片后右就是山大附中的贾老师(右)与孩子的合影。照片摄于乌鲁木齐红山公园)。
在我接触过的校长和老师们身上,我都感受到了那“浓香胜过酥油茶”的民族情谊。此时此刻,我坐在电脑前面,敲击着键盘,我的耳旁不由自主地也就响起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人民教师啊!
|